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农民工与艾滋病相关性行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陕西省蓝田县3个乡6个村的820名具有外出打工史的农民为对象,通过问卷对其性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农民工有婚前性行为者占36.3%,有婚外性行为者占11.7%,有≥2个性伙伴者占17.2%;初次性行为年龄女性早于男性,小年龄组早于大年龄组,轻体力劳动者早于劳动强度大者(P<0.001);性别(OR=0.36)、婚姻状况(OR=3.35)、打工地点(OR=1.93)、初次性行为年龄(OR=0.79)、每次外出打工时间(OR=1.02)因素影响多性伴人数;多性伴者在初次和既往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高于单性伴者(P<0.05)。结论 农民工高危性行为的发生与性别、婚姻状态、打工类型、打工地点及每次外出打工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青年学生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以广东省16所高校和技工院校为研究现场,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方法收集青年学生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1 013名发生过非固定性伴性行为的青年学生纳入调查,其中16~19岁450人(44.42%),男性757人(74.73%),575人(56.76%)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性别、学校类型、月均生活费、独生子女、在校住宿、自报性取向、开始接受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学段、艾滋病知晓情况、首次性行为年龄、最近1年发生性行为时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最近1年固定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不同的青年学生,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OR=0.623)、最近1年性行为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者(OR=0.350)、最近1年固定性伴性行为未坚持使用安全套(OR=0.159)的青年学生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江苏省学生艾滋病病例危险性行为特征,为在学生群体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和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从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筛选出2020年1月-2021年2月江苏省学生HIV/AIDS病例,调查其HIV确证前性行为信息.同时对11例学生病例开展定性访谈.结果 2020年1月-2021年2月,江苏省共报告18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青年学生对自身HIV感染相关行为的风险感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9-11月根据国家统一方案,采用方便抽样在广州市5所不同类型高校中,按照每个年级至少抽取1个班级,每所学校完成不少于600名青年学生的方法,开展横断面调查。无序多分类logitsic回归用于构建风险感知模型,分析不同风险感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青年学生7 346名,自评HIV感染风险较低者占90.58%(6 654/7 346)。风险感知与行为相符者占89.10%(6 545/7 346)。风险感知与行为不符者占10.90%(801/7 346),其中低估风险者占19.10%(153/801),高估风险者占80.90%(648/801)。无序多分类logits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其他因素后,相比于未发生过性行为组,有性经历且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是低估风险的危险因素(OR=129.39,95%CI:73.28~228.48),同时也是高估风险的危险因素(OR=1.76,95%CI:1.04~2.99);有性经历且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是低估风险的危险因素(OR=70.56,95%CI:42.72~116.53),但与高估风险无关;女性、其他学校类型、非异性恋取向、自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一般或不了解是高估风险的危险因素,但与低估风险无关。结论 广州市高校青年学生总体风险感知情况良好。个体因素、教育因素和性行为经历均是HIV感染相关行为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推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风险感知能力,进而主动寻求健康服务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徐州市区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徐州市区1所大学、2所职业中专的1136名在校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80份。结果被调查的学生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平均正确判断率为83.80%,大学组与职专组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19.35%的学生有过性行为,其中65.55%的学生首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有1.76%的学生有吸毒史,多集中于职专组。最近1年内有52.31%的学生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宣传服务,44.90%的学生参加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结论青年时期是健康性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加强对青少年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等多方面的教育,平衡院校间教育资源和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济南市中职学生艾滋病知识、性观念及性行为状况。方法 于2020年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济南市4所中职学校的3 235名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分析其人口学、艾滋病知识、性观念、性行为等信息。结果 济南市中职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4.53%(1 764/3 235),可接受婚前性行为、一夜情、多个性伴、同性恋/同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39.85%(1 289/3 235)、9.06%(293/3 235)、11.72%(379/3 235)、33.01%(1 068/3 235),性行为发生率为7.39%(239/3 2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婚前性行为(O R=5.46,95%CI:3.59~8.31)、一夜情(O R=3.29,95%CI:2.02~4.92)、多性伴(O R=2.75,95%CI:1.75~4.31)是中职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而低年级是发生性行为的保护因素(O R=0.55,95%CI:0.39~0.79)。结论 济南中职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发生率偏低,仍需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艾滋病和性健康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暴露后预防(PEP)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广州市5所不同类型高校学生于2021年9—11月开展艾滋病PEP使用意愿的调查。以PEP使用意愿作为预测变量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算法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模型,ROSE算法用于处理数据不平衡问题。通过AUC(ROC曲线下面积)和混淆矩阵对3种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 346份。67.63%调查对象知道PEP;6 794例(92.49%)表示愿意使用,552例(7.51%)表示不愿意。