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DSA引导经皮穿刺卵圆孔定位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定位技术。方法搜集2004年2月到2006年10月间三叉神经痛患者39例,采用改良体位行前入路穿刺手术。球管向足侧倾斜20°~28°,向健侧倾斜16°~23°,透视下调整球管位置,显示卵圆孔,并结合侧位确定进针路线及深度,然后进行温控热凝术治疗。结果39例患者均成功显示卵圆孔,并进行手术。术后随访36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疼痛缓解,没有明显并发症。结论DSA机引导下,采用改良体位行三叉神经毁损术,可以清晰显示卵圆孔位置,且患者体位舒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2.
PACS工作站上Cobb角测量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在图像存贮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工作站上进行Cobb角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A、B两位医师分别采用传统的标尺和角度测量仪在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X线胶片上测量Cobb角(简称传统法),同时在PACS工作站上行Cobb角测量(简称PACS法),间隔3周后,采用同样方法重复测量一次。另外在一定条件下(确定测量的主弯及上、下端椎),由8位医师对同一患者进行重复测量。测量的结果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应用传统法和PACS法测量的最小差值分别是1°和0,最大差值分别是24°和20°,平均为(6.73±4.56)°和(5.70±3.83)°。同一观测者采用传统法或PACS法重复测量时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测量方法不同观测者间比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设定条件下,对同一患者测量,传统法和PACS法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法一样,PACS法重复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测量过程更简单,误差减小,在一定条件下重复测量可无统计学差异,PACS法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一种评价躯干失平衡的新方法——角度测量法(简称角度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06年6~8月4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在图像存贮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工作站上,采用角度法测量躯干及肩部的失衡角,0°~1°为正常,大于1°为失平衡。结果显示,42例中24例躯干失平衡(57.1%),失衡角度1.41°~9.52°,平均(3.77°±1.52)°。20例肩部失平衡(47.6%),失衡角度1.20°~4.62°,平均(2.17°±0.87°),且均为躯干失平衡者。以骨盆为参照,躯干左侧倾斜18例(75%),右侧倾斜6例(25%)。表明角度法是以角度来评价躯干或肩部的失平衡,与已报道的一些评价方法比较,具有操作方便、测量点明确、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试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4.
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组定量评价Colles骨折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层面重组图像(MPR)定量评价Colles骨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选取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行MSCT扫描的Colles骨折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35~72岁,平均(42.5±5.4)岁。均在外伤后2 d内进行X线片和CT检查,检查图像均通过PACS局域网传送至工作站,根据X线正侧位片及MSCT-MPR图像分别进行远骨折块背侧嵌插深度、掌倾角和腕关节面塌陷错位度进行测量,间隔2周后再重复测量1次。比较前后2次测量结果及其相关性。结果:36例患者中X线和MPR均能测量掌倾角,嵌插深度21例及关节面塌陷错位16例;伤后2 d的X线片测得掌倾角、嵌插深度和关节面塌陷度分别为(12.5±3.6)°、(4.5±2.1)mm、(3.7±1.6)mm,2周后分别为(4.8±2.2)°、(6.4±3.6)mm、(2.5±1.2)mm;前后比较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低度相关(r=0.681、0.640、0.345)。MPR图像伤后2 d测量分别是(14.5±5.3)°、(4.2±1.2)mmm、(5.7±2.3)mm,2周后分别为(13.2±2.6)°、(4.7±2.2)mm、(4.6±2.1)mm;前后比较,关节面塌陷度有差异,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中度以上相关性(r=0.954、0.854、0.642)。X线片测量的掌倾角、嵌插深度和关节面塌陷度与M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低或中度相关性(r=0.454、0.532、0.378)。结论:借助MSCT的MPR图像,可对Colles骨折进行多个参数测量,作出定量评价,且重复测量可靠性更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CT特征在评估该病严重程度及预测其转归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6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检查图像,归纳其病变形态学、范围、密度特征并对图像进行综合定量评分;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转归,将其分为重型组和普通型组,比较两组CT特征和CT定量评分。结果CT形态学以两肺外周带贴胸膜片状磨玻璃影为表现的患者占91.8%,以条索为表现的占18.0%,以实变和结节为表现的患者各占3.3%。重型组患者范围评分之和、密度评分之和、综合评分之和均高于普通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普通型COVID-19CT形态学特点多样,但以两肺外周带贴胸膜片状磨玻璃影为主;综合范围、密度的定量评分能为早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其转归提供客观、准确及可靠的量化数据模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细小结肠症的临床及X线表现,以便诊断原发疾病方法搜集我院资料完整的先天性细小结肠症患者12例,就其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儿中,6例肠闭锁,l例胎粪性肠梗阻,5例全结肠性巨结肠。结论细小结肠症是肠梗阻后的继发征象,X线检查对其原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7.
