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0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01.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76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23~63岁[(49.5±8.2)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25例,Ⅲ型34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基于CT平扫图像的影像组学标签,探讨其用于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可行性。方法根据EGFR基因突变情况将80例肺腺癌患者分为EGFR敏感组(n=37)及EGFR不敏感组(n=43)。收集2组肺部病灶CT平扫主观影像征象,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ASSO法进行特征挑选,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别建立主观影像征象模型、影像组学标签及融合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效能。结果 EGFR敏感组与不敏感组间CT主观影像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特征选择,确定CT影像组学标签由4个影像组学特征构成。主观影像征象模型(AUC=0.66)、影像组学标签(AUC=0.77)及融合模型(AUC=0.83)预测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融合模型预测的效能最优。结论基于CT平扫图像建立的影像组学标签能够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敏感突变。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下肢闭合骨折24 h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3月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闭合骨折后24 h内入院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685例患者参加研究。其中男314例,女371例,年龄(59.83±19.9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18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11例,股骨颈骨折171例,股骨干骨折3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129例,胫腓骨干骨折61例,踝关节骨折74例,足部骨折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是否合并内科疾病等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85例下肢闭合骨折患者中发生下肢DVT者144例,发生率21.02%,其中近端血栓与混合血栓的总发生率为2.3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术前ASA分级、入院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会对下肢DVT形成产生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骨折部位是下肢骨折24 h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闭合骨折后24 h内就会发生下肢DVT。患者的年龄、骨折部位为下肢闭合骨折后24 h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肢骨折患者应及时就医,入院后尽早进行DVT预防和诊治,防止致死性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的多参数MRI模型预测乳腺癌肿瘤血管新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113例乳腺癌患者,根据病理学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浸润性导管癌组(A组,n=36)、导管内癌组(B组,n=44)、良性病变组(C组,n=33).所有受试者均通过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参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的治疗效果,制定其治疗计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手术组患者优良率为89.6%,非手术组患者优良率为73.7%,手术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显著(P〈0.01)。结果:手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疗效肯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骨创伤医院经内侧副韧带的后内侧入路(或)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Schatzker 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疗效,研究经内侧副韧带的后内侧入路治疗Schatzker 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4年3月 Schatzer 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7例,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22~63岁,平均(43.6±3.2)岁;采用 Schatzker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其中Ⅳ型16例,Ⅴ型43例,Ⅵ型28例。手术入路采用经内侧副韧带的后内侧入路或联合前外侧入路。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 x-± s)表示,3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和均数多重比较方法(LSD)。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患者门诊随访,术后1、2、3、6、9、12个月门诊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复查并随访,之后每年复查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2.3±2.6)个月,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疗效:优58例,良16例,中11例,差2例,优良率为85.05%。16例 Schatzker Ⅳ型患者末次随访平均 HSS 评分(87.87±10.55)分,43例SchatzkerⅤ型患者末次随访平均HSS评分(87.23±10.79)分,28例Schatzker Ⅵ型患者末次随访平均HSS评分(86.17±9.89)分。三组间患者末次随访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3,P=0.859),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Ⅵ、Ⅴ组间P=0.835,Ⅴ、Ⅵ组间P=0.680,Ⅳ、Ⅵ组间P=0.606)。末次随访时87例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为100°~128°,平均115.5°,无屈曲挛缩畸形。本组患者无神经及血管损伤、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侧副韧带的后内侧入路对于治疗Schatzker 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可达到充分显露,良好复位,有效固定的目的,且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良好,该入路对膝关节稳定性未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3-06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27例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结果 27例术后均获得平均28(16~50)个月随访。骨搬移长度平均7.9(5~12)cm,搬移时间平均78(55~160)d,骨搬移停止至拆除外固定架时间平均180(95~220)d。出现针道感染2例,停止搬移,静点抗生素、对症处理后感染控制;出现牵张成骨区成骨不全1例,植骨后愈合;拆除外架后发生牵张成骨区骨折1例,经内固定后骨愈合;骨搬移停止后,对15例断端进行去除嵌压组织、新鲜化处理后断端骨性愈合,9例无需进一步手术,通过断端加压后骨愈合,3例加压固定3个月后无明显愈合表现,按照骨不连处理方案,应用手风琴技术处理后顺利愈合。结论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骨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骨搬移过程中的环形固定器有利于畸形矫正,但患者对单边固定器有更好的耐受性。严谨的术前设计、精细的术中操作、耐心细致的术后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9.
邵素菊教授为国家首批中医流派"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国家级名老中医邵经明学术思想继承人,不仅对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有丰富经验,且诊治儿科疑难病证方法独特,针对小儿形气未充、神气怯弱的特点,强调心、脑与神志之间的密切关系.并重视小儿易虚易实之病机特点,结合临床辨证施治,形成治疗儿科疾病独具特色的"重神思想".现撷取邵教授"重神思想"治疗儿科疾病经验三则,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110.
病证结合及其临床科研设计思路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证结合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的切入点。病、证均有广义和狭义概念,相互关系因纵横联系既单一又复杂。临床诊疗应根据病、证、症的主次、轻重、缓急,以病为主,病证结合;或以证为主,证病结合;或以症为主,症病或症证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或中医证候研究,依据目标适应证选择病证结合、证病结合、症病(或证)结合模式,科研设计、分析总结应注意因广义或狭义病证关系所致多种混杂因素的均衡,分析总结应注意排除上述混杂因素导致的各种偏倚。分析症、证、病及其各种观察指标的相关性,有助于探讨药物或治疗方法的临床特点,阐明中医证候与西医检测指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