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两院接诊的82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同期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期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Glasgow Coma Scale)、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Glasgow Outcome Scale)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对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80,P=0.0456)。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GOS、GCS评分结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9.76%)明显低于对照组(26.83%),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80,P=0.0456)。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合并交通性积水的患者给予同期法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局麻下治疗应用抗凝药物的腹股沟疝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临床效果。方法36例患者在改变抗凝治疗方案后,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行无张力疝修补。结果局麻行疝修补术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快,未出现栓塞及显性出血事件。结论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腹股沟疝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在局麻下行疝修补术具有手术适应证宽、术后恢复快、医疗费用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符合现代疝治疗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疝修补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微血管的变化,探讨丁苯酞对其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脑皮质微血管,Mivnt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十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皮质微血管绝大部分闭合或僵直,MVD和MVA显著下降,脑含水量明显升高,电镜观察微血管腔狭窄,内皮细胞核固缩。丁苯酞组微血管形态好转,MVD和MVA升高,脑水肿和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均减轻。结论:丁苯酞可改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形态,减轻脑水肿和血脑屏障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测颅颈交界处第1齿状韧带的解剖结构,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颅颈标本18具,解剖显露第1齿状韧带等结构,观察其起止、毗邻、行程及形态;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 结果 第1齿状韧带出现率为100%,薄膜型50%(9例),致密型22.2%(4例),疏松型27.8%(5例);位于延髓上段脊髓侧方,纤维呈长三角形向外上方集中,在椎动脉后方跨越,在椎动脉的头侧止于硬膜并与之融合。其脊髓的附着部位于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远端与第2~8齿状韧带融为一体,近端达延髓水平。组织学显示齿状韧带由胶原纤维组成。 结论 第1齿状韧带对维持脊髓位置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齿状韧带将蛛网膜下腔分成前后两部分,脑脊液压力不平衡可导致脊髓前后部分所受的应力不等,脊髓前方可能承受更高的压力刺激从而加重或诱发脊髓前角细胞及皮质脊髓束的损伤,这可能是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解剖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椎动脉和第1颈神经穿经硬膜处的形态特点及毗邻结构,探讨高血压合并枕颈部疼痛的发生机制。 方法 头颈部标本18具,解剖剥离法暴露,观察椎动脉穿经硬膜处部位及毗邻结构、椎动脉与第1颈神经(C1)的位置关系。 结果 椎动脉在寰枕外侧关节内后侧穿经硬膜,穿经处形成边缘光滑的圆孔,直径6.5~9.0 mm,硬膜与椎动脉外膜由纤维结缔组织连结。C1神经前后根自脊髓发出向外侧走行于椎动脉内侧并在其下方相伴共同穿经硬膜孔(100%),其中与动脉壁相贴者66.7%(12例);神经嵌入动脉壁者22.2%(4例);隔有硬膜组织者11.1%(2例)。C1神经根出孔后走行于椎动脉与椎动脉沟之间。 结论 椎动脉穿经硬膜孔处位置固定,孔边缘致密,限制椎动脉扩张,利于颈椎活动时维持椎动脉供血,当全身血压波动时椎动脉管径不会产生明显变化,以维持后循环血液动力学稳定,但血压升高有可能将C1颈神经根卡压在硬膜边缘,椎动脉搏动刺激C1颈神经根导致椎枕肌痉挛,出现枕颈部疼痛。这可能是高血压合并枕颈部症状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针刺镇痛中有衣的大致密核心小泡(CLDV)通过非突触部位胞吐递质参与疼痛的调节,为疼痛生理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取大鼠的“人中”、“四白”穴进行针刺镇痛,并将针刺显效时间分别延长至0.5、1、2、3、4小时,各组动物时间一致,立即杀死取材,制作电镜样品,电镜下观察、记录各针刺时间段内动物延髓三叉神经脊束交状质亚核中间部分神经元的CLDV于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影像。结果:在三叉神经脊束交状质亚核内发现了各阶段CLDV的胞吐影像,实验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别(P<0.01)。结论:在针刺镇痛中CLDV借助其非突触部位胞吐内含的递质参与了针刺中痛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8.
解剖一足月男婴,发现多处畸形和若干器官缺如。 1 外形头颈、躯干、上肢及右下肢发育良好。立高46.5cm,体重3750g。左侧小腿较右侧细,左足呈锥形外观,只有一趾,位于锥形足的尖端,趾端无趾甲。无肛门,无阴  相似文献   
19.
材料与方法 :给实验组大鼠灌服溶于色拉油的米非司酮 ,三组分别给药 7d、14d、2 8d,每天 30 m g/只 ,灌流取材 ,光镜选区 ,电镜下观察超剂量米非司酮对输卵管和卵巢皮质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结果与讨论 :输卵管粘膜上皮呈矮立方形 ,微绒毛减少 ,纤毛细胞消失 ,分泌细胞的高尔基复合体、RER发育不良 ,核糖体减少 ,固有层中成纤维细胞胞质中出现胶原纤维束及大残余体 ,间质中胶原纤维增多 ,固有层、外膜内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卵巢皮质内未见典型的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 ,有较多的闭锁卵泡和间质腺 ,腺细胞内含大量脂滴、空泡及溶酶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2/10在承德医学院电镜室完成,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黄芪预处理组(黄芪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0只。于术前1周黄芪预处理组给黄芪注射液,其他2组给生理盐水。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黄芪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支,40min后松开扎线,再灌注1h。对照组大鼠只穿线不结扎。术后即取光、电镜标本,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超微结构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凋亡细胞指数(每只大鼠观察4张切法,每张切片计数5个视野中的凋亡阳性细胞核数/总细胞核的比值,取其平均值)。结果:①心肌细胞超微病理改变:黄芪组心肌细胞轻微水肿,核不规则,肌原纤维较少,线粒体略肿胀,嵴呈波浪形,肌浆网略扩张。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亚微结构损伤程度较黄芪组明显加重,心肌细胞肿胀明显,肌膜断裂、缺损,部分线粒体弥漫性肿胀,空泡化。对照组超微结构变化轻微,肌膜完整,肌原纤维平行排列,部分线粒体有轻到中度肿胀。②微血管内皮超微病理改变:黄芪组血管内皮细胞轻度肿胀,膜完整,核基本正常。缺血再灌注组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膜尚完整,心肌梗死灶内的小动、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变性、断裂和分离。对照组与黄芪组结构相似。③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观察结果:黄芪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犤(14.06±9.97)%,(19.34±12.30)%,(t=1.96,P<0.05)犦,显著高于对照组犤(0.96±0.43)%,(t=4.99,P<0.01)犦,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59,P<0.01)。结论:黄芪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黄芪稳定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