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成人胸腰椎与腰骶段结核患者241例,其中181例非跳跃性结核患者获得平均37个月(22~72个月)的随访。25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14例,C级11例。连续4个椎体(均为胸椎)受累11例,3个椎体45例,2个椎体98例,1个椎体27例。CT或MRI显示有明显死骨132例,椎旁脓肿153例。后凸Cobb角-23°~30°者104例,31°~60°者49例,61°~70°者28例。血沉升高169例。据病灶部位和病变程度采用4种手术方式:A组(74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B组(70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一期或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C组(10例)行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后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D组(27例)行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25例伴脊髓受压症状者入院6~18h应用抗结核药物后急诊手术,其余156例患者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3~6周,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总疗程12个月。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3.5h,术中出血量平均450ml,B组分别为4.5h、640ml,C组和D组均为3.0h、350ml。4组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12周血沉均恢复正常。A组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为(47.5±11.8)%,B组为(61.5±18.6)%,C组为(58.7±15.9)%,D组为(59.9±17.4)%。末次随访时,A组矫正角度丢失率为(64.8±19.3)%,B组为(53.6±15.6)%,C组为(56.9±11.8)%,D组为(54.9±15.4)%。25例术前脊髓功能损害患者末次随访时,18例Frankel分级改善1级,7例改善2级。A、B、C组各1例分别于术后半个月、1个月和1个半月切口形成窦道,换药治疗1~2个月后治愈。A组1例术后1年随访时发现内固定松动,但植骨已融合,未处理。末次随访时均无结核复发。结论: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都能达到清除病灶、脊髓减压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目的;但后路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维持矫形方面优于前路固定。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自2001年7月-2003年9月,采用球囊扩张骨水泥加强内固定术治疗23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男9例,女14例,平均85岁。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10d疼痛减轻,均下地免负重活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球囊扩张骨水泥加强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简单、有效、安全的新方法,能早期去除疼痛,尽快使患者下床,减少卧床所致并发症,尤其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不能耐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23.
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X线及骨密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的X线表现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229例,男83例,女146例;年龄40~74岁,平均56.8岁。摄X线正位片测量侧凸Cobb角和侧方稳定性,侧位片观察腰椎曲度变化;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L4骨矿含量和T值。结果229例中,侧凸<10°者151例(66%),10° ̄20°者60例(26%),>20°者18例(8%),平均9.45°±4.79°。其中右侧凸120例(52%),左侧凸109例(48%)。159例(69%)伴有Ⅰ度椎体旋转,54例(24%)伴有Ⅱ度旋转。20例(9%)椎体间侧方移位>4mm,16例(7%)伴有后凸畸形。骨密度测量,T值在侧凸角<10°、10° ̄20°和>20°三组分别为-1.49±0.14、-2.56±0.24、-2.89±0.50;总T值为-1.88±0.17,T值<-1者153例(67%),Cobb角>10°者T值均<-1;T值<-2.5者98例(43%)。结论在退行性脊柱侧凸中,侧凸角度大多<10°,左右侧凸基本相等,椎体多有Ⅰ度或Ⅱ度旋转;67%的患者椎体骨质减少,43%的患者伴有骨质疏松;侧凸角度越大,骨质疏松可能越严重。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成人胸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探讨胸椎结核术式选择的适应证。方法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成年胸椎结核患者112例,81例非跳跃性结核患者获得平均37(17~72)个月的随访。其中有23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根据病灶部位和病变程度采用5种手术方式:A组(18例),胸廓内胸膜外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21例),经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10例),胸膜外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D组(27例),后路固定一期或二期前路经胸或胸膜外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E组(5例),上胸段结核胸骨柄或胸骨劈开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1)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A,B,c,D,E组分别为3.5,3.0,3.0,4.5,4.0h;术中平均出血量A,B,C,D,E组分别为350,450,300,640,600ml。(2)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A组(47.5±11.8)%,B组(46.9±10.2)%,C组(59.9±17.4)%,D组(61.7±18.6)%,E组(44.1±8.7)%。(3)末次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率:A组(64.2±19.1)%,B组(63.8±18.1)%,C组(56.9±11.8)%,D组(53.6±15.6)%,E组(63.5±17.1)%。23例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中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至少提高了一级。结论胸椎结核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患者的一般状态而定。老龄患者由于体质差,最好采用胸膜外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维持矫形方面要优于前路固定。  相似文献   
25.
