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静脉推注蛇毒血凝酶(巴曲亭)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毒血凝酶(巴曲亭)是2002年应用于临床的新的止血药。目前报道的副作用不多。现将我院因术中静脉推注巴曲亭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出现并发症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7~48岁,平均27.2岁,使用动力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问为1.5~13个月,平均5.4个月。其中出现感染8例;骨延迟愈合5例,骨不愈合1例,外支架断裂3例,畸形愈合2例。入院后不同的并发症予以相应处理。结果:固定过程中严格的生物力学操作可以避免固定系统因应力干扰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和主体断裂;早期钉孔感染一般比较局限,通过适当的处理能够避免加重扩大;适当的动力化可以避免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结论:外固定支架是一种具备“生物学固定”理念的骨折固定器具,如果在胫骨骨折的固定过程中由于对外支架设计理念的理解不足,会导致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多种并发症,可以通过术中及术后的适当处理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23.
我院自 1997年 3月以来 ,选择胸腰段骨折经后路减压固定术后不完全截瘫病例 2 1例 ,影像学证实硬膜囊前方明显受压 ,再实施前路手术。术后以括约肌功能 (排尿为主 )、感觉和运动的恢复、背痛的缓解和影像学的结果为依据评定疗效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性 19例 ,女性 2例 ,年龄2 2~ 5 5岁 ,平均 31岁。部位 :胸 12~腰 3。胸 12骨折 6例 :爆裂型 4例 ,压缩性 2例 ;腰 1骨折 11例 ,压缩性 4例 ,爆裂型 7例 ;腰 2爆裂型 3例 ;腰 3爆裂型 1例。原术式包括单纯椎板减压 ,椎板减压加长节段或短节段装置固…  相似文献   
24.
25.
26.
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椎间隙感染19例(其中胸椎4例、腰椎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全部病例均因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9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9例中仅有l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考虑炎性改变。随访13~42个月,平均25个月,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器松动、断裂。术前误诊为“脊柱结核”8例。结论MRI有利于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但确诊需以病理为准;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加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该疾病,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7.
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的适应征及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例肩关节复发性脱位行手术治疗获得1a以上的术后随访的患者进行回顾总结,15例患者肩关节囊松弛、关节囊无严重破损者行Putti-Platt手术,4例患者肩关节囊前壁严重破损呈碎布条状,无法进行肩关节囊前壁修复和紧缩手术者行Bristow手术,关节功能按优、良、中、差进行评分.结果:本组19例患者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优6例,良11例,中2例.结论:Putti-Platt术式能有效地增强肩关节前方的稳定性,适用于肩关节囊松弛、关节囊无严重破损患者,对于关节囊严重损伤无法进行肩关节囊前壁修复和紧缩的病例可采用操作较为复杂的Bristow手术.术后规范的固定和系统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8.
中空螺纹钉、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严重创伤,由于其骨性阻挡,使骨折复位及固定困难,且固定后易发生再移位和关节粘连,最终造成肘关节活动受限,因此被认为是较难处理的骨折之一。1998~2002年我科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7例,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治疗型关节炎护膝对膝骨关节炎兔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探讨治疗型关节炎护膝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抽签法将5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9只,对照组9只,实验1组9只,实验2组8只,实验3组9只.用改良Hulth法对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实验兔的右膝关节进行造模.造模后正常组及模型组常规喂养,不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微波仪治疗;3个实验组均采用治疗型关节炎护膝治疗,其中实验1组选用疏密波模式,实验2组选用热疗模式,实验3组选用疏密波+热疗模式.造模后第16周分别拍摄各组实验兔双膝正位X线片,观察其膝关节的宏观结构,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造模侧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①X线片表现.正常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正常,关节表面光滑平整,边缘规则整齐,软骨下骨密度均匀;模型组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变窄,关节表面变形,关节边缘可见明显骨赘,软骨下骨密度明显增高;对照组关节变化情况介于实验1组和实验3组之间;实验1组关节变化基本与模型组相同;实验2组关节变化情况介于实验1组和实验3组之间;实验3组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关节面变形,关节边缘可见轻微骨赘形成,软骨下骨密度增高.②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各组间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3.757,P=0.000).组间两两比较,正常组低于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模型组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P =0.000,P=0.000,P=0.000);实验1组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P =0.028,P=0.007,P=0.002);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各组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74,P=0.000).组间两两比较,正常组低于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P =0.040,P=0.000,P=0.027,P=0.000,P=0.000);模型组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P=0.012,P=0.004,P=0.000);实验1组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P=0.026、P=0.010、P=0.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型关节炎护膝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可能是提高关节滑膜和关节软骨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同时抑制滑膜炎症反应,从而起到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背景:伸膝装置粘连是股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修复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目的:探讨影响股骨中下段骨折修复后伸膝装置粘连的医源性因素。 方法:纳入股骨中下段骨折行内固定修复后确诊为伸膝装置粘连的患者90例,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治疗后石膏外固定时间、功能锻炼4个因素对伸膝装置粘连发生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个月。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功能锻炼、石膏外固定时间是与骨折内固定修复后伸膝装置粘连发生关系密切的医源性因素(P < 0.05),诸因素与修复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股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选择微创髓内钉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选择后外侧入路、修复后减少石膏外固定时间、修复后配合持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可显著减少医源性伸膝装置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