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25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20篇
  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将蹄铁形肾作为供肾进行肾移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1例蹄铁形肾,切开其峡部,将其分为2例供肾,对应的移植入配型成功的2例受者的髂窝内。术后对2例受者进行长期随访,并结合文献报道,总结蹄铁形肾作为供肾移植的经验。结果肾移植术中开放肾血流后,移植肾立即红润,术后第5天肾功能均恢复正常,随访至今,2例受者已存活7年,移植肾功能仍然保持良好。结论蹄铁形肾虽然为“边缘肾”,但作为供肾进行肾移植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目的:为设计阴部外动脉阴茎皮瓣转位尿道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解剖观测阴部外动脉起始、行程;着重阴部外动脉阴茎支在阴茎的走行、分支分布。结果:阴部外动脉始于股动脉,外径1.8±0.4mm,伴行静脉1-2支,汇入大隐静脉。阴茎支可视为本干的延续,经耻骨结节两侧靠近阴茎,分别经2(10)点、3(9)点和1(11)点进入阴茎,多数分出背侧支、腹侧支分布阴茎皮肤。外径0.8±0.2mm。结论:阴茎皮肤血管恒定,以阴茎支为蒂,可在阴茎外侧或背外侧、腹外侧设计皮瓣,用于尿道成形术。术式已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3.
目的:从基因水平研究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T淋巴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方法:利用4096条大鼠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对从急性排斥组Wistar→SD(n=5)和对照组SD→SD(n=5)两组肝移植大鼠T细胞中抽提、纯化mRNA,扩增、逆转录成cDNA,荧光标记后与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4096个基因中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90条,其中ll条与细胞信号传导有关的基因差异表达明显:MHC(3条)、CD3抗原(1条)相关基因;蛋白酶类:蛋白激酶C结合蛋白、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D型受体、磷脂酰肌醇二磷酸酶基因各l条;涉及核酸信号传导、激活、转录、翻译的基因3条。结论:T细胞在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信号传导机制涉及多个基因,基因芯片技术的大规模筛选为进一步研究T细胞在排斥反应中的信号传导途径提供了客观依据和目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破骨细胞(OC)分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凋亡的影响。方法:(1)将20只12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益骨胶囊灌胃组和生理盐水灌胃组, 制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2)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OC, 加血清培养后, 重氮盐法检测TRAP,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OC存活数及荧光染色法观察OC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 含药血清组在24h、48h和72h时TRAP的活性均明显降低, OC存活数明显降低, 凋亡比率明显高(P<0.01或P<0.05)。结论: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可以抑制体外培养OC分泌TRAP, 诱导OC凋亡, 提示这可能是该方防治骨质疏松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食管胃吻合肌瓣成形术(Kamikawa吻合)在治疗肿瘤最大径>5 cm的食管胃结合部(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并施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和Kamikawa吻合的EGJ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病例资料。肿瘤均侵犯贲门齿状线,且最大径>5 cm;排除需急诊手术和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后,共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9-49岁。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后,把残胃提出腹腔外,距残胃前壁近端3-4 cm处亚甲蓝标记"H"形,并沿"H"形切开胃壁浆肌层,沿纵行切开线向两侧分离黏膜下层和肌层之间的间隙,制作浆肌瓣;将残胃放回腹腔,腹腔镜下将"H"形上边与食管后壁距断端4-5 cm处间断缝合4针;切开食管残端,在"H"形的下边切开黏膜下层和黏膜层,进入胃腔;腹腔镜下将食管断端后壁与残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缝合,食管断端前壁与残胃全层连续缝合,将胃前壁浆肌瓣缝合包埋食管,完成消化道重建。观察患者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时间为239(192-261)min,Kamikawa吻合中位时间为149(102-163)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5(20-200)ml。4例患者均术后第1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和胃管,并恢复流质饮食,术后住院中位时间为6(6-8)d。术后病理提示,3例平滑肌瘤,1例胃肠间质瘤。术后无吻合口漏及狭窄等并发症,未观察到反流症状。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11-29)个月,4例患者复查胃镜均未见反流性食管炎。结论对于>5 cm的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应用腹腔镜辅助Kamikawa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尾内侧入路联合中间翻页式淋巴结清扫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由同一主刀医师连续完成尾内侧入路联合中间翻页式清扫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肠系膜上血管及动脉分支、静脉属支损伤出血。手术时间为(186.9±46.2)min,术中出血量为50(10~200)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1±0.6)d、流质饮食时间(2.5±0.8)d,术后住院时间6(3~18)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8.6%(3/35),根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Ⅱ级1例(2.8%)、Ⅲa级2例(5.7%)。淋巴结清扫总数为(30.2±5.6)枚,阳性淋巴结为0(0~7)枚。肿瘤分期:Ⅰ期5例,Ⅱ期18例,Ⅲ期11例,ⅣA期1例。中位随访时间15(4~29)个月,1例患者术后12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尾内侧入路联合中间翻页式淋巴结清扫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优先拓展胰头十二指肠前间隙,降低中线侧清扫难度,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效果及Lamivudine在防治肝移植后乙肝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10例患者接受了原位肝移植 ,其中 9例男性为乙肝患者 ,1例女性为肝癌患者 ,术前无乙肝感染。 9例乙肝患者中 ,6例并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 ,1例并肝肾综合征 ,1例并上消化道大出血。 9例乙肝中 ,7例服用Lamivudine预防术后乙肝复发。结果  8例存活 2 - 12个月 ,2例死亡。存活的 8例中 ,7例为乙肝患者 ,仅 1例术后 6个月出现HBsAg( ) ,但全部均肝功能良好 ;另 1例为肝癌患者 ,术后 6个月出现乙肝。死亡的 2例中 ,1例为术后乙肝复发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所致 ,另 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原位肝移植加Lamivudine是治疗乙肝和肝细胞癌病例的有效方法。Lamivudine在观察期内可预防乙肝移植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28.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relaps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 (OLT)hasbeenthemosteffectivemethodforendstagehepaticdisease HepatitisB(HB)relatedliverdiseaseshavebeenthemainindicationofOLTbuttheHBrecurrencerateafterOLTreaches 80 %ormore,leadingtohepaticfailure ,retransplantationorevendeath…  相似文献   
29.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及骨折风险增加。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中OP的患病率为3.2%,50岁以上人群为19.2%,65岁以上则高达32.0%[1],随着年龄的增长OP患病率逐级递增,提示衰老与OP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马桑内酯致神经元损伤机制及与胞内游离钙的关系。方法:利用低密度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和AR—CM—MIC离子检测系统,观察马桑内酯对神经元单细胞钙的作用及途径。结果:马桑内酯使大脑皮层神经元胞内游离钙升高,曲线可分为上升相和维持相,马桑内酯重复作用后神经元胞内高钙水平恢复到基础水平的时间延长,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可明显阻断马桑内酯的升钙作用,而受体门控钙通道阻滞剂AP5的阻断作用不明显。结论:马桑内酯主要通过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致神经元胞内游离钙升高,重复作用后胞内高钙水平的维持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