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37篇
综合类   5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左室流出道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探讨此类患者的射频消融指证。方法5例患者因非持续性室速和频发性室性早搏而引起明显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无效。采用起搏标测法确定室速和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并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在升主动脉瓣左窦下方的左室流出道记录到提前(31±4)ms的心室激动,起搏心电图12导联QRS波形与室速和室性早搏形态完全相同者4例,11导联相同者1例,该部位消融后5例患者的室速和室性早搏不被诱发。随访13±6个月,除1例患者复发,另4例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左室流出道非持续性室速和室性早搏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2.
加速型室性自搏心律电生理特征一例余培桢,王方正,孙瑞龙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00037)患者女性,34岁,因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半年,外院曾怀疑为预激综合征或加速性交界区心动过速,于1993年9月21日住院行电生理检查。常规心电图示(图1...  相似文献   
33.
患者男性,27岁,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史15年。体表心电图显示 B 型预激综合征(图1),呈间歇性,非预激时与旁道消融成功后的心电图一致(图2),临床初步判断为右后间隔旁道,1993年3月22日行射频消融术,以心室起搏时消融导管局部电图最短 VA 为靶点,先在右心室中部间隔区找到靶点,消融后局部VA 延长,说明该处有一旁道被消去。但仍能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又找到右后间隔区另一靶点,消融后无室房逆传,不能诱发心动过速,说明另一条旁道被消去,证实本例具有右中间隔及右后间隔两条旁道。  相似文献   
34.
患者男性,24岁,于91年4月休息时突然感心慌不适,伴头晕、黑朦继而晕倒,约20分钟自行缓解,事后做心电图正常。以后每月发作心动过速1~2次,每次持续一小时左右,心率180~200/min,在当地诊断为“预激综合征(WPW)伴室上性心动过速”。用普罗帕酮、维拉帕米静注均可转复。于93-6-4入院,X 线心脏像无异常发现,心胸比率0.37。超声心动图、体检、化验均无异常发现。入院时心电图正常;住院后发作心动过速(见图1),在连续宽 QRS波之间不能辨认出明确的 P 波,V_4-V_6见一次心室夺获,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于1993-6-11  相似文献   
35.
单支房旁路心电图定位的规则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房室旁路定位的正确性,便利心内标测,缩短射频消融时医患受X线照射的时间。方法:样本按每区大于15例设计,全心分10区定位,累积射频消融成功的单支显性旁路277例,采用δ波初始20ms极性,QRS波形态,R/S比值,QRS终末波极性和ST段改变作定位指标,结果:发现心电图在相邻区的旁路有重叠现象,部分区呈一区多样性,本定位规则系统,对单支显性旁路有95.3%的敏感性与99.4%的特异性,诊断正确率99.0%。结论:本定位系统根据预激综合征改变心室除极全过程的原理,采用心室除极的起始波,终末波和复极的ST段定位,并采用一区多标准以适应心电图一区多样性,可从同步6道以上的体表心电图对单支房室旁路作出正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36.
作者对9例疑诊嗜铬细胞瘤的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腔静脉分段取血测定血浆游离与结合形式的儿茶酚胺(CA),其中5例经手术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并测定了摘除的6个肿瘤组织的CA含量。另4例非嗜铬瘤细胞病人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大动脉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肾血管性高血压各1例。本研究之目的:(1)了解非嗜铬细胞瘤高血压病人腔静脉各部位血浆游离与结  相似文献   
37.
右前间隔旁束可改变QRS终末向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某些部位的预激综合征是否可引起QRS终末向量改变。对6例右前间隔旁束病人射频消融前后的休表心电图作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右前间隔旁束引起QRS终末向量改变的5例,主要在I,aVL及V4-6导联使终末R波变为终末S波。在aVR导联使终末S波变为终末r波。  相似文献   
38.
Exercise hemodynamic benefits of rate adaptive ventricular pac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XERCISEHEMODYNAMICBENEFITSOFRATEADAPTIVEVENTRICULARPACINGMaJian马坚,WangFangzheng王方正,ZhangKuijun张奎俊,YuPeizhen余培桢WangJinzhi王锦志a...  相似文献   
39.
通过运动试验和干扰试验,比较两种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RAPM)的频率适应特点。结果显示:平板运动时,体动振动感知和体动加速度感知两种RAPM的起搏频率分别增加23和21ppm(P均<0.05);体动加速度感知RAPM的起搏频率随运动负荷增加而显著加快(例如踏车运动负荷为25,50和75W时,起搏频率分别为83±7,97±21,113±23ppm,与前一负荷相比P均<0.05),体动振动感知RAPM的起搏频率则因外界干扰误增23~32ppm(P<0.05)。结果表明体动加速度感知RAPM的频率适应程度与运动负荷的相关性以及频率适应特异性均好于体动振动感知RAPM。  相似文献   
40.
埋藏式起搏器术后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