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25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目的 基于血管内超声技术探讨痰瘀毒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特点,为急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且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患者,将其分为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和瘀毒互结证。结果 共纳入患者168例,其中痰阻心脉证43例、气滞血瘀证38例、痰瘀互结证42例和瘀毒互结证45例。瘀毒内蕴组斑块的斑块负荷、脂质池面积及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最大(P<0.05),痰阻心脉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最大厚度、平均血管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最小(P<0.05),气滞血瘀组斑块纤维帽厚度最大且其脂质池占斑块面积比最小(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瘀毒内蕴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多以斑块负荷高、脂质池面积大、脂质池面积占斑块面积比多及纤维帽薄为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2.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24h内使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患者1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60例ACS患者被随机均分为两组,24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与60mg/d,用药时间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住院期间及存活出院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明显降低(P均0.01),且60mg/d组在各时间段的下降程度均优于20mg/d组(P均0.05),住院及随访期间60mg/d组复发性心绞痛(10.0%:30.0%)、心力衰竭(10.0%:26.7%)、心律失常发生率(13.3%:30.0%)均较20mg/d组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应用20mg/d及60mg/d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地调脂,60mg/d阿托伐他汀的调脂及减少心脏血管事件作用更佳,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3.
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MI发病时间在12h以内的患者66例,血流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s试验阳性患者,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经桡动脉介入组33例、经股动脉介入组33例。结果PCI总成功率为100%,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96.6%(29/30),其中1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改为股动脉入径。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100%,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血管最终开通率(TIMI 3级)挠动脉组为92.6%(28/30),股动脉组为93.6%(34/36),两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桡动脉组为(43.8±19.6)min,股动脉组为(45.6±18.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AMI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稳定、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搏动良好患者可首选。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安心颗粒联合血栓抽吸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范处理联合血栓抽吸术,实验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心颗粒;对比分析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生命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术后1周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心颗粒联合血栓抽吸术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质量,且不增加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75.
76.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8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经桡动脉径路冠脉造影术。结果成功46例;失败2例,其中1例为穿刺失败,1例为桡动脉走行畸形所致。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具有止血容易、病人术后无须长时间卧床和并发症少的优点,操作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77.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异质性较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极易发展成AMI或猝死〔1〕。对UAP患者的肌钙蛋白Ⅰ (CTnⅠ )检测能更好地对UAP病情进行监测 ,指导临床诊治 ,减少心脏事件发生。本文通过对部分UAP患者、SAP患者及健康人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的定量测定 ,以探讨CTnⅠ在UAP诊断及预后的意义。1 资料及方法1 1 对象 :(1)患者组 :按WHO1979年的冠心病分型诊断标准 ,将住院患者分成 2组 :①UAP组 :38例 ,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证三个不同的证型冠脉斑块血管内超声的显像特点,并以此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证不同证型的区分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中医诊断为痰证、瘀证及痰瘀互结证人群血管内超声结果并结合患者一般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共纳入的患者数为56例,36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其中包括痰证患者18例,瘀证患者20例,痰瘀互结证18例。在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方面,三组不同证型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痰瘀互结证组患者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和平均血管直径均大于瘀证组患者,同时均大于痰证组患者(P值均小于0.05);而瘀证组患者大于痰证组患者(P值均小于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证组患者的斑块负荷大于痰证组患者和瘀证组患者(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痰证组患者与瘀证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14);痰证组患者的最大斑块厚度小于痰瘀互结证组患者和瘀证组患者(P值均小于0.05),而瘀证组患者和痰瘀互结证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最小管腔面积、脂质池面积、脂质池面积/斑块面积、斑块最小厚度、斑块纤维帽厚度、斑块偏心指数、平均管腔直径及重构指数相关方面三组人群结果无明显差异(P均大于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不稳定斑块面积、血管外弹力膜面积和平均血管直径最大,痰证患者最小,瘀证患者居中;痰瘀互结证患者的斑块负荷大于痰证患者和瘀证患者;同时痰证患者的斑块最大厚度小于瘀证患者和痰瘀互结证患者。这一结果有助于不稳定心绞痛痰瘀证不同证型的实验室鉴别。  相似文献   
79.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是造成患者残疾、死亡及增加社会医疗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体表心电图作为一个简单、快捷、无创的心房颤动诊断工具,能及时、简便地检测心房颤动的发展变化。f波是体表心电图捕捉到的细小波动,是诊断心房颤动的心电图依据之一,其振幅能很好地反映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功能,有助于降低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本文主要综述了体表心电图f波振幅形成相关机制及其在心房颤动诊断、导管消融术、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心房颤动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0.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PCI术改善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PCI术改善冠心病心肌微循环的随机对照实验和半随机对照实验,并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漏斗图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1篇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实验研究例数共计9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活血类中药联合PCI术临床治疗在总体有效率方面合并效应量:RR=1.15,95%CI(1.08,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结果显示MD=-0.22,95%CI[-0.31,-0.13],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方面合并效应量RR=1.27,95%CI[1.12,1.44],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评价MD=-3.27,95%CI[-4.22,-2.31],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室射血分数改善结果显示SMD=0.88,95%CI[0.42,1.34],有统计学意义;心肌声学造影评价显示合并效应量RR=1.56,95%CI[1.16,2.09],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结果显示图形不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可能。结论:纳入的研究文献普遍存在方法学质量较低,现有证据表明临床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PCI术治疗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微循环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但由于本次研究的局限性,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疗效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