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形为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Kummell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存在易于出现术中或者术后骨水泥松动移位的风险。针对此并发症,作者所在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目的:探讨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在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具60岁以上新鲜成年女性尸体胸腰椎标本,无骨折、畸形,均合并骨质疏松,获取T_(12)-L_(2)节段,建立L1节段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模型,分5组修复,A组:椎体成形;B组:椎体成形联合单侧椎弓根成形模型;C组:椎体成形联合双侧椎弓根成形模型;D组:单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模型;E组: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模型,每组3具标本。在六轴脊柱运动试验机上测量各模型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以及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三维运动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①5种模型骨水泥填充良好,未见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移位情况;②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情况下,D、E组模型的骨水泥稳定性均优于其他3组模型(P<0.05),且在前屈状态下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填充的骨水泥具有最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其次是后伸状态;在左、右旋转情况下,5组模型的骨水泥稳定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E组模型6个运动方向上的骨水泥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提示,对于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该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具有优于目前常用治疗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且无论单侧还是双侧置钉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腰椎滑脱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多发生于下腰椎,发生部位以腰。最常见,其次是腰。极少数发生于腰。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目的是解除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压迫,回复正常生理结构,同时使腰椎获得骨性稳定。自2002-2007年采用RF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1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癫狂梦醒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服用癫狂梦醒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Barthe1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及Barthe1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狂梦醒汤加减能有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百合固金汤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肾阴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晚期肺肾阴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采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百合固金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9.6%(4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2.9%(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0,P=0.036);治疗组总体发生不良反应症状较轻,不良反应分级普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及CD4+/CD8+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CD8+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8+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CD4+及CD4+/CD8+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CD4+/CD8+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7,P=0.000);治疗组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12,P=0.000;t=7.129,P=0.000;t=5.282,P=0.002;t=3.038,P=0.003);治疗组1年内和2年内无转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P=0.041;χ2=4.020,P=0.045);治疗组1年内和2年内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P=0.315;χ2=1.040,P=0.307)。结论百合固金汤联合TP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肺肾阴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5.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6年4月~2000年8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6例,随访46例,观察术后和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纠正、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骨性融合率60%;12~18个月时90%融合;2年时100%融合。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19°、10°及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11例伴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100%。并发症有继发结核性胸膜炎1例,相邻节段继发结核1例,均经抗结核化疗治愈。结论:脊柱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能矫正后凸成角畸形、预防畸形复发、术后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广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9-1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广州市5所不同类型大学开展横断面调查,每个年级至少抽取1个班级,每所学校样本量为600人。采用R 4.2.2软件进行数据整合、清洗和分析。以是否曾经发生过性行为为分层变量,同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每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和混淆矩阵对两种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价,保留预测性能较高的模型。结果 共调查青年学生7 346人。自报曾经发生性行为者占9.08%(667/7 346),其中近1年发生危险性行为者占26.24%(175/667)。对于近1年是否发生危险性行为,决策树模型各项预测性能较高,当复杂度系数值为0.018,决策树生长层数为4,即有5个叶子结点时,树的交叉误差最小。决策树模型第一个最佳分组变量是首次性行为是否正确使用安全套,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套但近1年发生男男性行为则发生危险性行为概率增加,如果近1年未发生男男性行为,但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且开始接受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文化程度是高中及以上,发生危险性行为概率也会增加。结论 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问题值得关注,首次性行为的经历、是否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是后续发生危险性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决策树模型对于预测和筛选HIV潜在风险人群具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了解青年学生对自身HIV感染相关行为的风险感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9-11月根据国家统一方案,采用方便抽样在广州市5所不同类型高校中,按照每个年级至少抽取1个班级,每所学校完成不少于600名青年学生的方法,开展横断面调查。无序多分类logitsic回归用于构建风险感知模型,分析不同风险感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青年学生7 346名,自评HIV感染风险较低者占90.58%(6 654/7 346)。风险感知与行为相符者占89.10%(6 545/7 346)。风险感知与行为不符者占10.90%(801/7 346),其中低估风险者占19.10%(153/801),高估风险者占80.90%(648/801)。无序多分类logits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其他因素后,相比于未发生过性行为组,有性经历且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是低估风险的危险因素(OR=129.39,95%CI:73.28~228.48),同时也是高估风险的危险因素(OR=1.76,95%CI:1.04~2.99);有性经历且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是低估风险的危险因素(OR=70.56,95%CI:42.72~116.53),但与高估风险无关;女性、其他学校类型、非异性恋取向、自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一般或不了解是高估风险的危险因素,但与低估风险无关。结论 广州市高校青年学生总体风险感知情况良好。个体因素、教育因素和性行为经历均是HIV感染相关行为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推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风险感知能力,进而主动寻求健康服务措施。  相似文献   
38.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思敏  卢代刚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41-1642
目的:探讨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4月至2003年2月间用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结核患者11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局部无窦道形成,临床症状消失.3例后凸畸形患者,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7.2°,随访期间无丢失,畸形矫正满意,2例马尾神经受累病人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后外侧植骨4~6个月均融合.结论:术前、术后正规系统的抗痨治疗,术中病灶的彻底清除及有效可靠的后路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是保证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
龚腾  何思敏  徐然龙 《新中医》2021,53(13):140-143
目的:观察了浮针疗法联合补肾接骨汤运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解剖钢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浮针疗法联合补肾接骨汤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活血止痛胶囊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量表评分、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为7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HSS、RO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HSS、RO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补肾接骨汤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膝关节能力康复,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颈椎人工间盘假体应用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采用三维打印解剖仿生型颈椎间盘置换治疗的18例单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45±8)岁(范围:28~58岁)。手术节段: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