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钛夹钳夹后电凝切治疗胃肠道宽蒂大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内镜直视下置放钛夹.确认要切除的息肉血流完全阻断后再行高频电切。结果 65例患者均完全成功,无1例出血及穿孔。结论 内镜下钛夹钳夹后电凝切治疗胃肠道宽蒂大息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
朱滨  王大明  刘宁  丁良才  胡益民  沈江  洪涛  杨春 《江苏医药》2013,39(9):1002-1004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对C57BL/6J小鼠海马IL-1β、IL-6、TNF-α及淀粉样蛋白β(Aβ)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五组,分别腹腔连续注射LPS 250μg/kg和生理盐水3 d(L3组和C3组)和7 d(L7组和C7组);N组作为空白对照组.末次注射后第4天将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随后处死,测定海马组织促炎细胞因子.结果 与C3和C7组比较,L3和L7组小鼠登台潜伏期显著延长,靶象限活动时间显著缩短,海马IL-1β、IL-6及TNF-α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L3组和C7组比较,L7组小鼠海马Aβ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LPS可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海马组织中促炎因子和Aβ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3.
胡益民 《中外医疗》2010,29(34):89-89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手术的疗效。结果本组180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Nakai疗效评定结果优良率达95.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24.
临床中常遇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herniation,LDH)患者实施手术后在短期内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疗效.有的患者腿痛虽有减轻但腰痛依旧,有的腰腿痛并无明显变化,甚至反而加重.是否是手术只解决了物理性疼痛而没有解决化学性疼痛的原因呢?为此,从2005年5月开始,我们将LDH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术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冲洗,对其术后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离子型受体类药物能快速有效缓解抑郁症状,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及其亚型受体拮抗剂对强迫游泳大鼠不动时间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药物干预前1 d大鼠强迫游泳15 min,药物干预当天,分别腹腔注射1 ml容积等渗盐水(S组)、NVP-AAM077(NR2A受体拮抗剂)5mg/kg(NVP组)、氯胺酮(NMDA受体拮抗剂)10 mg/kg(Ket组)、Ro25-6981(NR2B受体拮抗剂)10 mg/kg(Ro组)。30 min后,记录强迫游泳大鼠不动时间,取大鼠海马组织检测BDNF。结果与S组相比,NVP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海马BDNF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而Ket组及Ro组大鼠强迫游泳时间均显著减少且海马BDNF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氯胺酮及Ro25-6981均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海马BDNF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外伤性脑损伤后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增多,并引起脑损伤。文中观察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β2受体)阻断剂ICI 118551对外伤性脑损伤大鼠促炎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并研究其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外伤性脑损伤组(T组)及ICI 118551治疗组(I组)。T组和I组分别静脉注射等容等渗盐水或ICI 118551 20 mg/kg,20 min后建立外伤性脑损伤模型。6 h后抽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especificenolase,NSE)水平。结果与S组相比,T组及I组TNF-α、IL-6和NSE水平升高(P<0.05);与T组相比,I组TNF-α、IL-6和NSE水平降低(P<0.05)。结论β2受体阻断剂ICI 118551具有脑保护作用,这可能与抑制外伤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检测抑郁大鼠给予氯胺酮后,前额皮层及海马区组织内IL-1β和IL-6表达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雄性20只按照随机方式分为2组,各10只,给予生理盐水的大鼠入对照组(C组),给予10 mg/kg氯胺酮的大鼠为K组.应用行强迫游泳实验15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次日,腹腔注射氯胺酮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30 min后再次进行强迫游泳实验5 min,记录不动时间.并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大鼠前额皮层及海马组织中IL-1β和IL 6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氯胺酮后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1),大鼠前额皮层及海马区的IL-1β和IIL-6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 氯胺酮对抑郁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前额皮层及海马IL-1和IL-6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了减少老年人大肠癌的误诊,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对经纤维结肠镜及活检病理确诊的52例老年人大肠癌中的38例首诊误诊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52例老年人大肠癌中首诊误诊38例,误诊率约占73.08%。38例中以便血为主者32例,误诊时间最长者达14个月。癌肿位于直肠者18例,乙状结肠7例,直乙交界者4例,降结肠4例,横结肠2例,升结肠3例。中等分化腺癌24例,高分化腺癌6例,乳头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2例,腺瘤恶性变2例,粘液腺癌1例。结论:当老年人大便带血,大便潜血阳性,有肠道症状或大肠癌高危人群,一定要做直肠指诊和纤维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的患者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全身炎症反应,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可以清除各种炎性递质,文中通过观察ECMO联合CRRT对健康小猪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程度,以期为临床生命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4只雌雄不限杂交健康小猪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ECMO组、ECMO+CRRT组,每组6只,分别在实验前1 h、实验后2 h、6 h、12 h、24 h采集血标本,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IL-10水平变化。结果各组实验前1 h TNF-α、IL-1β、IL-6、IL-8、IL-10无明显差异。实验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各细胞因子无明显变化;ECMO及ECMO+CRRT组促炎因子均呈明显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P<0.05),但ECMO+CRRT组各观察点升高水平均低于ECMO组。ECMO组抗炎因子IL-10变化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24 h接近对照组及假手术组;ECMO+CRRT组抗炎因子IL-10呈升高趋势,12 h后有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24 h与ECMO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MO能使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释放增加,抗炎因子IL-10先升高后下降,导致组织损害及免疫内稳态失衡;ECMO联合CRRT治疗可减缓促炎细胞因子增加水平,同时提高IL-10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