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6篇
  免费   695篇
  国内免费   567篇
耳鼻咽喉   106篇
儿科学   143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488篇
口腔科学   81篇
临床医学   963篇
内科学   804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370篇
外科学   587篇
综合类   198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715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840篇
  3篇
中国医学   717篇
肿瘤学   48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705篇
  2011年   752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621篇
  2008年   636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目的了解献血员、肝炎患者中的输血传递病毒(TT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方法设计合成引物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PCR)方法,对195份献血员血清、72份不同型别的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TTVDNA的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株进行序列测定及计算机分析。结果①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HBsAg及抗HCV阴性的99份献血员血清标本中,检出TTVDNA阳性标本36份,阳性检出率为36.3%;而在ALT正常的96份献血员血清标本中,检出TTVDNA阳性标本16份,阳性检出率为16.6%,明显低于ALT异常献血者。②在72例不同肝炎患者中,共检出39例TTVDNA阳性血清,总检出率为54.16%,在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中TTVDNA阳性率为87.5%,而在明确诊断为甲-庚型肝炎的患者中TTVDNA阳性率为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8株阳性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测序的8个分离株与9个G1、G2代表株核酸的同源性为60.4%~99.1%,氨基酸的同源性为55.4%~98.6%。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8个TTV分离株中有7株可分属于G1、G2两个基因型的5个亚型,而另1株为G1型的新亚型。结论①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提示TTV可以导致感染个体的肝功能异常,TTV可能与HBV感染相似,亦存在“健康携带状态”。②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的TTV感染率明显高于明确病原的甲-庚型肝炎患者,TTV感染与肝炎有关,可能是非甲-非庚型肝炎的病原之一。③8个TTV分离株中7个分属于G1、G2两个基因型中的5个亚型,另有1株为G1型的新亚型。  相似文献   
72.
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对38例tSAH患者在止血、解痉、脱水等治疗基础上,应用腰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术。结果:本组38例症状均得到缓解,无1例死亡,无1例发生脑梗塞、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生活均能自理。结论: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续腰池外引流以治疗tSAH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且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FCCl/HN)株p4l-3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4l~3。方法 根据p4l-3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用PCR技术从FCCl/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41—3基因;将p4l一3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栽体pcDNA3,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用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的重组质粒阳性克隆。结果 从恶性疟原虫:FCCl/HN株基因组DNA中获取p41—3基因,酶切,PCR扩增鉴定表明获得正确的pcDNA3-p41—3重组质粒。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41—3,为在真核细胞中表达p41—3蛋白,并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的个性及智力特点。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WISC R)对 40例ADHD患儿进行测试。结果 :ADHD组EPQ测验中神经质和精神质量表T分高于正常对照组 ,掩饰性量表T分低于正常对照组。WISC R测验中 ,ADHD组总智商 (FIQ)在正常范围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在言语智商 (VIQ)与操作智商 (PIQ)平衡上 ,ADHD组的算术、理解、译码分测验量表分较正常组低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DHD儿童情绪稳定性差 ,心理成熟能力延迟 ,同时可能存在言语理解、记忆 /不分心因子缺陷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CDKN2 /p16基因缺失和蛋白丢失在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 4种原发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多重PCR技术对 68例 (非小细胞肺癌 3 1例 ,食管癌 15例 ,胃癌 13例 ,乳腺癌 9例 )原发肿瘤组织标本进行CDKN2 /p16基因第一、第二外显子纯合缺失和p16蛋白表达丢失分析研究。结果 :第一或 (和 )第二外显子总缺失率为 13 .2 % ( 9/68) ,蛋白丢失率为 44% ( 3 0 /68) ,不同肿瘤组织标本的p16基因缺失率和蛋白丢失率差别很大。结论 :CDKN2 /p16基因是重要的多肿瘤抑制基因 ,在不同肿瘤组织中其失活方式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银杏黄酮甙和甲基B12 对糖尿病周围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4 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银杏黄酮甙组 (第 1组 )、甲基B12 组 (第 2组 )、银杏黄酮甙与甲基B12 联合组(第 3组 )。疗程为 8周。观察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腱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第 3组总有效率为 9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7% ) (P <0 .0 0 5 )。第 1组和第 2组 ,总有效率分别为 6 9%和 72 %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第 3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较冶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1) ,而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第 1组 (P <0 .0 5 )和第 2组 (P <0 .0 5 )。结论 银杏黄酮甙和甲基B12 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独应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气虚血瘀热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期病变的病理基础,制定益气活血清热方,设胃宁冲剂为阳性对照组,观察该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4例,对照组63例,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3个月、6个月有效率为75.0%、95.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4%、63.5%(P<0.01);治疗组对胃镜、萎缩、肠化的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炎症的改善作用2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痞满、纳差、嗳气、便溏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萎缩、肠化积分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积分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清热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8.
【目的】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HN)肝期抗原 1基因 (LSA 1) 3′端序列 ,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LSA 13′端序列的差异。【方法】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LSA 13′端序列 ,用T A克隆法将其克隆入pMD18 T载体。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扩增鉴定后 ,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LSA 13′端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LSA 13′端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 pT LSA 1重组质粒。测序表明 ,所克隆的LSA 13′端大小为 795bp ,编码 2 6 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的NF5 4、T9/ 96、KEN、PNG及BRA株LSA 13′端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只在 3个位点存在不同。【结论】克隆了恶性疟原虫FCC1/HNLSA 13′端片段。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 ,FCC1/HNLSA 13′端序列与其它分离株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79.
c—myc反义寡核苷酸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c-myc反义寡核苷酸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针对c-myc mRNA 5'端非翻译区的一个18bp的反义寡核苷酸与HL60细胞、分离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白细胞共培养10h,用凋亡细胞计数、DNA凝胶电泳、ELISA、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测白血病细胞的调亡。结果 c-myc反义寡核苷酸能够诱导HL60细胞凋亡,且此作用随着作用浓度的提高而增加;此反义核酸只诱导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凋亡,对正常白细胞的凋亡无影响。结论 c-myc反义核酸可以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来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症,且该作用的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80.
王冰倩  周瑾欣  魏星  于生  张丽  吴啟南  单鸣秋 《中草药》2023,54(17):5541-5549
目的 通过超声辅助大孔树脂对荆芥穗Schizonepetae Spica水提物中总黄酮和总酚类化合物进行富集并对比处理前后化合物含量及活性变化。方法 从7种不同类型树脂中筛选超声辅助最佳树脂型号,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研究下,对超声温度、功率、上样质量浓度及解吸溶剂百分比等影响因素进行工艺优化。测定了优化处理前后各成分含量及活性变化。结果 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表明,荆芥穗总黄酮适用于Langmuir模型,且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熵增,总酚则为自发放热熵减并适用于Freundlich模型,据此不同的吸附机制优化了2类成分同时富集的最佳工艺,在超声辅助AB-8大孔树脂,温度25 ℃、时间2.5 h,功率150 W,上样质量浓度0.1 g/mL,70%乙醇解吸附的过程下,荆芥穗水提物中总黄酮和总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2~3倍,其单体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和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均显著增加。结论 超声辅助大孔树脂技术为荆芥穗总黄酮和总酚类成分的有效可行富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