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1临床资料 女性病例,55岁,2008年7月1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持续性痛,伴肩背部放射痛.就诊于当地医院,B超示"胆囊结石伴炎症,脾肿大",尿常规见白细胞.经抗炎补液处理,腹痛无明显好转,于7月21日6:40急诊拟"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尿路感染,脾肿大"收入院.发病以来,无明显腹胀,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无脐周阵发性疼痛,无胸闷、气促.既往曾行子宫肌瘤手术.幼时有风湿性心脏病史.  相似文献   
22.
笔者综合应用改良Halo-vest架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分"三期"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与可复性脱位17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24.
背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基本理念是在稳定病变节段的前提下,力求最小影响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状态,防止以及减少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目的:分别对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围置换期经济学考量、远期并发症以及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的混合使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纳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实验报告,排除观点重复的文章,最后对34篇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与结论:1982年人工腰椎间盘假体首次临床应用以来,已有许多关于腰椎间盘置换的临床报道,然而对临床实验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始终没有统一答案。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应考虑到置换节段数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小关节退变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既往有腰椎间盘手术史患者的选择、患者年龄、椎间盘置换前休息时间等因素。评价腰椎间盘置换是否优于传统的腰椎融合,可以从椎间盘置换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置换后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考量。腰椎间盘置换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有异位骨化、植入物机械故障、相邻节段和小关节退变。将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的混合使用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病变,使两种手术干预方法互补不足,得到优于单独使用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5.
颈椎前路内植入固定系统的有限元模拟及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一种颈椎前路内植入固定器测试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该模型在人体生理性压力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分布和运动特性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表明:在生理性轴向压力载荷下,应力-应变集中分布在骨螺钉和内植入固定板的结合部位,钢板上的应力-应变以四个螺钉为定点呈梅花状分布,边缘处应力-应变分布较小,所得结论与临床结果一致.因此,通过该有限元方法可以有效分析颈椎前路内植入固定器在生理性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分布,对颈椎前路内植入固定器的外形设计和在临床上的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以琼脂糖/壳聚糖共混凝胶为模型,研究壳聚糖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可能机理.方法 通过共混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壳聚糖含量的琼脂糖/壳聚糖共混凝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共混凝胶的化学基团,利用荧光素-4-异硫氰酸酯(FITC)标记法观察琼脂糖和壳聚糖之间的可共混性.通过Zeta电势测量共混凝胶的电荷,利用二喹啉甲酸(BCA)法分别测定胎牛血清(FBS)总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RSA)在共混凝胶上的吸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纤黏连蛋白(FN)在共混凝胶上的吸附.细胞实验以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MEC-1)为模型,通过观测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形态来评价共混凝胶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琼脂糖/壳聚糖共混凝胶含有壳聚糖特征性的化学基团.琼脂糖和壳聚糖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可共混性,壳聚糖的氨基基团在共混凝胶中呈均匀分布.在pH酸性条件下(pH 3.0)共混凝胶带有较强的正电荷,然而在pH中性条件下(pH 7.4)所有共混凝胶的Zeta电势均降低至0 mV附近.各组共混凝胶之间对FBS总蛋白以及BSA的吸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共混凝胶对FN的吸附却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壳聚糖含量的提高,共混凝胶的细胞相容性有明显改善,HMECs在壳聚糖含量较高的凝胶上表现出良好的黏附、铺展和增殖.结论 相对于血清中的其他蛋白,壳聚糖组分对FN存在优先吸附,从而能够促进细胞在共混凝胶表面的黏附铺展.与传统观点不同,本研究发现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与其所携带的正电荷无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介绍骶骨恶性肿瘤的骶骨次全切除治疗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骶骨恶性肿瘤患者,行骶骨次全切术。取后侧倒Y形切口,于远端分离暴露骶骨直肠间隙,沿间隙向近端钝性分离骶骨前方,切断双侧梨状肌,切断S2~S5神经根,保护双侧S1神经根,在S1神经根下方将硬脊膜切断并予以结扎,双侧骶髂关节切断骶髂关节连接处,于S1/2间隙水平整体凿断骶骨骨面,整块切除骶骨巨大肿瘤。L4、L5置入椎弓根螺钉,双侧髂骨分别置入2枚髂骨螺钉,用连接棒连接固定。[结果]所有患者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皮缘坏死;1例出现切口血肿,但无严重不良后果。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及转移病例,无死亡。[结论]骶骨次全切除术治疗骶骨恶性肿瘤手术复杂,需妥善保护S1神经,固定骶髋关节,以保留功能。  相似文献   
28.
限制型颈前路内固定钢板的有限元模拟及其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颈前路内固定钢板在轴向压力、前屈、侧弯和扭转等四种生理性工况下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应力/应变分布,为临床上对颈前路内固定钢板的选择及其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在国人颈椎解剖结构统计学数据和颈前路内固定钢板尺寸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颈椎C5-C6功能节段-限制型颈前路内固定钢板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其在人体生理性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 在生理性载荷下,应力/应变集中分布在骨螺钉和内植入固定板的结合部位以及内固定板的中心位置,边缘处应力/应变较小.结论 在轴向压力、前屈、侧弯和扭转四种生理性载荷下,应力/应变集中分布在颈前路内固定钢板和骨螺钉的结合处,又因该结合处为螺钉结构连接,所以,此结合处刚性连接比较薄弱,易发生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29.
胸腺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5岁,因"发作性髋膝关节对称性疼痛伴左颧部肿痛3周"入院.入院前外院查HLA-B27(一),尿酸、抗"O"、类风湿因子(RF)正常,予以中成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症状反复发作,无明显时间规律.人院体检未见异常.常规X线片检查发现:心影改变,心腰部增粗.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采用多孔融合器在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建立完整腰椎三维有限模型,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多孔材料的力学参数。针对多孔融合器在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和直接外侧椎体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DLIF)中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施行椎间融合术后,DLIF、ALIF模型预测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和融合器应力明显低于PLIF、TLIF模型,DLIF、ALIF和TLIF模型预测的终板应力明显低于PILF模型。结论采用多孔融合器的DLIF模型显示出较优的生物力学性能,而且在临床过程中操作简单适于微创术式。DLIF手术具有更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