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麋鹿茸中的性激素对大鼠和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杨若明  张经华  周素红  姚蓓  姚吉祥  吴志奎 《解剖学报》2001,32(2):180-181,T016
目的:观察麋鹿茸中的性激素对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探讨麋鹿茸中的雌怕激素作用,方法:用乙醇-丙酮混合液提取麋鹿茸中的性激素,并用旋转膜蒸发器浓缩得到麋鹿茸提取液,用HPLC法测定雌二醇含量。分别对大鼠饲以麋鹿茸提取液和雌二醇标准液,观察对其生殖系统的影响。分别对小鼠饲以提取液和标准液,解剖取出其子宫和卵巢,计算生殖系统组织重量比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口服麋鹿茸提取液和雌二醇标准液的蔗验组,小鼠的子宫、卵巢重量均有明显增加,去势大鼠子宫、阴道有代偿性增生和变化。论:麋鹿茸提取液级促进雌鼠生殖系统发育,具有雌性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益髓生血颗粒对血红蛋白H(HbH)病患者铁负荷和抗氧化损伤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实验组45例患者服用益髓生血颗粒,安慰剂组15例患者服用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Hb、SI、SF、SOD、MDA、GSH-Px水平.结果 (1)益髓生血颗粒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45例HbH病患者Hb、SOD、GSH-Px水平与疗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MDA水平与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SI和SF于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治疗3个月后,Hb、SI、SF、MDA、GSH-Px、SOD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益髓生血颗粒治疗3个月后,缺失型HbH病患者和非缺失型HbH病患者Hb、SOD、GSH-Px水平与疗前相比显著升高(P <0.01);MDA水平与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缺失型HbH病患者SI、SF水平与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非缺失型HbH病患者SI水平与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SF水平与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bH病患者尤其非缺失型HbH病患者需要警惕铁超载,应定期复查SI水平.益髓生血颗粒改善HbH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可能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体内铁负荷有关,仍需要进一步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3.
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简称地贫)是由于1种或1种以上珠蛋白基因突变或缺失造成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合成受抑制,导致肽链失平衡而引起的慢性溶血性疾病。最早是Cooley和Lee于1925年在意大利发现的,早期病例均为地中海裔儿童,因而被称为地中海贫血。危害较大的有两种类型,即α-地中海贫血(α-thalassemia,简称α-地贫)和β-地中海贫  相似文献   
74.
地中海贫血是世界上发病率高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主要是通过输血联合应用药物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治疗维持时间较短,且有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其根治手段是骨髓和干细胞移植以及基因治疗,前者由于配型和髓源限制,尚不能在临床上普及,后者因同源重组率低的问题尚未解决,临床应用尚待时日。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出现了可喜的苗头,但大多只限于个案报道,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收集了目前地中海贫血临床治疗用药情况的部分资料,通过客观总结相关治疗药物的优势和劣势,以期为临床治疗地中海贫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A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功能异常、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异常3个方面。近年来,AA免疫机制异常越来越受到中医药血液病研究者的关注。AA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及相关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尤其复杂,其中T-bet/IFN-γ信号通路在A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T-bet/IFN-γ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在AA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生血法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大鼠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红系分化JAK2/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在前期整体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体外培养正常大鼠造血干细胞,诱导其定向红系分化,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司坦唑醇组(康力龙组)、益髓生血组、温肾生血组和滋肾生血组,在培养体系中加入含药血清干预4d后,提取红系细胞总RNA及蛋白,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JAK2、STAT5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JAK2、STAT5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JAK2、STAT5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滋肾生血组JAK2、STAT5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益髓生血组和温肾生血组(P0.05)。结论:补肾益髓生血法能够增强JAK2、STAT5的表达,可能通过影响JAK2/STAT5信号通路来促进红系细胞的分化成熟,其中滋肾生血法优于益髓生血法和温肾生血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血红蛋白H病(HbH病)患者铁超载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107例经基因分型诊断HbH病的患者行血细胞分析、生化检测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74例(69.2%)出现铁蛋白增高,8例患者其血清铁蛋白高于1 000 ng/L.逐步回归法分析年龄、性别、血红蛋白水平、LDH水平对血清铁蛋白的影响,发现血红蛋白水平是唯一独立因素(r=0.475,P=0.001).血清铁蛋白水平与ALT(r=0.596,P=0.000)、AST(r=0.414,P=0.000)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 HbH病患者尤其是非缺失型者需警惕铁超载,应定期复查血清铁蛋白和脏器功能以指导去铁治疗.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HbH病25例、β-地中海贫血11例)给予两个阶段的治疗,第一阶段服用安慰剂,第二阶段服用益髓生血颗粒,两阶段分别服药12周,阶段之间设4周的洗脱期。检测两阶段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胎儿血红蛋白(HbF)、血红蛋白H(HbH)]和中医证候评分,并观察两个阶段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3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有效率为83.33%,优于安慰剂阶段的19.44%(P0.01),治疗后患者Hb升高水平明显优于安慰剂阶段(P0.05);HbH病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有效率为96.00%,优于安慰剂阶段的24.00%(P0.01);β-地中海贫血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有效率为54.55%与安慰剂阶段的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H病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心悸、气短、眩晕、咽干、潮热盗汗、面色萎黄的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β-地中海贫血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气短、眩晕、咽干、潮热盗汗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亦降低(P0.05或P0.01)。结论益髓生血颗粒可有效改善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血液参数,对HbH病、β-地中海贫血均有效,并且HbH病的临床疗效优于β-地中海贫血。  相似文献   
79.
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在我国南方有较高的发生率,特别是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的人群检出率高达1.08%、1.25%、2.18%和2.21%,属高发区。β地贫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其病理基础是β基因缺失或功能缺乏,使β珠蛋白链缺乏或合成减少,导致由α链和β链组成的占人体内所有血红蛋白(Hb)97%左右的HbA缺乏或减少,造成Hb合成障碍,产  相似文献   
8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of B-Thalas-semia (ThE)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Bushen Yisui (BSYS), its theoretical base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hE were treated with BSYS recipe (consisted of 11 Chinese herbal drugs as Dogwood fruit, Fleeceflower root, prepared Rehmannia root and turtle shell, etc.) orally taken, 3 times per day, 10 g/time, 3 months as one therapeutic course. Hemoglobin (Hb), red blood cell (RBC), reticulocyte (Ret) and hemoglobin F (HbF) were checked every month. At the same time, PAGE, PVR, PCR-SSCP, RT-PCR, DNA series analysis, mRNA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systematic gene analysis in patients to stud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CM treatment from aspects of gene mutation, gene expression and control-regulation. Results: All the blood criteria in patients after BSYS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clinical sympto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