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12.
目的:评估入院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联合对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293例患者,根据MPV及PDW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3组:低(MPV+PDW)组(n=2019);MPV+PDW异常组(即高MPV+低PDW或低MPV+高PDW,简称MPV+PDW异常组,n=333);高(MPV+PDW)组(n=1941)。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基线资料分析表明,与低(MPV+PDW)组患者相比,高(MPV+PDW)组患者合并糖尿病者更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低,糖化血红蛋白更高,使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更低(P均<0.05)。与低(MPV+PDW)组比较,高(MPV+PDW)组患者心原性死亡率更高[17(0.9%)vs 5(0.2%),P=0.021],全因死亡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3%)vs 16(0.8%),P=0.298]。Kaplan-Meier分析表明,高(MPV+PDW)组患者心原性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log-rank P=0.02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接受PCI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高(MPV+PDW)组患者的2年心原性死亡的发生风险显著高于低(MPV+PDW)组患者(HR=3.497,95%CI:1.155~10.586,P=0.027)。结论:在接受择期PCI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高MPV高PDW与远期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患者述情障碍与情绪状态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述情障碍量表和中国心身健康量表中的焦虑和抑郁因子,以382例门诊就诊患者作为研究组和462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应用t检验、描述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①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患者述情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1.746~7.419,P0.05,除情感体验缺失因子);②已婚患者的述情障碍状况较未婚患者好(F=2.662~3.160,P0.05)、高文化患者的述情障碍较低文化患者好(F=0.773~6.253,P0.01,除情感体验缺失因子);③门诊就诊患者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067~0.281,P0.05),与其一般情况无显著相关(P0.05);④影响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患者述情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焦虑(P0.01)。结论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的述情障碍相对较严重;已婚和高文化患者的述情障碍状况较好;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患者的述情障碍越差,其中影响述情障碍的主要因素是焦虑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都市小学生性别角色观念的现况,为开展儿童青少年性别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某普通小学的9~13岁小学生共362名,应用四川省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34.08%的学生表示对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困惑;在可以选择自己性别的情况下,55.11%的男生和47.85%的女生选择了同性,女生选择异性的比例(12.37%)高于男生(2.84%);男生更倾向于维护传统的性别角色,而女生更倾向于性别平等的性别角色。结论:针对小学生性别角色异常、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平等意识较低等问题,需要从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大约30年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被认为是癌症治疗较为合适的靶点[1-2]。随后,肿瘤学家尝试去观察部分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是否依赖于EGFR的激活以及相应细胞内酪氨酸激酶下游信号的传递。针对该增殖信号通路的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在不同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结果发现:偶尔在非小细胞癌患者中可以观察到患者对该类药物具有良好应答[3]。各种临床因素(如亚裔、非吸烟者、女性)[4-7]以及分子生物学因素(如EGFR蛋白表达量,EGFR拷贝数)曾被认为是这一选择性优势的原因[8-10]。后来人们认识到EGFR酪氨酸激酶域突变(mutations in the kinase domain of the EGFR,EGFR-MT)可能是引起这些良好应答的主要原因[11-14]。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从生物物理学与免疫学交叉角度,分析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对鼠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生物物理学特性、细胞骨架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ω-3 PUFAs)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C57BL/6J小鼠骨髓来源单核细胞,经20 ng/mL重组鼠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mouse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rmGM-CSF)和10 ng/mL重组鼠白介素-4(recombinant mouse interleukin-4, rmIL-4)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imDCs),第6天加入100 ng/mL脂多糖诱导为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 mDCs),进一步对imDCs及mDCs进行形态学观察及CD11c阳性率分析;通过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EPA和DHA(浓度均为0~60 μmol/L)作用下DCs细胞活力及凋亡情况;在确定最佳作用浓度后分别通过荧光偏振法、细胞电泳法及浓度梯度法检测分析DCs的膜流动性、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EPM)及渗透脆性变化,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其细胞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 F-actin)表达,最后利用Transwell系统检测DCs迁移能力。结果 imDCs及mDCs的CD11c阳性率均在80%左右;不同浓度EPA和DHA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DCs细胞活力,但并没有诱导其凋亡。在50 μmol/LEPA和DHA作用下,DCs生物物理学特性均发生改变,其中渗透脆性和EPM明显下降,膜流动性明显增大。DCs细胞骨架F-actin含量表达均明显上升,迁移率显著下降。结论 ω-3 PUFAs可能会通过改变DCs细胞骨架结构及生物物理学特性,抑制细胞迁移能力,进而影响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我校新生蠕形螨感染情况,为蠕形螨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法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 410名新生蠕形螨感染率为31.22%,其中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34.31%和30.19%;城、乡学生感染率分别为35.22%和25.15%;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率为22.44%,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率为1.22%,混合感染率为7.56%,轻度感染率为70.31%;患有痤疮、毛囊炎等皮肤疾患与面部健康学生感染率分别为34.01%和28.63%;不同受检部位的感染率分别为:额部16.59%,鼻部15.37%,下颌部13.66%,面颊部10.49%.结论 我校新生人体蠕形螨感染较普遍,以轻度感染为主;城镇学生感染率高于农村学生,以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性别、面部有无皮损及面部不同部位感染情况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同抗凝药物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血管性痴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6例(病例组)。对照组为未患血管性痴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2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教育水平、吸烟等一般情况以及糖尿病、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乙醇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运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选取乙醇中毒抢救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皮钢针输液,研究组给予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操作,并对两组患者穿刺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后针头脱出占4.50%,液体外渗2.27%,针头堵塞无,心理焦虑占11.26%;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皮钢针后针头脱出占34.09%,液体外渗27.27%。针头堵塞18.18%,心理焦虑47.72%,组间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输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对乙醇中毒患者进行抢救工作,利于降低药液外渗概率,提高治疗质量,赢得抢救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