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闭合性pilon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行石膏托外固定及定期X片复查。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18~48个月,平均32.6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2~15个月,平均4.8个月。采用Tenny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优12例,良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8.3%。术后并发症包括皮肤坏死1例;无骨髓炎及窦道的发生;3例患者出现踝关节退行性变。结论:根据骨折类型,把握手术时机,同时采用适当的固定方式,及术后正确康复训练,是取得优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方法:对18例骨筋膜室高压患者进行切开减压后,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人工皮肤)覆盖,生物半透膜封闭,持续负压吸引,1周后去除敷料,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同时进行减压切口清创后逢合术。结果:12例患者减压效果良好,减压术后7—10d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见减压切口创面新鲜,切口缝合成功,术后无再发筋膜室压力增高、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骨筋膜室高压减压后即行负压封闭引流,有利于减轻组织肿胀、防止创面感染和创面闭合。  相似文献   
13.
绞股蓝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浩  李新志 《肿瘤》1990,10(6):246-249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又名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及陕西秦巴山区,同属植物有11种之多。据文献报道,绞股蓝具有抗肿瘤、降血脂、防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抗溃疡、抗疲劳等多种生理活性。日本文献报道绞股蓝含有50多种皂甙,其中绞股蓝皂甙3,4,8,12分别与人参皂甙Rb_1,Rb_3,  相似文献   
14.
胫骨平台骨折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 比较胫骨平台骨折的几种治疗方法,选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方案。方法 本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52例,按A0分型和塌陷程度分为B、C两种类型。B1、B2型骨折主要采用手法整复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B3、C1型骨折主要采用撬拨复位,植骨后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C2、C3型骨折主要采用坚强固定。结果 52例胫骨平台骨折获得随访47例,膝关节功能恢复按关节功能、活动范围、膝关节轴线、关节稳定性及骨折复位综合评定,膝关节功能优良41例(87.24%),可及差6例(12.76%)。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应以关节面损伤程度为中心,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早期膝关节功能练习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为伤后继发性损害和神经再生困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是一种能广泛促进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细胞增殖的多肽生长因子 ,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1,2 ] 。磁刺激 (magneticstimulation ,MS)能兴奋深部的外周神经组织及大脑和脊髓神经 ,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其频率、强度、刺激间歇及持续时间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笔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特殊染色手段 ,观察磁刺激和bFGF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分组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联合应用胚胎脊髓(FSC)移植和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损伤脊髓组织早期Ca^2+、Mg^2+的影响.方法利用Wistar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A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注入5 ml FSC细胞悬液;B组注入20 μl bFGF与FSC细胞悬液;C组(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6 h、24 h取A组、B组和C组动物损伤区脊髓组织测定水和Ca^2+、Mg^2+含量;术后5 d取损伤脊髓组织电镜下观察结构变化.结果 C组损伤区脊髓组织水含量增多,Ca^2+水平升高,Mg^2+水平下降,白质内髓鞘结构紊乱,囊性变严重;A组和B组上述变化均较C组改善.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FSC移植和bFGF可减轻离子失衡,从而对继发性损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伤发生的规律、临床特点及急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急诊科出动“120”接诊的835例多发伤患者,记录其院前阶段(包括年龄、职业、性别、致伤原因、创伤部位、院前时间等)及院内阶段(包括院内创伤评分、急救措施、手术、输血、收住科室、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等诸多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院“120”接诊的多发伤患者共835例,平均年龄42.30岁,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48.74%);多发伤患者男女比值约为3.28∶1.00;致伤原因主要以交通事故为主,其次为高处坠落伤;涉及的创伤部位主要为胸部、头颅和脑及四肢;在835例多发伤患者中,救治成功704例(84.31%),死亡131例,而死亡患者中主要以重度颅脑损伤和(或)胸腹部联合伤为主,集中分布在ISS值大于26分区间。结论通过合理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分配急救资源,重视和加强多发伤的急诊救治,可有效的挽救急危重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为伤后继发性损害和神经再生困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能广泛促进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细胞增殖的多肽生长因子,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量化方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书写病历的应用北京军区第二六六医院(067000)潘义民李新志孙世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近年来国家和军队正在试行的一项工作。病历书写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技能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量化方法是目前管理沿用的科学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多孔引流加压包扎,筛状皮套植皮法治疗下肢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