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评价应用B超介导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处理脊柱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01年8月至2010年2月严重脊柱畸形(Cobb角>90°)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10例,共11侧肾,采用MPCNL术在B超介导下穿刺,观察术中术后大出血、周围器官损伤情况;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后48 h与术前相比的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应用腹部平片和B超复查术后上尿路结石取出情况;并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术后随访时间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11侧肾脏共行14次MPCNL术,其中单通道MPCNL 10次,双通道MPCNL4次.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术后未见大出血周围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96±38) min,术后48 h血红蛋白下降(16±7) g/L.术后复查腹部平片和B超显示11侧上尿路结石完全取净.术后随访(36±28)个月,1例患者复发下盏小结石,其余9例患者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B超介导下应用MPCNL处理严重脊柱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2.
同期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附5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期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同期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54例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天复查,27例双侧肾脏结石的结石清除率为85.2%(23/27);16例一侧肾脏结石对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结石清除率为87.5%(14/16);11例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结石清除率为90.9%(10/11)。术后27.8%(15/54)的患者出现超过38.5℃的发热,66.7%(36/54)的患者因手术部位疼痛,需要口服或肌肉注射非甾体类镇痛药物。1例双侧肾脏结石患者术后因为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治疗。结论:对于部分身体状况较好、结石清除相对容易的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同期双侧微创经皮肾取石手术安全、可靠,并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r AAV2/1)介导IGF-1基因对糖尿病ED(DMED)的修复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DMED动物模型,诱导糖尿病8周后,应用阿朴吗啡(APO,80μg/kg)皮下注射进行阴茎勃起试验,筛选DMED大鼠模型。实验分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模型未治疗组,C组为单纯转染r AAV2/1-IGF-1组,D组为控制血糖组,E组为转染r AAV2/1-IGF-1组+控制血糖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比较IGF-1和NOS基因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检测阴茎海绵体内压。结果:C、D、E组IGF-1和n NOS阳性细胞百分比和IH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IGF-1和n NOS阳性细胞百分比和IHS评分分别为(71.90±3.04)%、(4.16±0.15)分和(72.33±7.12)%、(4.32±0.28)分,均高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阴茎阴茎海绵体内压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阴茎阴茎海绵体内压为(230.69±8.34)mm Hg,高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 AAV2/1介导IGF-1基因对DMED大鼠能够显著提升IGF-1和NOS表达,增加阴茎海绵体内压,对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5.
<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疑难病例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在林天歆主任委员倡导下举办已成功举办了十一期。会议从多学科、多角度详细剖析每一个泌尿系疑难病例,结合MDT各学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对病例中存在的疑难和争议问题展开高质量、多维度的讨论。进而在为每一例疑难病例提供最佳治疗方案的同时也为参会医师了解泌尿外科领域前沿诊治理念和技术提供了平台。该项学术活动必将进一步提高和开拓我省泌尿外科青年和基层医师的诊治水平和个人视野,助力我省泌尿外科整体诊疗水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和传统经皮肾取石术对肾皮质的损伤。方法  6只平均体重 2 2kg的小猪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 ,左侧扩张到 16F ,右侧扩张到 3 2F ,扩张后分别留置一16F和 2 8F的肾造瘘管于穿刺道 ,1周后拔除。 5周后处死小猪 ,肉眼观察肾周有无血肿及尿性囊肿。将造瘘道瘢痕切片 ,数字图像分析技术测量瘢痕面积 ,分别用圆柱体的和椭圆体的体积公式算出造瘘道瘢痕体积和肾脏体积 ,并比较二种通道的瘢痕所占肾皮质体积的比率。结果 总有 11个造瘘道成功施行 ,处死小猪时均未见肾周血肿和尿性囊肿形成。 16F和 3 2F的造瘘道的瘢痕体积为 (0 .42± 0 .18)mm3 和 (0 .63± 0 .2 4)mm3 ,其占整个肾皮质的体积的比率分别为 (0 .0 7±0 .0 3 ) %和 (0 .10± 0 .0 4) % ,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和传统经皮肾取石术对肾皮质损伤都很小 ,16F的扩张通道在减少术后肾皮质的损伤方面较 3 2F并无优势 ,但大的扩张通道更可能损伤通道旁的血管从而增加术后肾皮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27.
腔内肾盂切开术是在内镜下切开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来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mmm-pclvic junction ostruction,UPJO)的一种手术方法,其实质上是在内镜下施行的Davis输尿管狭窄切开。其手术要点均需要将狭窄段纵行充分切开直到见到腹膜外脂肪,再输尿管内留置支架管作为愈合的支架。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GEO和TCGA两个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分析,探究与前列腺癌相关的差异基因及相关的调控网络。【方法】综合GEO数据库的前列腺癌基因表达芯片数据(GSE46602、GSE55945)和TCGA数据库的RNA-seq数据,利用GEO2R及R语言的edgeR包进行基因差异分析,获得共同的显著差异基因,结合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同时利用string网站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前列腺癌中调节蛋白表达量的关键基因,再结合TCGA临床随访数据分析关键节点基因的临床预后价值。【结果】获得共同差异基因共278个,其中表达上调100个,表达下调178个,它们与上皮细胞的调节增殖、含苯化合物的代谢过程等功能以及谷胱甘肽代谢和粘着斑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得出3个重点蛋白表达模块以及12个关键节点基因。在这些关键基因中,EDN3、EDNRB和AMACR与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对前列腺癌基因芯片和RNA-seq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发现EDN3、EDNRB与AMACR很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经皮膀胱造瘘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经皮膀胱造瘘输尿管镜或F12.5李逊微创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6年8月采用经皮膀胱造瘘Peel-away鞘作为手术通道输尿管镜或F12.5李逊微创肾镜下碎石治疗膀胱结石32例。结果碎石时间10~45min,平均25min,均成功取净结石;术中无膀胱出血、穿孔、破裂,无尿道损伤;术后无膀胱、尿道感染。22例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5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经皮膀胱造瘘输尿管镜或F12.5李逊微创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0.
经皮膀胱造瘘肾镜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结石临床处理多采用经尿道碎石,但对于大体积或多发结石,经尿道碎石时间往往较长,容易造成膀胱和尿道损伤。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我们采用耻骨上经皮膀胱穿刺造瘘、肾镜下碎石取石治疗大体积或多发膀胱结石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