综合3种模型结果,PEP的使用意愿受个体因素(性别、年龄)、学校因素(学校类型、专业)、HIV相关因素(HIV知识知晓情况、检测知识、态度、接受HIV教育学段、性行为)、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logistic回归、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性能AUC(95%CI)分别为0.77(0.75~0.79)、0.74(0.72~0.76)和0.90(0.89~0.92)。随机森林算法模型的各指标均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结论 广州市青年学生对PEP的知晓仍有待进一步加强,PE...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危险性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广西、贵州、上海、新疆、云南、重庆六省(市)项目县随机选取15~24岁校外青少年111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校外青少年发生过性行为者占38.6%,最近3个月有性行为的占64.3%,发生交易性行为比例将近10%;第一次性行为和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28.9%和55.1%。有7.2%的人使用过冰毒等毒品,其中通过注射方法使用的近50%。分析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性行为发生危险越高;"五小"行业中从事美容美发、洗浴、歌舞厅职业的校外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危险高于"非"五小行业,OR值分别为2.0、2.2和1.8;吸烟校外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倍;饮酒校外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危险是不饮酒者的3.2倍。结论校外青少年发生过性行为比例较高。年龄、职业、吸烟和饮酒行为是性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控制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性行为方式,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感染艾滋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全国的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数据,以了解我国青年学生HIV、梅毒感染状况及性行为特征变化趋势,为下一步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2019年在全国各省份选择大学、中、高等职业院校较为集中的城市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在所选地区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样本量800人),抽取青年...  相似文献   

11.
MSM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MSM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方法,对六安市城区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半年内,63.3%的调查对象有多性伴行为,年龄、职业、性取向、寻找性伴的场所是影响因素;43.9%的调查对象有无保护肛交行为,文化程度、性取向、是否接受过干预服务及艾滋病知识是否知晓是影响因素;10.5%有过商业性性行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在本地的居住时间、性取向以及艾滋病知识知晓是影响因素;23.6%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无保护率为73.2%,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接受过干预服务是影响因素。结论六安市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干预服务覆盖率均较高,干预服务促进性行为安全套使用,但对该人群男性多性伴行为、商业性行为均无明显影响,亟待在该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更好地发挥防控试点的有效性,了解某艾滋病防控试点学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性行为现状,以及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为该校制定科学的艾滋病防控工作试点方案进而全面推广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艾滋病防控试点学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电子问卷,通过班级QQ平台发放问卷。 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为73.8%。对国家标准版艾滋病相关知识8道题全答对率仅为29.3%,其受性别和专业因素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愿意和艾滋病患者一起上课的只有38.4%;15.8%的大学生有婚前性行为,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占43.0%,使用安全套的目的主要是避孕;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呈多方面,希望从互联网、电视广播和新媒体等途径获取性健康知识和艾滋病相关知识。 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势在必行,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性观念、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的态度,尤其要注重部分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因素,加强对大学生的性责任教育,以及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大学生性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了解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逐级整群抽样,选取江苏省南京市5所高校3238名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90名大学生进行个人定性访谈.结果 10.7%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其中33.4%有多性伴,性行为不坚持使用安全套者占70.0%,13.5%自己或性伴有流产经历.多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性行为与城市生源、高年级、艺术专业、登陆色情网站、接受婚前性行为等因素呈正相关(P<0.01).定性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认识呈多元化,但只有少数人将其与健康问题相联系.结论 应加强大学生艾滋病、性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关联性行为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性行为状况,为学校和有关部门制订性教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浙江省2所综合性大学在校全日制1~4年级学生参加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2所大学学生有78.0%参加本调查,13.1%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19.51岁;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占29.2%;发生性行为的地点主要为旅馆饭店,其次为家里;平均性伴侣1.54个,10.4%学生自己或者性伴侣有过流产的经历;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分别有买卖性关系,同性或双性性行为;1.4%曾被诊断患过性病,曾经使用过安全套学生回答使用的主要原因是防止怀孕,最后一次性行为有47.8%使用安全套。68.6%~71.1%有性行为的学生认为自己或性伴侣怀孕、自己通过性行为感染性病艾滋病“不可能、可能性非常低或可能性较低”。结论大学生预防性传播感染和HIV/AIDS意识低下,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套使用率低,使用安全套主要是为了防止怀孕而不是预防疾病;多性伴现象严重。同性性行为和卖淫嫖娼客观存在,大学生存在流产、性传播疾病和HIV感染的危险性.