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长友  陈久尊  何家维  刘琨  陈伟   《放射学实践》2013,28(5):563-566
目的:探讨手足短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手足短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6例中病灶位于手部6例(指骨4例,掌骨1例,腕舟骨1例),位于足部10例(跟骨3例,跖骨5例,趾骨2例),其中11例为手部或足部单发,5例多发。13例能明确原发肿瘤,分别为肺癌7例,乳腺癌2例,肾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各1例,3例原发肿瘤不明。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9例在病灶部位可见软组织肿块,2例出现轻微骨膜反应,2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手足短骨转移瘤罕见,容易误诊、漏诊,尤其是单发病灶或原发肿瘤不明的患者,结合患者病史和多种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角度法(TALA)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方法 收集2013年1~12月拍摄X线脊柱全长正位片(包括骨盆)的躯干失平衡患者5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2例,年龄12~48岁。由A、B 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使用躯干失平衡距离法(C7-CSVL)和TALA进行测量,间隔两周后重复测量1次。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法,分别比较两位医师每种方法的两次测量均数值,以及比较每位医师每种方法的测量均数值。 结果 每位医师采用C7-CSVL法的两次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ALA法测量的两次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医师采用C7-CSVL法所得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ALA法所得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比较于传统的C7-CSVL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TALA法所得数值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同一测量者的两次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见TALA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方法简单且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气管性支气管(TB)的MSCT诊断及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婴幼儿肺部CT原始图像,以及结合各种后处理技术形成的重建图像进行TB诊断。同时根据TB起源位置及其所支配的肺段进行分型。结果58例TB,主支气管右侧壁起源52例,包括Ⅰ型-盲端型10例,Ⅱ型-右肺上叶完全型19例,Ⅲ型-右肺上叶部分型23例,Ⅳ型-气管两侧起源1例(完全型),Ⅴ型-右主支气管起源5例。58例中25例合并有先天性心血管系统异常,19例合并气道狭窄,12例合并肺先天发育不良等异常。结论根据TB起源及其支配肺段分型,具有简单、实用等优点。MSCT对于诊断先天性TB及其分型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有利于发现循环和呼吸等系统的其它病变。  相似文献   
14.
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成像及其扩散加权成像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儿乙型脑炎的MRI表现及其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方法16例临床诊断符合小儿乙型脑炎的患者,均行头颅常规MRI和轴面DWI,其中7例在发病10d内检查,9例在10d后检查。观察患者脑DWI、T2WI序列的表现;同时测量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将病灶的ADC值与其对应的发病持续时间作相关分析。结果脑部病变区主要呈稍长T1、长T2信号,丘脑受累最常见。16例患者中,15例丘脑受累,其中6例病变仅累及丘脑。7例10d内行MR检查者,病灶在DWI较T2WI信号高,而且病变范围更清楚,其中2例在DWI还显示了T2WI未能显示的病灶;9例发病10d后行MR检查者,T2WI显示病变较DWI清晰。丘脑病灶的ADC值与其病程呈正相关(r=0.84,P〈0.01)。结论 小儿乙型脑炎在MRI上常表现为较特征的丘脑受累,结合临床,DWI对乙型脑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躯干中轴线(trunk axis line,TAL)在脊柱侧凸和躯干倾斜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6月到8月间4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通过测量侧凸顶椎偏离TAL的距离来评价侧凸程度。b)通过测量TAL与重垂线的夹角来评价躯干倾斜,以倾斜角0°~1°为正常,大于1°为失平衡。结果42例患者主弯顶椎偏离TAL距离均大于1cm,范围为(1.22~8.30)cm,平均(4.35±1.64)cm,其中24例存在躯干倾斜(24/42,57.1%),倾斜角度1.41°~9.52°,平均(3.77±1.52)°。