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64篇
综合类   427篇
预防医学   13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3篇
  1篇
中国医学   210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评价免疫三氧治疗面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52例面部注射透明质酸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3例和实验组39例。对照组给予透明质酸酶注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透明质酸酶注射+免疫三氧+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分别对两组的治愈率及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治疗平均时间为(8.1±2.1) d,治疗组为(4.9±2.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9.2%。治疗组为9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溶解酶注射+免疫三氧+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面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效果优于单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俯卧位对俯卧位通气(PPV)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行PPV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PPV,实验组采用改良俯卧位进行PPV。比较两组患者PPV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俯卧位前和俯卧位后12 h的氧合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俯卧位后12 h的氧合指数均较各组俯卧位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脱出、血流动力学显著波动、误吸和面部水肿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皮肤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俯卧位对PPV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影响,但可以降低皮肤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2006-09-2008-03,笔者采用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这是一首疗效确切的经方,主治少阴感寒,阳气不足,具有助阳解表之功.笔者运用本方化裁治疗多例阳虚外感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兹结合具体病例介绍点滴体会如下,以抛砖引玉,并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5.
应用 AO支撑钢板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O支撑钢板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AO支撑钢板内固定,随访临床疗效。结果17例获得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1例出现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根据改良GreenandO’Brien临床评定标准综合评定,优12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开放复位AO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9例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病灶呈高密度,4个病灶未能显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78.9%;CT增强扫描动脉期10个病灶表现呈周边薄环状增强,3个病灶呈高密度,4个病灶无增强呈等密度,2个病灶未能检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89.4%:门脉期11个病灶呈厚环状增强,4个病灶呈等密度,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1个肿块未见显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94.7%;延迟期7个病灶呈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4个病灶呈等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高密度,病变敏感性为100%。9个病灶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动态增强扫描6个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3个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MR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肝内与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求医问药     
编辑同志:你好! 我父亲现年74岁,是一位离休干部,近几年经常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病情日渐加重,近来又发现嗜睡、头脑不清晰,有时连自已熟悉的人也叫不出名字,像孩子样爱发脾气,无任何诱因的时哭、时笑,更可伯的是有时连方向也辩别不清,言语不清,步态不稳,偶尔有大小便失禁,什么事情也不会干,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我和妈妈都非常焦急,曾到各家医院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综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总结我科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 本组下肢DVT患者275例,患肢294条.男134例,女141例,年龄14~92岁,平均(50.76±16.43)岁.单侧下肢DVT 256例(左侧159例,右侧97例),19例为双下肢DVT(其中有8例是仅一侧肢体有临床表现); 属混合型194条,中央型74条,周围型26条.行彩色多普勒或静脉造影检查了解血栓部位及范围; 对怀疑有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者行肺部增强CT扫描.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祛聚、梯度压力静脉弹力袜以及对症处理.对反复发生PE、存在抗凝治疗禁忌证、需要手术取栓、下肢静脉存在悬浮游离血栓者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对发生股青肿患者行手术取栓.疗效评价 住院期间观察症状变化,监测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 对随访患者行CEAP(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临床表现分级、功能障碍评分(venous disability score, VDS).结果 本组DVT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活动受限史、2周以内有手术史、恶性肿瘤及外伤史.本组患肢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肿胀、疼痛、皮温增高、皮肤暗红、浅静脉迂曲等.并发症 PE 9例,股青肿2例,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3例.275例中2例行手术取栓,25例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本组患者症状经治疗后1~5 d开始缓解,出院时膝关节上、下周径较入院时明显缩小(P<0.05).随访时间6个月~3年,195例(70.9%)的201条(68.4%)患肢获得随访,患肢CEAP分级 C0级78条,C1级53条,C2级16条,C3级20条,C4级15条,C5级11条,C6级8条; VDS评分 0分77例,1分66例,2分33例,3分19例.结论 下肢DVT的诊断中应注意对危险因素以及无症状的DVT的搜寻; 早期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在早期如发生股青肿应及时手术治疗; 有选择地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可防止PE的发生; 后期应根据病情特点确定治疗方案和疗程.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糖尿病的分型让临床医生很容易受麻痹,因为以前在内科诊断学中提出,对于青少年发病的糖尿病,且伴有酮症,则应该考虑为1型糖尿病。而我们对2003年4月至200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15例青少年糖尿病的诊治后,发现他们并非是1型糖尿病,而是2型糖尿病,因为他们的胰岛素水平高,GAD、IAA、ICA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0.
肘部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由于局部疤痕增生、挛缩,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障碍,给病人生活带来不便并造成心理压力。我科自1998年以来对20例肘部深度烧伤病人行早期功能康复治疗,收取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