桡骨远端骨折CT扫描体位和成像方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后,CT扫描体位和成像方位的选择及临床意义。方法:58例患者中,20例按体位1扫描,即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患肢伸直而置于身体的一侧进行扫描,13例按体位2扫描,即患者仰卧或俯卧于检查床上患肢举过头顶进行扫描,17例按体位3扫描,即患者上半身横趴于检查床上,患肢置于扫描孔内扫描,8例按体位4扫描,即患者站立球管背侧患肢置于检查床上进行扫描。每个体位横断位扫描后,均通过弯曲肘关节进行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并根据检查时间长短,摆位难易,图像质量以及所受辐射量等,对不同扫描体位进行评价。结果:体位1扫描图像伪影多而影响图像质量,且受照辐射大。体位4摆位难,检查时间长,图像伪影多而总体评价最差。体位3图像伪影少,受照剂量低,易于进行多方位成像而有助于病变的显示和分型而评价最好。结论:桡骨远端CT可选择多种扫描体位,每种体位下通过伸直和弯曲肘关节可以进行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成像,选择合适的体位和成像方位有助于快速而有效完成检查,并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与站立位数字化撮片(DR)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矢状位重建图(MPR)对腰椎滑脱和椎管矢状径评价的可行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拍摄有站立位DR片,同时进行了MSCT扫描的56例腰椎滑脱患者,由1位副主任医师在DR侧位片和MSCT正中矢状位MPR上测量腰椎滑移度和椎管矢状径,并间隔2周重复测量1次,所得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6例患者均为前滑脱,其中L3节段9例,L4节段25例,L5节段22例.DR诊断腰椎真性滑脱21例,假性滑脱35例,平均椎间滑移度(34.5±5.4)%,椎管矢状径(30.7±8.2) mm.MPR诊断腰椎真性滑脱32例,假性滑脱23例,平均椎间滑移度(31.7±4.4)%,椎管矢状径(25.3 ±4.3) mm,与DR片测量比较,滑移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1.22,P=0.28),而矢状径存在统计学差异(t =4.21,P=0.00),但相关性均好(r分别=0.86和0.83).结论:MSCT的MPR图可以测量椎间滑移度和椎管矢状径,且准确性更高,重复性更好,但数值较站立位DR片分别约小3%和5 mm.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对不孕症患者生殖系统炎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过证实的64例结核性和212例非特异性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HSG时子宫、输卵管以及盆腔的x线表现。结果:结核性感染子宫位置、形态及粘膜。输卵管形态、及通畅度异常分别为36例、23例、45例和46例.而非特异性炎症分别为25例、43例、178例和110例.与结核性感染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盆腔钙化及对比剂涂抹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SG对生殖系统炎症的诊断有很大价值,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同时在鉴别诊断时,也要注意结核性和非特异性感染的相同X线表现。  相似文献   
30.
病例例1,女,31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疼痛,呈间断性钝痛.查体:右下腹可触及一球形肿物,质中,活动度差.患者10余年前于当地医院行卵巢囊肿切除术.B超拟诊断为盆腔右侧附件畸胎瘤.CT检查:盆腔内右侧见一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其大小约7.4 cm×8.2 cm×7.5 cm,其壁厚薄欠均,内见条片状实性成分及钙化样致密结构,肿块与右侧附件分界欠清,诊断为盆腔内囊实性占位,右侧附件畸胎瘤首先考虑.术中所见:子宫的右上腹腔有一肿块,肿块与大网膜、肠管等周围组织严重粘连,囊实性,术中冰冻切片考虑为陈旧性纱布残留包裹性肉芽肿包块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