以骨盆为参照,躯干左侧倾斜18例(18/42,75%),右侧倾斜6例(6/24,25%)。结论在脊柱全长片上,根据TAL对冠状面上的躯干倾斜和脊柱侧凸进行诊断和评价是可行的,也有助于侧凸分型,以及顶椎、端椎和稳定椎的确定等,所以该方法值得研究和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站立位数字化撮片(DR)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矢状位重建图(MPR)对腰椎滑脱和椎管矢状径评价的可行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拍摄有站立位DR片,同时进行了MSCT扫描的56例腰椎滑脱患者,由1位副主任医师在DR侧位片和MSCT正中矢状位MPR上测量腰椎滑移度和椎管矢状径,并间隔2周重复测量1次,所得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6例患者均为前滑脱,其中L3节段9例,L4节段25例,L5节段22例.DR诊断腰椎真性滑脱21例,假性滑脱35例,平均椎间滑移度(34.5±5.4)%,椎管矢状径(30.7±8.2) mm.MPR诊断腰椎真性滑脱32例,假性滑脱23例,平均椎间滑移度(31.7±4.4)%,椎管矢状径(25.3 ±4.3) mm,与DR片测量比较,滑移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1.22,P=0.28),而矢状径存在统计学差异(t =4.21,P=0.00),但相关性均好(r分别=0.86和0.83).结论:MSCT的MPR图可以测量椎间滑移度和椎管矢状径,且准确性更高,重复性更好,但数值较站立位DR片分别约小3%和5 mm.  相似文献   
17.
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1例骨梗死患者的X线、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21例患者共35个骨骼受累,包括18个股骨,10个胫骨,2个肱骨,1个肩胛骨,4个髂骨。在骨梗死早期X线和CT表现阴性或骨质疏松,MRI检查敏感,表现长T1长T2异常信号;在中晚期,X线和CT表现为不规则点片状钙化,MRI表现多具有特征性,呈"靶环"或"地图"样征象,T1和T2加权上呈高低混杂信号。结论:MRI对于骨梗死各期表现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X线和CT对中晚期骨梗死钙化检出有利,三者结合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DSA引导经皮穿刺卵圆孔定位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定位技术。方法搜集2004年2月到2006年10月间三叉神经痛患者39例,采用改良体位行前入路穿刺手术。球管向足侧倾斜20°~28°,向健侧倾斜16°~23°,透视下调整球管位置,显示卵圆孔,并结合侧位确定进针路线及深度,然后进行温控热凝术治疗。结果39例患者均成功显示卵圆孔,并进行手术。术后随访36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疼痛缓解,没有明显并发症。结论DSA机引导下,采用改良体位行三叉神经毁损术,可以清晰显示卵圆孔位置,且患者体位舒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一种评价躯干失平衡的新方法——角度测量法(简称角度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06年6~8月4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在图像存贮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工作站上,采用角度法测量躯干及肩部的失衡角,0°~1°为正常,大于1°为失平衡。结果显示,42例中24例躯干失平衡(57.1%),失衡角度1.41°~9.52°,平均(3.77°±1.52)°。20例肩部失平衡(47.6%),失衡角度1.20°~4.62°,平均(2.17°±0.87°),且均为躯干失平衡者。以骨盆为参照,躯干左侧倾斜18例(75%),右侧倾斜6例(25%)。表明角度法是以角度来评价躯干或肩部的失平衡,与已报道的一些评价方法比较,具有操作方便、测量点明确、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试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钼靶X线摄影与超声弹性成像对腺乳良恶性病灶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共92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钼靶摄影与超声弹性成像的影像资料,通过统计学比较两者对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钼靶摄影92个病灶共发现80个,其中69个良性病灶准确诊断56个,误诊为恶性5个,漏诊8个,23个恶性病灶准确诊断14个,误诊为良性者4个,漏诊5个,钼靶摄影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5.2%、81.2%和77.2%。超声弹性成像92个病灶共发现85个,其中69个良性病灶准确诊断63个,误诊为恶性2个,漏诊4个,23个恶性病灶准确诊断18个,误诊为良性者2个,漏诊3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3%、91.3%和89.1%,三者均高于钼靶成像( P<0.05)。结论钼靶及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将更有利于病变的发现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