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及内质网自噬对移植黑色素瘤模型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阐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通路在其抑制作用中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钙离子通道基因CACNA1A/CACNA1C/CACNA1H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176例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86例与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照)组90例。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CACNA1A/CACNA1C/CACNA1H单核苷酸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CACNA1Ars2248069、rs16030、CACNA1Crs216008、rs2239050及CACNA1Hrs3794619、rs7191246与DNP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 CACNA1A,CACNA1C和CACNA1H基因中的SNP与DNP相关,并且CACNA1A,CACNA1C和CACNA1H基因多态性与DPN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早期卵巢上皮性癌全面分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1例早期卵巢上皮性癌(Ⅰ~Ⅱ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49)和开腹组(n=32),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肿瘤破裂、术中输血、术中脏器损伤、切除淋巴结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首次化疗时间、术后止痛剂的使用、术后感染、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术后淋巴囊肿情况等,分析腹腔镜中转开腹原因,并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亦明显缩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肿瘤破裂、术中输血、术中脏器损伤、淋巴结切除数量、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首次化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12例,占24.5%,原因主要为肿瘤大、粘连致密造成操作空间狭小影响术野及镜下操作。腹腔镜组8例复发,开腹组4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早期卵巢上皮性癌全面分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时间短、住院日短、术后下地活动时间短等优势。但对于肿物大、与周围脏器组织粘连严重者,建议选择开腹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Isola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畸形患者的术后功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脊柱科2001-03/2003-06应用Isola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患者22例.特发性侧凸18例,先天性侧凸4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45&;#176;~83&;#176;,平均62&;#176;,矢状面Cobb角12&;#176;~54&;#176;,平均34&;#176;,椎体旋转按Nash-Moe分型Ⅰ度6例,Ⅱ度13例,Ⅲ度3例.结果:术后冠状位矫正为20&;#176;~31 &;#176;,矫正率为62%~85%,平均69%,矢状位矫正为21&;#176;~32&;#176;,平均26&;#176;.椎体旋转矫正Ⅰ度.随访9个月~3年,平均2.4年,植骨融合良好,矫正角度丢失率<4.4%.结论:应用Isola钉棒内固定系统校正脊柱侧凸,利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获得冠状面良好矫正率的同时,可获得矢状面的矫正,并保持躯干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Isola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畸形患者的术后功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脊柱科2001-03/2003-06应用Isola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患者22例。特发性侧凸18例,先天性侧凸4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45°~83°,平均62°,矢状面Cobb角12°~54°,平均34°,椎体旋转按Nash-Moe分型I度6例,II度13例,III度3例。结果:术后冠状位矫正为20°~31°,矫正率为62%~85%,平均69%,矢状位矫正为21°~32°,平均26°。椎体旋转矫正I度。随访9个月~3年,平均2.4年,植骨融合良好,矫正角度丢失率<4.4%。结论:应用Isola钉棒内固定系统校正脊柱侧凸,利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获得冠状面良好矫正率的同时,可获得矢状面的矫正,并保持躯干平衡。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于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至今尚无十分有效完善的方法.髂骨钢板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持骨折端与植骨块的紧密接触,促进骨折的愈合;还可以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稳定性,提供更加坚强的固定.目的:观察应用髂骨钢板植骨有限内固定置入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收治的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5.5岁:全部患者采用髂骨钢板植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X射线平片观察骨愈合情况;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进行评定,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64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全部患者原骨不连处均在6-10个月(平均8.1个月)内完全愈合;所有患者肩肘关节活动功能正常,术后半年Neer评分71-96分,平均87分.无感染及患肢疼痛等并发症,无再发骨折及骨不连发生,肩肘关节功能均得到恢复.提示髂骨钢板植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是一种十分合理、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阴道镜活检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的准确性及漏诊宫颈癌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行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同时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CIN的准确率。单因素分析漏诊宫颈癌的相关因素。结果 80例患者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57.5%;术后提示病理升级者15例,占18.75%,其中漏诊宫颈癌10例,漏诊率12.5%;术后提示病理降级者19例,占23.75%。阴道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2,P=0.065)。单因素分析显示:未行宫颈管搔刮(ECC)是漏诊宫颈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同年龄、TCT或DNA结果、有无高危HPV感染、宫颈病变面积、阴道镜转化区、是否累及腺体,在比较是否漏诊宫颈癌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镜对宫颈病变具有直观性,但存在漏诊宫颈微小浸润癌的风险,ECC是降低宫颈癌漏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Bennett骨折是指第一掌骨基底部经关节面的骨折并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此骨折复位容易但很不稳定,固定较困难,常需切开复位内固定。若早期处理不当易致骨折畸形愈合,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我院1993~1998年采用拇外展位指骨持续牵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远期随访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肱骨内上髁骨折致肘关节僵直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Ⅲ°Ⅳ°肱骨内上髁骨折早期诊断处理失误造成的肘关节屈曲僵直的治疗。方法 :利用肘后内侧切口取除骨折块并松解肘关节。术后早期持续锻炼肘关节治疗 7例患者。结果 :随访 8月~ 6年 ,肘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结论 :本法治疗因Ⅲ°Ⅳ°肱骨内上髁骨折处理失误引起的肘关节僵直 ,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严重感染创面皮瓣修复术前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局部细菌数量和皮瓣炎症反应时间的影响。方法严重感染创面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5例,皮瓣修复术前使用VSD;B组43例,皮瓣修复术前不使用VSD。结果 A组使用VSD前局部细菌数量为(3.2×107±1.9×10^7)cfu/g、术前为(1.2×10^4±2.0×10^4)cfu/g,B组术前为(2.3×10^7±2.0×10^7)cfu/g,A组使用VSD前与术前相比及两组术前相比,P均〈0.05。术后皮瓣炎症反应时间A组为(8±3)d、B组为(13±3)d,两组相比,P〈0.05。结论严重感染创面皮瓣修复术前使用VSD能明显减少创面的细菌量,缩短皮瓣移植后局部的炎症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