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中的检验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74例高级别CIN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TCT和(或)HPV-阴道镜-活组织检查得到诊断。通过组织学活组织检查对TCT、HPV的检验效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4例CIN患者中,578例行TCT检测,阳性患者509例,阳性检出率为88.06%。508例行HPV检测,阳性患者459例,阳性检出率为90.35%。674例患者中,444例患者同时接受了TCT和HPV检测,二者均为阳性患者350例(78.82%),单一阳性患者90例(20.27%),阳性患者累计为440例(99.09%)。TCT和HPV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TCT检测和单一HPV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TCT和HPV检测用于高级别CIN的筛查,可以显著提高其检验效能,降低高级别CIN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止颤方颗粒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口服补肾止颤方颗粒剂,对照组口服补肾止颤方安慰剂,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6、12周观察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评分、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分变化。结果和治疗前相比,治疗组MDS-UPDRS评分、PDQ-39评分在治疗6、12周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12周时,治疗组MDS-UPDRS评分、PDQ-39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止颤方可改善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14例妊娠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是一种少见的妊娠并发症。一旦发生,是终止妊娠还是继续妊娠,其妊娠结局如何,是值得探讨的。我院1996年1月~2004年8月收治14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996年1月~2004年8月我院共收治14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患者。孕妇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5岁,9例初产妇。全部为自然受孕,无1例IVF-ET。妊娠高血压疾病3例。其中1例为重度先兆子痫、围产期心肌病患者。1·2诊断方法。14例中1例孕足月宫开全来院时发现,1例孕36 3周自然分娩时发现胎膜上附一纸样儿,其宫内死亡时间不详,余12例经B超诊断均为双胎一胎宫内死…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舌全切除合并喉全切除术后的口底和咽部 范围大、形态复杂缺损的修复,创用S形游离空肠 片状瓣修复整个口底和咽、食管的前侧壁。手术取 长约40cm带血管蒂的空肠,在离断血管蒂前于肠 系膜对侧纵行全程剖开肠管,形成1个矩形的黏膜 组织片;近段第1个1/4折叠与第2个1/4平行, 进而第3个1/4和第二个1/4反方向平行折叠,至 此即形成S形;随即相近两边行边对边缝合,此部 分用来修复整个口底。其余远端1/4空肠片状瓣用 于修补喉咽和颈段食管的前侧壁。将制成空肠片状 瓣与颈部缺损对齐,血管蒂与受区血管吻合。重建 咽食管通道时保持口底黏膜相对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苯二氮(艹卓)受体在小鼠异丙酚、依托咪酯和氯胺酮遗忘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昆明小鼠288只,雌雄各半,体重18~23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9组(n=32):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NN组)、生理盐水+脂肪乳组(NF组)、氟马西尼+生理盐水组(FN组)、生理盐水+异丙酚组(NP组)、氟马西尼+异丙酚组(FP组)、生理盐水+依托咪酯组(NE组)、氟马西尼+依托咪酯组(FE组)、生理盐水+氯胺酮组(NK组)和氟马西尼+氯胺酮组(FK组).NN组、NF组、NP组、NE组和NK组于训练前10 min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于训练前5 min时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脂肪乳10 nl/kg、异丙酚25 mg/kg、依托咪酯3 mg/kg和氯胺酮20 mg/kg;FN组、FP组、FE组和FK组于训练前10 min时腹腔注射氟马西尼1 mg/kg,于训练前5 min时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异丙酚25 mg/kg、依托咪酯3 mg/kg和氯胺酮20 mg/kg.分别采用避暗实验、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结果 与NN组比较,NF组和FN组认知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组跳台实验潜伏期缩短,NE组跳台实验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NK组跳台实验潜伏期缩短,水迷宫实验潜伏期延长(P<0.05);与NP组比较,FP组避暗实验潜伏期延长,水迷宫实验潜伏期缩短(p<0.05);与NE组比较,FE组避暗实验潜伏期延长,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错误次数减少(P<0.05);与NK组比较,FK组跳台实验潜伏期延长,水迷宫实验潜伏期缩短(P<0.05).结论 小鼠异丙酚、依托咪酯和氯胺酮的遗忘效应与激活苯二氮(艹卓)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的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polymorphnuclear neutrophil,PMN)数量在预测宫颈癌复发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6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92例初治宫颈癌Ⅰb~Ⅱa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阳性CD66b的PMN数量,计算PMN数量平均值。将患者按宫颈癌组织中PMN浸润数量分组,数量 > PMN平均值为A组,数量≤PMN平均值为B组。以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为结点,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A组的RFS期明显短于B组(P=0.001)。单因素及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腺癌(HR为3.020,95%CI为1.340~6.805,P=0.008)、淋巴结转移(HR为2.450,95%CI为1.065~5.637,P=0.035)、PMN浸润数量增加(HR为2.866,95%CI为1.274~46.447,P=0.011)为宫颈癌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PMN数量的增加与宫颈癌患者RFS期缩短相关,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潜在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黄连饮片标准汤剂,并对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以水为溶媒,采用标准化工艺制备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采用HPLC法测定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含量,并计算各成分含量转移率。结果:15批黄连标准汤剂的出膏率范围为17.53%~26.82%,均值为20.36%,标准偏差为3.34%;表小檗碱含量范围为36.51~48.05mg/g,均值为44.21mg/g,标准偏差为4.15mg/g,其转移率范围为55.59%~70.72%,均值为62.80%,标准偏差为4.90%;黄连碱含量范围为42.89~54.68mg/g,均值为50.89mg/g,标准偏差为4.18mg/g,其转移率范围为52.50%~64.86%,均值为57.76%,标准偏差为3.70%;巴马汀含量范围为41.30~46.78mg/g,均值为44.08mg/g,标准偏差为1.44mg/g,其转移率范围为56.42%~67.94%,均值为61.48%,标准偏差为4.00%;小檗碱含量范围为149.8~185.6mg/g,均值为169.18mg/g,标准偏差为11.35mg/g,其转移率范围为53.32%~65.97%,均值为59.68%,标准偏差为3.65%;指纹图谱得到共有峰9个,相似度在0.99以上,黄连饮片与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15批不同产地黄连标准汤剂与其饮片的基本属性一致,本研究黄连饮片标准汤剂制备方法规范,可用于黄连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L-6诱导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PMN)生成和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作用及激活途径。方法 分离小鼠骨髓PMN,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IL-6刺激组、IL-6+DMSO组、IL-6+STAT3抑制剂Ⅷ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内MMP-9 mRNA表达,明胶酶谱检测PMN释放的MMP-9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MN中STAT3蛋白磷酸化改变。结果 IL-6刺激后,PMN中MMP-9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050),明胶酶谱检测的释放到胞外MMP-9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7),IL-6刺激后PMN中STAT3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089)。在IL-6作用时加入特异性STAT3抑制剂Ⅷ后,MMP-9 mRNA水平、培养上清液中MMP-9活性以及PMN中磷酸化STAT3蛋白水平与IL-6刺激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067, 0.048和0.0098)。结论 IL-6刺激骨髓PMN中MMP-9的生成和释放,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STAT3信号通路磷酸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