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01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5篇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在活体山羊颈椎上比较三面皮质自体骨、垂直圆柱体Harmscage及方盒形Carboncage的椎间融合效果。方法取24只成年雄性山羊,随机分为三组:自体骨组、Harmscage组及Carboncage组。所有动物均行C3-4椎间盘切除术并分别植入以上内植物。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4、8、12周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于侧位X线片上测量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C3,4节段标本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术后1周Carboncage组的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大于Harmscage组和自体骨组(P〈0.05);术后12周两个cage组的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均大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依据融合分级标准对三组进行影像学评估,和自体骨组比较,两个cage组的骨融合效果略好,但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形态学亦发现两个cage组的椎间融合效果较好,但与自体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垂直圆柱体Harmscage中形成的新生骨量多于方盒形Carboncage。结论方盒形Carboncage具有良好的椎间支撑能力,而垂直圆柱体Harmscage的椎间融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前,肺癌仍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在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生率占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80%~85%[1]。肺癌是最容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30%~40%的晚期肺癌会发生骨转移,而脊柱转移最为常  相似文献   
13.
脊柱手术作为治疗脊柱病变的主要手段,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步升高。如何防治脊柱手术术后并发症受到更多临床医师的重视。研究表明术前营养不良与许多术后并发症如手术部位伤口感染、出血、血栓形成、肺炎等的发生有关,且患者的术前个体营养状态是脊柱手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主要就患者术前营养状态与脊柱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腰大池引流治疗颈椎肿瘤术后脑脊液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颈椎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骨肿瘤科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接受颈椎肿瘤手术的264例患者资料(术后转至上海开元骨科医院继续治疗),其中颈椎肿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并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47例。24例患者因积极一般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13例伤口渗液明显、2例疑似合并颅内感染、8例2周的一般治疗后引流量仍较大而分别选择行腰大池引流。记录置管时间及引流时间,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后均获痊愈。持续引流7~43 d,平均13.8 d,腰大池置管时间为1~19 d,平均7.1 d。随访中有2例出现脑脊液囊肿,给予患者局部穿刺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后治愈,其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不适症状,有助于伤口愈合,可预防和治疗颅内感染等,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6.
Thetreatmentswithcervicallockingplateforcervicalfractureanddislocationhavegainsatisfactoryeffects,buttherearesomedisputesonusingofplateduringthetreatmentwithanteriordecom-pressionandbonegraftforcervicaldegenerationdiseasebetween1or2interspaces.FromJune2000toFebruary2001,wehaveap-pliedanteriordecompression,bonegraftandinternalfixationwithcervicallockingplatetotreat23patientswithcervicaldegenerationdisease,andtheeffectsaresatisfactory.1Subjectandmethod1.1SubjectAcohortof…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脊柱肿瘤术后患者252例,其中并发脑脊液漏31例,经过积极治疗后伤口均正常愈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脊柱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中颈椎转移性肿瘤危害更大,椎体不稳、塌陷、疼痛及脊髓压迫症状常较早被发现,严重时会发生高位瘫痪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出现上述症状或具备高椎体塌陷风险的颈椎转移性肿瘤患者行肿瘤病灶清除及稳定性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C3~7椎体及附件转移性肿瘤主要行全椎节切除+前路钛网、钢板、骨水泥及后路椎弓根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有别于寰枢椎转移性肿瘤行全椎节切除+后路枕颈融合固定。因而此处只针对在2000年1月~2006年6月间收治并行全椎节切除与重建术的25例C3~7椎体及附件转移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麻醉中出现的各种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158例次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麻醉中出现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总结手术麻醉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结果158例次患者术中出血量1 500~6 500 ml,平均3 500 ml;输血量1 000~6 000 ml,平均3 300 ml;术中行肿瘤切除时出现平均动脉压(MAP)下降至6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66例,发生率为41.77%(66/158),术中发生严重过敏反应8例,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术中采用高容性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方法与单纯使用控制性降压比较,术中行肿瘤切除前者(血液稀释组)的血红蛋白与血球压积均较后者(对照组)下降(P<0.05),术后1 h行血液稀释组的两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在手术方式及术中出血量和输液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中输血量对照组较血液稀释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骶骨肿瘤手术出血量大,术中情况复杂,采用高容性血液稀释法及合理地控制性减压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量,围术期可能出现如过敏反应,交感反射,以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等特殊情况,及时有效地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33例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经颈后外侧入路行肿瘤切除26例,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7例;20例采用后路钉棒/钉板内固定系统重建,13例未行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18.3个月。多数患者症状改善明显,4例复发,其中2例再次手术。结论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临床相对少见,手术风险较大。根据肿瘤部位、性质和分期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能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