人退变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一步法抽提6例退变及6例正常椎间盘组织的总RNA,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椎间盘cDNA的探针,与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对所获得的凋亡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人退变椎间盘及10例正常椎间盘组织的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096条基因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类蛋白为10条,其中Bax蛋白相关基因表达增高,Bcl-2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正常组TUNEL检测凋亡指数(AI)为(24.897±3.620),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1.440±4.150)%,Bax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9.372±2.588)%,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83±0.010)、(0.203±0.012)和(0.169±0.005);退变组AI为(49.232±3.440),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8.239±2.470)%,Bax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2.349±3.764)%,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52±0.003)、(0.310±0.008)和(0.262±0.014),两组间的AI均值、Bcl-2、Bax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椎间盘退变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参与了髓核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中药加柠檬酸-苹果酸钙合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通过去势大鼠服用中药加柠檬酸-苹果酸钙合剂后观察其股骨生物力学特性、骨矿含量和血清雌二醇、骨钙素的变化。结果:中药加柠檬酸-苹果酸钙合剂能增加股骨三点弯曲试验的最大栽荷、弹性模量和结构硬度及骨矿含量,可提高血清雌二醇、骨钙素的水平。结论:中药加柠檬酸-苹果酸钙合剂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在脊柱结核窦道合并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2009年4月我科收治的20例脊柱结核窦道合并感染的患者行窦道病灶清除、术中冲洗、留置VSD治疗,术后逐步拔除VSD泡沫引流管,辅以抗感染、抗结核治疗,10d后封闭伤口。结果术后引流口及切口均愈合良好。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引流口及切口均无窦道形成。所有患者窦道封闭后,根据具体部位不同选择不同术式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脊柱结核均达到临床愈合。结论 VSD在脊柱结核窦道合并感染治疗中,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结核窦道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为脊柱结核脓肿破溃形成窦道及窦道复发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回顾性分析81例成人非跳跃性胸椎结核的手术疗效,探讨非跳跃性胸椎结核手术入路、固定方式的选择策略。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5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胸椎结核患者112例,81例成人非跳跃性胸椎结核患者获得平均39个月(17~75个月)的随访,其中23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7例、D级9例。以双椎体结核多见,尤以T10、T11最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3周局部症状均明显减轻,术后8~12周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23例伴有脊髓损害的患者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至少提高1级。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0.5、1和1.5个月出现切口窦道形成,经CT及MR检查无脓肿、死骨形成,经换药治疗1~2个月后治愈。前路固定组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10.2°±2.1°,后路固定组平均为1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前路固定组矫正角度丢失平均为6.9°±1.9°,后路固定组为5.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人非跳跃性胸椎结核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患者的一般状态而定,采用正确的手术方式能够达到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清除病灶、脊髓减压及缓解局部疼痛的目的,后路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维持矫形方面要优于前路固定。  相似文献   
29.
才晓军  马远征  鲍达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483-6483,i007
目的 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其治疗方案。方法 对119例颈性眩晕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颈部牵引、固定、局部热敷等物理治疗,以及应用抗炎、脱水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采用颈椎前后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结果 非手术组68例:优12例,良17例,可23例,差16例,优良率42.65%。手术组51例:优18例,良19例,可9例,差5例,优良率72.55%。结论 颈性眩晕是伴随颈部疾患出现的主观症状,交感神经受刺激为主要发病机制。部分病例通过保守治疗可获一定疗效;手术治疗可稳定颈椎,恢复椎管容积及椎动脉周围的缓冲空间,消除致压物对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窦椎神经及椎动脉的刺激,疗效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30.
建立快速检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 ,非典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种病的临床表现 ,X线特征和痰液涂片抗酸染色与结核病极其相似 ,很难鉴别。原用的非典型分枝杆菌生化反应方法繁琐[1] ,历时 2个月 ,影响诊断与治疗。故建立快速检验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菌 )复合群的方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为本院住院已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痰标本80份。经过L J氏培养基或米氏 7H 10培养基或BACTEC 96 0培养的分离株 ,提取分离株DNA(同一般DNA提取法 ) ,置零下 2 0℃保存备用。结核标准株 (H3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