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87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17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0篇
  5篇
中国医学   354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正>原发性肠道淋巴瘤起源于肠道粘膜下淋巴组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高蛋白饮食、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化学物质及某些病毒感染有关[1]。肠道是淋巴瘤最常见的结外病变部位之一,病理组织分型上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大多数。小肠淋巴瘤好发于空回肠,特别是回肠末段;大肠淋巴瘤多见于右半结肠,特别是回盲部,可能与回盲部肠壁淋巴组织丰富有关。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被误诊或漏诊。本文通过分  相似文献   
72.
尽管高效的乙型肝炎预防性疫苗已经普及了30多年,但HBV感染仍在继续蔓延。每年约有90万人死于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慢性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肝脏瘢痕形成)、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HCC)等。HCC作为一种主要由HBV慢性感染所导致的癌症,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也在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观察针刺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钙激活钾(BKCa)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24只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手法组和无手法组,每组8只,8只相同周龄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针刺手法组针刺人迎穴,施用小幅度、120次/min的捻转手法1 min,无手法组进针后不施用手法,留针15 min。采用无创鼠尾测压仪测量血压,利用膜内面向外单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BKCa通道的电流、开放时间及开放概率。[结果] 模型组、针刺手法组、无手法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针刺手法组在治疗1、2、3、4周血压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无手法组仅在治疗1周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开放概率和开放时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针刺手法组的开放概率高于模型组(P<0.05);无手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次/min的捻转手法作用于人迎穴可影响BKCa通道的电生理特性,其降压作用可能与提高BKCa通道的开放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5.
症状性病名是病名演变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是以症状为纲目编撰医籍的需要,虽然症状性病名因症病概念混淆饱受诟病,但基于症状性病名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当前临床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继续继承及发展症状性病名同时,综合应用中医诊断基本要素、西医病名诊断与客观检查指标,弥补症状性病名应用短板。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制备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简称贾第虫)α-19贾第素的特异性抗体,并通过免疫荧光对该贾第素的亚细胞定位进行鉴定。方法 经PCR获得α-19贾第素编码区片段,双酶切将目的 片段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α-19,重组载体转化E.coli 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及 Western blot验证表达情况;采用设计的合成抗原肽免疫小鼠经细胞融合和筛选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分别用贾第虫滋养体裂解物和α-19贾第素重组蛋白Western blot验证抗体特异性和结合力,选择特异性最好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α-19贾第素的亚细胞定位进行观察。结果 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α-19,经SDS-PAGE及 Westernblot分析显示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相对分子量约49 kD的重组蛋白,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显示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α-19-3-7-3-5分泌的抗体结合力和特异性俱佳,可用于定位研究;免疫荧光定位结果表明α-19贾第素主要位于贾第虫滋养体的腹鞭毛。结论 制备了α-19贾第素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显示α-19贾第素定位于贾第虫滋养体的腹鞭毛。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对山东济宁发现的骚扰库蚊进行鉴定,研究其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方法 在某小区半地下车库积水中采集库蚊幼虫,对收集到的库蚊进行初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库蚊的种类。采用幼虫浸渍法研究其对DDVP、残杀威、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5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 采集到的库蚊幼虫是骚扰库蚊,为山东省首次报道,其对DDVP、残杀威、氯氰菊酯、溴氰菊酯、Bti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17.34、53.47、113.50、140.00、2.71。结论 骚扰库蚊作为山东省新出现的蚊种,有必要对其生物学行为和流行病学意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治疗高角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结合Ⅲ类颌间牵引)和常规支抗组(采用常规Ⅲ类颌间牵引),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微种植体支抗组U6-PP、U6-SN、SN-MP、FH-MP、Y轴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常规支抗组U6-PP、U6-SN、SN-MP、FH-MP、Y轴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在进行Ⅲ类颌间牵引的过程中能有效的控制高角患者的垂直高度。防止下颌骨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79.
目的系统评价腔内修复术(覆膜支架置入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录在CNKI、万方、维普、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OVID、Pubmed Medline、EBSCO、EMBASE、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关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用RevMan5.1软件对符合标准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个临床试验共纳入5618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治疗后30d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腔内修复组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OR=0.55,95%CI(0.46~0.65),P〈0.00001]。另外,中风(OR=0.57,95%C1(0.39~0184),P=0.005]、呼吸衰竭[OR=0.64,95%CI(0.53~0.78),P〈0.00001]和心脏并发症[OR=O.49,95%CI(0.38~0.64),P〈0.00001]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腔内修复组优于开放手术组;截瘫[OR=I.30,95%C1(0.82~2.05),P=0.26]和急性肾功能衰竭[OR=0.86,95%CI(0.41~1.80),P=0.69]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腔内修复术可以作为治疗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0.
王淼  庞文帅  王洋  窦剑 《器官移植》2013,4(3):141-14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肝脏灌注方法对冷保存的离体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差异,为后期离体大鼠肝脏保存实验提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方法制备两种不同的单纯冷保存的离体大鼠肝脏灌注模型,分为实验组(经门静脉和腹主动脉灌注法,10只);对照组(经门静脉、腹主动脉及肝动脉灌注法,10只),灌注后取出肝脏置于4℃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保存,12h后切取肝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并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核因子(NF)-κB(SABC法)的表达情况。结果经12h冷保存后,两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示:肝脏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变性、肿胀及空泡形成,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有不同程度的淤血,部分肝窦内皮细胞坏死并脱落,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两组之间NF-κB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门静脉和腹主动脉灌注法与经门静脉、腹主动脉及肝动脉灌注法,对离体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无差异,但前者操作相对简单,更容易在今后研究大鼠离体肝脏的实验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