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及术后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患者,右侧骨盆骨巨细胞Ⅱ级,作病灶切除,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后,指导病人分阶段、渐进地进行患侧下肢踝、膝、髋关节的主动训练,调整步态。结果:据Aboulafia AJ关于马鞍形假体置换术后整体结果的等级评定标准,结果为优。结论:患侧下肢各关节的分阶段主动训练对马鞍形半骨盆重建术后的病人康复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2.
哈氏棒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术后脱钩将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如何防止脱钩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我院1982~1987年对不稳定性腰胸椎骨折病人无选择性采用单纯哈氏棒固定和哈氏棒结合钢丝交叉捆扎固定各30例,结果两组比较,脱钩率有显著性差异,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固定材料用国产的哈氏棒装置及进口或国产的20~24号钢丝.哈氏棒装置与钢丝经测定无电位差.  相似文献   
33.
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颈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查前路手术在治疗颈椎、颈髓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3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病人 ,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ORION钢板内固定。按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标准 ,于术前、术后 3个月、6个月 ,对所有病例均进行分级评定。结果 :2 8例获访病人中 ,平均随访时间为 13 8个月 ,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 ,植骨于术后 3个月融合 ,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术后 3个月、6个月时Frankel分级好转率分别为 5 0 %和82 1% ,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 0 6 4级和 1 14级。结论 :选择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颈髓损伤 ,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早期手术不仅可明显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 ,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34.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评价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月~2001年6月该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2例(157髋).男73例,女89例;平均年龄56.2岁.股骨颈骨折6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7例,骨关节病32例,骨肿瘤6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患者的情况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的症状、体征、X线照片进行总结评价.结果152例(157髋)患者其中5例现已死亡,失访5例,其余142例(143髋)患者随访1.5~8.0年,平均4.1年.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5.8分提高到术后的95.0分,最后一次随访平均Harris评分为87.1分.骨水泥反应3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伤口感染3例,髋关节脱位4例,股骨骨折3例,疼痛24例,下肢不等长2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为患者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999-08/2003-07采用前路椎体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对19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进行治疗,术前术后均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分级评估。结果:术后随访5.3~27个月(平均16.4个月),3~6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病例植骨融合,术后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17.5°恢复到6.6°,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瘫痪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路手术减压彻底,采用钢板内固定稳定性可靠,植骨融合快,能有效促进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截瘫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经3年6个月至13年1个月随访(平均6年3个月),术后4~6个月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2例头下型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5%。结论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血管位置恒定,取材方便,血供充足,疗效可靠,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是治疗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7.
半圆形动态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的最佳手段。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半圆形动态交锁髓内钉(SDLIN)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32例,其中股骨干骨折14例,髁上、髁间骨折18例。SDLIN两侧钉分别自股骨外、内侧髁进钉,其中央段相互咬合,钉尾上横栓,构成一整体结构。结果27例获访4~27个月。无骨折不愈及断钉、断横栓者。21例新鲜骨折按Kolmert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0.5%。结论SDLIN既有其他种类交锁钉的力学优势及Ender钉、矩钉易进钉的优点,又克服了前者易断钉、断横栓、操作复杂和后者力学性能差的缺陷,可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在临床运用中的早期疗效分析. 方法 1999年1月~2001年6月,12例因各种原因需行全髋关节置换者接受了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采用改良Moore小切口,在头下位置将股骨头截断,保留完整的股骨颈.选择合适的外杯,55度外翻角装入.内杯为超高分子聚乙烯,超半径设计保持外翻45度.术前、术后及随访中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随访时摄X线片以了解假体的位置、松动情况及异位骨化.结果 12例均获随访2~4年6个月,平均3.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平均92分;仅3例出现轻度异位骨化;无假体松动及下沉;1例发生股骨假体柄周围的轻度吸收. 结论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因各种原因需行全髋关节置换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主要适用于无骨质疏松且股骨颈完整者.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ZEPHIR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入、ZEPHIR钢板内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术后随访 3~ 12 (平均 9)个月 ,观察植骨融合率、功能恢复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 ;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结果 :术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者占 88.9%,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增高 (P <0 .0 0 1) ;植骨融合率为 10 0 %;椎间高度维持良好 ;未发生内置物并发症。结论 :ZEPHIR颈椎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减少并发症 ,是颈椎前路固定的良好器械。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手术后感染的处理.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月~2001年6月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2例(157髋)患者.男73例,女89例;平均年龄56.2岁.对感染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的症状、体征、X线照片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152例(157髋)患者其中5例现已死亡,失访5例,其余142例(143髋)患者随访1.5~8.0年,平均4.1年.伤口感染3例,均为浅表感染,未发现有深部感染.所有感染患者经治疗后治愈.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严格的术中无菌操作,合理的术后处理,可降低全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