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目的 了解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膳食营养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对1 083名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进行连续3个学期、每学期连续5d的膳食营养监测,同时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4h尿负荷试验等.结果 学生平均摄入能量超过推荐供给量(RNI),100%的学生能量摄入达到RNI;营养素供能比例基本合理,维生素B1、维生素C、铁、磷、锌等摄入充足,但钙、维生素B2、脂肪及早餐能量摄入不足;不同性别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贫血分别为11.74%,16.67%.结论 粤东山区农村初中生营养状况较好,膳食结构基本合理,但学校食堂在科学、合理配料和烹调等方面差距较大,应加强营养指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72.
θ���������˵�Ӫ��������Ӫ��֧��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胃肠肿瘤病人 ,特别是中晚期病人 ,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者还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1 ,2 ]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 ,以及血清磷、镁降低等。对营养不良病人 ,采用营养支持治疗的积极意义已得到共识 ,但在具体实施上 ,仍存在不少争议[3] 。1 胃肠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由于能量消耗的增加和营养物质的摄取与吸收不足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因素的影响 ,肿瘤病人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对于胃肠癌病人来说 ,除了上述因素引起营养不良之外 ,还由于肿瘤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功…  相似文献   
73.
精氨酸强化全肠外营养的免疫恢复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44例胃肠癌患者,根治术后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14例,常规肠外营养(PN)组15例,精氨酸强化PN(Arg-PN)组15例。实验前后检测了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以及多项免疫指标。结果表明:Arg-TPN可明显提高血清IGF-1浓度;Arg-PN对术后免疫抑制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免疫效应可能与其促进IGF-1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4.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PRPLS)临床上少见,我院1983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PRPLS患者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评价双腔袋肠外营养注射液PN-Twin(合—鞍)在胃肠手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胃肠手术后病人50例,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研究组术后1~5天接受含葡萄糖和复合氨基酸的PN-Twin营养液(2000ml/d),对照组术后给予含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和感染性并发症,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指标基本正常,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血糖控制较稳定,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胃肠手术后病人经中心静脉短期内输注合—鞍是安全的,其营养支持效果与短期TPN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6.
结合文献对我院10年收治的37例胃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胃息肉好发于50岁以上年龄组(70.3%),多发生于胃窦、体部(73.5%),常合并慢性胃粘膜病变。本病诊断主要依靠胃镜。胃息肉有恶变倾向,尤其是腺癌性息肉和直径>2cm者,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态度,经胃镜切除息肉后,须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77.
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术后监护的改善已降低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死亡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指征因而渐渐地扩大至较复杂的病例.然而,胰腺吻合会引起相应的病死率升高,急症和高危病例更是如此.为此,作者设计了一种安全的吻合方法,即将胰液完全外引流,避免了胰空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在横断胰腺时,胰断面结扎、缝合止血.分离主胰管,距残胰断面约3mm处横断胰管,将一根5~8F的带环形结节的氯乙烯管插入主胰管内,4—0丝线结扎加固.空肠浆肌层与胰实质间用4—0聚羟基乙酸线间断缝合一排,但前壁不缝完.插管远端引出腹腔外.胰腺横断面附近置烟卷引流二根,然后关腹.4~5月后二期手术如下:再次剖腹,暴露上次手术未缝完的胰空肠前壁,空肠开一小孔,将管插入空肠腔内,统管荷包缝合,收紧打结,前壁再加间断缝合完成胰空肠吻合.  相似文献   
78.
脂肪乳剂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仍有争议,为观察不同脂肪乳剂(LCT和MCT/LCT)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作者在体外实验中用较高浓度(8mg和10mg/ml)的两种脂肪乳剂(LCT和MCT/LCT)与人淋巴细胞共同孵育12hr和24hr。结果发现:LCT和MCT/LCT对淋巴细胞产生IL-2能力并无影响,但10mg/L的LCT与人淋巴细胞孵育24小时,其mIL-2R表达较对照组下降约50%。实验表明:高浓度的LCT可能影响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9.
局部侵犯期结直肠癌扩大切除术66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部侵犯期结直肠癌扩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960例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局部侵犯期结直肠癌的手术并发症率、围手术期死亡率、5年生存率,并用Cox回归方法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局部侵犯期结直肠癌扩大切除术66例,占6.9%(66/96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7%(18/66),较结直肠癌常规手术高(χ2=8.82,P=0.002),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术后病理证实联合切除脏器的肿瘤侵犯率为31%(27/88),术后5年生存率为62%;联合切除脏器的粘连性质(Wald=7.42,P=0.005)、淋巴结状态(Wald=4.55,P=0.03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局部侵犯期结直肠癌扩大切除术有较好的术后生存率,其手术并发症较常规手术高,但仍是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80.
Fas配体表达对同种胰岛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睾丸细胞FasL表达能否对共移植的胰岛移植物提供免疫豁免作用以及胰岛细胞FasL基因转染对同种胰岛移植的影响。方法 将同种大鼠胰岛及睾丸细胞同时移植于糖尿病受体,重组腺病毒AdV-FasL感染胰岛细胞后移植,观察移植物存活情况、胰岛功能,并检测移植物内浸润淋巴细胞以及基因转染胰岛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单纯移植胰岛组平均存活期为(6.3±0.6)d。与胰岛细胞同时移植的睾丸细胞数增加至1×107时,存活期大于50d(P<0.05)。表达FasL的睾丸细胞在移植物内诱导浸润淋巴细胞凋亡。FasL基因转染组出现排斥加速,存活期缩短至(3.4±0.2)d。FasL转染的胰岛细胞在移植后24h见FasL表达,48h表达增强,移植后FasL转染胰岛细胞凋亡。结论 表达FasL的睾丸细胞与胰岛同时移植可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使胰岛移植物获得免疫豁免、存活期延长,但通过FasL基因转染使胰岛细胞直接表达FasL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和粒细胞浸润,导致排斥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