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观察转染人Endostatin(hEndostatin)基因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携带hEndostatin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SW1990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分析检测hEndostatin和VEGF的表达。建立裸鼠胰腺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n=8),瘤体内分别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报告基因LacZ重组腺病毒(Ad—LacZ组)、hEndostatin重组腺病毒(Ad—bEnd组)100山,隔日1次,共4次。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hEn.dostatin、VEGF、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体外转染hEndostatin基因不影响SW1990细胞的增殖和凋亡(P〉0.05),但下调VEGF的表达(P〈0.01),下调作用第5天最大,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抑制率分别为84.67%和81.41%。体内转染4周后,Ad.bend组VEGF、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3±7.1)%、(38.2±3.9)%,显著低于Ad.LacZ组的(81.2±6.6)%、(93.2±4.9)%和PBS组的(78.4±6.2)%、(90.1±5.7)%(P〈0.01);肿瘤细胞凋亡率为(31.2±5.4)%,显著高于Ad—LacZ组的(9.4±4.9)%和PBS组的(8.5±3.7)%(P〈0.01)。结论hEndostatin基因转染抑制SW1990细胞的体内增殖并促进凋亡;下调SW1990细胞内源性VEGF的表达可能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Ki67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可能存在的联系,探讨Ki67表达在胰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42例胰腺癌手术切除并行区域淋巴结清扫病例的淋巴结分站转移情况,应用免组化学、RT-PCR以及Western-blot等方法学检测胰腺癌组织Ki67表达的情况,分析Ki6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临床指标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有淋巴结转移者32例(76.2%),胰腺癌的直径、病理和临床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转移的远近均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P<0.05).本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5%,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与淋巴结转移远近呈负相关(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Ki67表达升高,Ki67增殖指数升高及淋巴结转移距离提示患者可能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游离肠系膜上动脉、切除肠系膜根部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累及肠系膜根部胰腺钩突癌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为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30~72岁)累及肠系膜根部的胰腺钩突癌患者施行了合并游离肠系膜上动脉、切除肠系膜根部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手术方法 、手术安全性及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施行了肠系膜根部切除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同时施行了肠系膜上静脉的切除和重建.平均手术时间(4.2±1.1)h,术中出血量(1 635±1 362)ml,术中输血量(1 609±1 462)ml.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6例出现轻至重度腹泻,术后住院天数9~30 d.病理示,肿瘤直径3~8 cm,合并淋巴结转移13例(57%),神经浸润20例(87%),22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11例血管切除患者中有10例血管内膜浸润.随访5~42个月,4例发生肝转移,3例局部复发,1年、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7.2%和42.5%.结论 通过游离肠系膜上动脉,对肠系膜根部组织、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神经以及广泛后腹膜组织的切除可以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钩突癌的手术彻底性,有效降低肿瘤残留,减少局部复发.手术方法 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肿瘤,由Frantz[1]于1959年首次报道,占胰腺原发肿瘤的0.13%~2.70%,多见于年轻女性[2].根据其病理形态,国内外文献曾使用了多种名称,如实性乳头状上皮瘤、囊实性上皮瘤、乳头状囊性肿瘤和囊实性乳头状腺泡细胞瘤等.1996年WHO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将其统一命名为实性假乳头状瘤.我院胰腺外科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40例SPTP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6.
胰腺类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女性 ,5 2岁。 1周前因发现肉眼血尿就诊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时发现 :胰头部实质性占位病变 ,周围淋巴结肿大 ,胆总管下段结石伴扩张 ,胆囊充盈性增大。CT提示 :胰头癌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胰管扩张 ,胆囊增大伴多发性结石 (图 1)。 2天前患者偶感上腹部隐痛不适 ,疼痛为间歇性 ,伴腰背部放射 ,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近期体重减轻 5kg。查体 :肿瘤标记物CEA、CA 19 9和肝功能均正常。B超示 :胰头部低回声囊实性肿块 ,3 4 × 3 3 × 3 8cm ,边界可辨 ,似有包膜 ,周边回声较低 ,中部有液性暗区 ,主胰管全程扩张。行剖腹探查 ,术中见腹腔…  相似文献   
27.
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及其影响因素(附2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及其影响因素(附226例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外科(上海,200433)张怡杰唐岩王本茂胡先贵刘瑞胡志浩金钢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胰头癌的主要手段,但近20年来的胰头癌手术切除率仅为20%左右,手术后5年生存率仍在10%以下[1]...  相似文献   
2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胰肠吻合方式与胰瘘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们回顾近十余年我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开展的情况 ,对胰瘘的发生和防治作一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6 2例 ,其中男性 2 5 0例 ,女性 112例 ,年龄 17~ 84岁。其中良性病变 35例 ,恶性病变 32 7例。2 .手术情况 :行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Whipple) 2 6 7例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 6 2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加淋巴廓清术 33例。胰肠吻合方式主要有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法、端端套入法和端侧套入法 ,分别为 2 6 1例、6 1例和38例 ,另有 2例为侧侧吻合。1996…  相似文献   
29.
联合血管切除术在胰头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附3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来34例联合血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血管切除包括 ,门静脉 (SMV)或肠系膜上静脉(PV)楔形切除 ,SMV或PV切除 ,肠系膜上动脉 (SMA)切除 ,SMV或PV +SMA切除 ,SMV或PV +肝动脉切除。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7 6 5 % (6 / 34) ,主要并发症有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切口裂开等 ,围手术期 (术后 1个月内 )死亡率 8 82 % (3/ 34)。 11例随访病人生存期为 5~ 2 6个月 ,平均 (15 4 4± 7 89)个月。结论 行血管切除有助于提高局部较晚期肿瘤的切除率 ,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0.
胰瘘是Whipple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胰管 -空肠黏膜吻合法因其对合合理 ,胰瘘发生率低 ,是常用的胰肠重建方式。但当胰管不扩张 ,较细 (<2mm)时 ,常常吻合不满意或吻合失败。为提高细胰管的吻合成功率 ,我们自 1 996年起改进技术操作 ,建立细胰管的规范操作步骤 ,取得良好的结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 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施行的 35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中 ,用该操作法对细胰管 (<2mm)行胰管-黏膜空肠吻合者 46例。男 32例 ,女 1 4例 ,年龄 1 2~ 77岁 ,平均 59.0 4岁± 1 2 .37岁 ,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