针对大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practical value of HIV/AIDS education among at-risk adolesc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Data were drawn from the 2013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 spanning students in grades 9-12 who have engaged in sexual intercourse. A multivariate hierarchic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test: (1) the individual effects of school-based HIV/AIDS education and risky sexual behaviors on the probability of HIV testing and (2)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to estimate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education effect varied by specific risky sexual behavio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who engaged in risky sexual activities and received HIV/AIDS education were more likely to test for HIV compared to those who did not receive HIV/AIDS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HIV testing also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recent sexual partners. The findings have policy and practice implications. Specifically, HIV/AIDS education that promotes HIV testing should be encouraged particularly with the high-risk student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6.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及高危性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状况以及与高危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同志吧经营者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由他们对到同志吧消费的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了解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报纸、杂志、网站、电视和广播,MSM对传播途径知识掌握的较好,正确率为78.1%~98.9%。而基本知识情况较差,正确率只有12.6%~67.8%。经常登陆同性恋网站、25岁年龄组性取向为同性、居住本市超过6个月的MSM艾滋病传播途径得分均高于不经常登陆网站、25岁年龄组和31岁年龄组、非同性和居住时间少于6个月MS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常登陆同性恋网站的MSM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高于不经常登陆网站的MS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基本知识性传播途径得分在高危性行为和多性伴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人群中有关HIV知识水平总体不高,知识得分水平与多性伴和高危性行为无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庆市2014-2018年青年学生群体艾滋病疫情,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4-2018年新报告的年龄在15~24岁、职业为学生的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8年重庆市共发现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833例,占15~24岁人群报告总数的23.33%,且有上升的趋势(χ2趋势=6.006,P<0.05)。有42.50%的病例来源于VCT,感染途径以同性性传播方式为主(80.43%)。接受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有771人(92.56%),其中CD4+T淋巴细胞数小于200个/μl的占8.43%,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23.808,P<0.05)。结论 2014-2018年重庆市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占青年人群病例构成比有所上升,主要通过同性性行为传播,应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2006-2009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近年来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09年15~24岁年龄组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信息和2006-2009年连续开展监测的国家级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的监测数据.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是在每年监测期内,选择所在地区大学、大专、职高和中专的在读学生,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开展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自填式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和梅毒;每个哨点每年监测样本量约为800名.结果 2006-2009年历年报告的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呈上升趋势,历年报告数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比例亦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39%、0.50%、0.83%和1.02%.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2006、2008和2009年开展监测的6个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中,监测对象有过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4.3%、4.5%和6.1%;最近一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0.3%、0.2%和0.3%;最近一年发生过男男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0.7%、0.2%和0.2%;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均为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中位数)分别为49.0%、75.0%和80.5%;最近一年接受过干预服务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44.2%、54.3%和50.2%.结论 近年来青年学生的HIV/AIDS报告数有所上升,但HIV感染率总体维持在低水平.该人群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部分青年学生有商业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等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在男性民工群体中传播和扩散的特点。方法:运用创新扩散理论模式设计结构式调查问卷.在男性民工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831人。结果:男性民工群体危险性行为与创新本身的特征有关,采用者的示范作用对传播至关重要;危险性行为在进城后前几个月发生的比率较高,第6个月达到高峰;社会网络中的关键人物对网络成员的危险性行为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外来人群中存在发生HIV/AIDS感染的危险性,应当重视对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后的早期行为干预,尤其前6个月的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