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14篇
  免费   3770篇
  国内免费   2477篇
耳鼻咽喉   382篇
儿科学   581篇
妇产科学   129篇
基础医学   1997篇
口腔科学   577篇
临床医学   4310篇
内科学   2685篇
皮肤病学   337篇
神经病学   858篇
特种医学   1500篇
外科学   3412篇
综合类   9997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3941篇
眼科学   520篇
药学   4717篇
  59篇
中国医学   4031篇
肿瘤学   1618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541篇
  2022年   1254篇
  2021年   1634篇
  2020年   1407篇
  2019年   674篇
  2018年   730篇
  2017年   1069篇
  2016年   789篇
  2015年   1417篇
  2014年   1892篇
  2013年   2347篇
  2012年   3228篇
  2011年   3431篇
  2010年   3252篇
  2009年   2790篇
  2008年   2842篇
  2007年   2699篇
  2006年   2404篇
  2005年   1916篇
  2004年   1343篇
  2003年   1060篇
  2002年   820篇
  2001年   797篇
  2000年   601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肝VX-2 瘤模型MR扩散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肝VX-2瘤模型MR扩散成像特征.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采用块种植的方法,一期预实验皮下种植14只,肝内种植6只;二期肝内种植12只,另3只做正常对照.对包括二期肝内种植在内的15个肿瘤于种植前后行定期扩散加权成像(DWI) 与MR检查.以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一期预实验,皮下种植成功率29%(4/14),肝内种植成功率33%(2/6);二期肝内种植成功率83%(10/12).(2)VX-2瘤在DWI上呈高信号,边缘清楚.正常组与VX-2瘤实验组b值为100和3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2.57±0.26)mm2/s、(1.73±0.31)mm2/s、(1.87±0.25)mm2/s与(1.57±0.23)mm2/s(F=43.26,P<0.001).随b值增大,病灶信号降低;ADC图上病灶呈低信号;不同b值之间病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00 s/mm2病灶与正常肝脏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VX-2瘤发展迅速,易发生肺、肝、纵隔等处转移.结论 DWI在反映肝VX-2瘤内部水分子运动、发现与追踪病灶进展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细胞株HP75 VEGF表达与细胞因子IL-1α和IL-6分泌的关系。方法:HP75细胞常规培养,经各种因素处理后,取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VEGF、IL-1α和IL-6的分泌水平。结果:①HP75细胞时间依赖性分泌VEGF、IL-1α和IL-6;②较大剂量的IL-1α剂量依赖性的刺激VEGF表达;③所用各种剂量的IL-6对VEGF的分泌均无显著影响;④IL-1α和IL-6中和抗体对VEGF基础分泌无显著影响。结论:VEGF的表达与IL-1α和IL-6的分泌密切相关,提示细胞因子在垂体腺瘤的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nti-infective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ARBX)对犬污染性桡骨缺损的一期植骨修复的效果. 方法在重组合异种骨(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RBX)基础上,结合抗生素局部缓释技术,制备具有较强抗感染能力和较高成骨作用的ARBX.取成年杂种犬8只,于双侧桡骨中上段制成15 mm节段性骨缺损,在缺损处注入5×106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1 ml,静置15分钟后,于双侧缺损区分别植入ARBX、RBX,并用钢板固定.术后6个月对存活的6只犬进行取材,通过解剖学、X线片、组织学及细菌学检查,比较ARBX和RBX一期植骨修复犬污染性桡骨缺损的效果. 结果术后6个月,ARBX侧有5只完全修复,1只中央部3 mm缺损未修复,均无骨髓炎表现,标本细菌培养均为阴性.RBX侧有1只部分修复,5只未能修复,残留8~13 mm缺损,均有明显骨髓炎表现,标本细菌培养均为阳性. 结论 ARBX具有较高成骨活性和较强的抗菌能力,能够一期植骨修复细菌污染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74.
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从 2 1世纪高等医学临床创新教育的目标出发 ,以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 ,根据未来医学人才素质要求进行了课程体系、操作程序、教学策略和评估体系方面的论述。在教学实践中 ,以目的为导向 ,注重课程为核心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与教师互动因素和教学评估环节 ,并创造条件改善创新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75.
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的双因素联合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 研究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两因素的联合效应。方法 建立常压常氧、常压缺氧和低压缺氧3种模型,以梭曼(Soman)、氰化钠(NaCN)和4-DMAP(4-dimethylaminophenol)为代表,测定大鼠、小鼠、家猫、PC12细胞、兔血红细胞等在3种模型条件下对毒物药物的行为、生化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梭曼单独作用可导致动物协调运动下降、脑等组织含水率增加、脑组织AChE活性降低、MR下调、NE和cAMP含量增加。急性缺氧单独作用也可引起动物协调运动及自主活动的降低、脑等组织含水率的增加、外周血和脑组织AChE活性升高、MR受体上调、NE和cAMP含量增加、4-DMAP药效升高。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同时作用,上述变化更加复杂。结论 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对机体产生广泛而复杂的损伤作用。此种作用为两因素的联合效应。缺氧引起的机体功能下降对联合效应的增加部分贡献较大。急性缺氧既可使重要的组织成分发生质或量的变化,也会影响某些抗毒剂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76.
为促进聋幼儿各方面的正常发展,使其早日回归主流社会,我们对聋幼儿进行了认知和情绪表现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实验研究得知,聋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良好情绪的培养是分不开的,认知内容适中有利于聋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而良好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聋幼儿认知的发展。对此,我们实验并总结了培养聋幼儿积极情绪和促进认知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腔内技术治疗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膀胱癌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患者9例,狭窄段长度1~3 cm,均采用腔内技术治疗,顺行经皮肾处理8例,逆行输尿管镜处理1例;术中使用高压气囊配合筋膜扩张器扩张,术后留置双J管.结果 随访0.5~5.0年.1例吻合口闭锁患者术后3个月仍为重度积水,患者拒绝开放手术而长期留置肾造瘘管;8例患者肾积水减轻,再次逆行扩张狭窄段并留置双J管,其中5例经2~3次扩张换管,拔除双J管后复查肾积水稳定于轻度状态;3例拔除双J管后腰痛不适,需要长期留置双J管.结论 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腔内技术治疗效果良好,可避免开放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评价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83例原发于鼻腔、上颌窦、筛窦、蝶窦及额窦的恶性肿瘤 ,分别施行上颌骨次全与全切除术 ,前额开窗 -鼻锥翻转进路额筛蝶眶肿瘤大块切除及颅面联合切除术 ,部分病例实施冷冻切除 ,颌颈联合根治等手术 ,术后常规放疗。结果 :3年生存率为 4 7.5 %(36 76 ) ,5年生存率为 36 .2 %(2 5 6 9)。结论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通过手术及采用术后放疗等综合治疗 ,可提高疗效 ,但仍需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法 ,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中药车前草中的无机盐成分 .[方法 ]利用正丁醇萃取、乙醇沉淀去杂质、聚酰胺柱层析及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结果 ]从车前草中分离得到 1种无机物 ,鉴定为氯化钾 .  相似文献   
80.
中西药合用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西药合用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6羟多巴胺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帕金森病模型,并用滋补肝肾、通络解毒的中药以及西药美多巴进行治疗,同时设立美多巴对照组,观察中西药合用对PD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结果 中西药合用可使模型大鼠的旋转圈数明显减少。结论 中西药合用能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