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21.
黑斑息肉病6例临床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病的临床、影像、病理和内镜表现和治疗对策。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对6例黑斑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例均以反复发作的腹痛、不完全性肠梗阻或便血就诊,伴有皮肤粘膜黑斑,4例有家族史。胃肠钡餐、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均见消化道多发性息肉,病理上为错构瘤样或增生性息肉,内镜下息肉摘(切)除和部分肠袢手术切除效果良好。结论黑斑息肉病以特殊部位的皮肤粘膜黑斑和消化道多发错构瘤样或增生性息肉为特征,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并重视定期随访,以早期发现息肉恶变和胃肠道内外并发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心率较快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技术应用。【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冠心病而行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7例。平均心率低于80 min-1的患者55例,作为正常心率对照组。平均心率超过80 min-1(80 ~ 98 min-1)的患者52例。扫描后对已采集数据进行个性化重建,利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分析。 【结果】 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成像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和心率正常组相比,心率80 ~ 90 min-1和平均心率超过90 min-1者CTA图像质量评价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较快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图像重建时相,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配合个性化重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成人腹腔干异常的MSCT诊断和后处理选择。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上腹部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发现腹腔干变异和病变共65例,分析变异和病变的CT表现并比较三维重组的显示效果,结合临床表现、脏器灌注、疾病类型进行总结。结果 (1)腹腔干变异27例: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16例,表现为腹主动脉发出短粗的动脉干后直接分出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缺如2例,表现为肝总动脉与脾动脉分别单独起自腹主动脉前壁。腹腔干一级分支起源变异9例,表现为肝总动脉或脾动脉不从腹腔干发出,而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VR能立体直观显示腹腔干变异。(2)腹腔干管壁病变32例:腹腔干孤立性夹层5例,表现为血管壁内膜撕裂形成真假双腔,其中2例合并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腹腔干动脉瘤20例,表现为管腔局限性囊状或梭形扩张,其中14例合并其它内脏动脉的动脉瘤或夹层。腹腔干附壁血栓7例,表现为腹腔干管壁血栓形成,管腔变窄。MPR能清楚显示夹层的破裂口及内膜片,VR可直观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3)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6例:表现为腹腔干近端受中弓韧带压迫呈"鱼钩状"或"U形"狭窄及狭窄后扩张。斜矢状位MPR有助于观察。结论 CT增强血管成像能有效诊断及区分腹腔干的变异及病变,辅以恰当的后处理技术,能清晰立体直观的显示腹腔干异常。  相似文献   
24.
严超  李艳娟  江卫仙 《护理与康复》2011,10(11):941-942
目的 了解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的认知及自我管理水平.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包括高血压病相关知识10条目、自我管理行为7条目.对本院门诊高血压病患者5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74份,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20.04%~89.03%,自我管理行为能做到的为16.24%~81.01%.结论 ...  相似文献   
25.
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而胃癌的总体疗效不满意。临床上面临的早期诊断率低、肿瘤异质性、缺乏精确分型和精准治疗方案、治疗抵抗、复发与转移等问题是胃癌总体疗效不高的关键所在。为根本解决上述临床问题,需加强胃癌的基础研究,包括肿瘤基因组学、基因编辑、肿瘤微环境、炎症和衰老与肿瘤的关系、细胞分化障碍、细胞自噬与死亡、代谢紊乱、免疫治疗和药物开发等核心命题。本文将概述临床上胃癌治疗所面临的问题,并阐述针对这些临床问题的基础研究重点领域,为胃癌基础及转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ICU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该院ICU实习的6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30名护生设为实验组,另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34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实习成绩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实验组护生实习成绩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提高护生实习效果,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7.
何彦安  向鑫  严超  王鑫  陈庆  唐波  朱立刚  陈尧   《四川医学》2021,42(6):567-570
目的调查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血模式现状,探究采血模式与采血异常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成都市某三甲医院门诊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采血模式现状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分析采血模式与采血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 15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有44例患者曾进行术侧采血,19例患者出现过采血异常现象。采血是否异常与采血位置的选择无关,健侧采血异常事件的发生与术后首次采血时间有关(P<0.05),术侧采血异常事件的发生与年龄、术后首次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均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血位置受限制时可行术侧采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Pub Med、EMBASE、Elsevier、Wiley Inter Science、Springer、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gov数据库系统检索获取1997年至2012年的相关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0和Meta-Disc 1.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41项研究,合计5 767例病人。荟萃分析结果显示:1PET对N0诊断灵敏度最高,EUS、MSCT、MRI的灵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SCT与MRI对N0诊断特异度较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EUS次之,PET最低。2EUS与MSCT对N1诊断灵敏度较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MRI与PET较低,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ET对N1诊断特异度最高,MSCT次之,EUS、MRI最低,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3MSCT对N2/3诊断灵敏度最高,余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ET与EUS对N2/3诊断特异度最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MSCT次之,MRI最低。4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能力(总体N分期)方面,MRI与MSCT灵敏度较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EUS次之,PET最低。PET特异度最高,MSCT与EUS次之,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MRI最低。54种方法对N0、N1、N2/3及N分期总体诊断的AUC值间无统计学差异,均位于0.70~0.90。结论:4种方法对N0、N1、N2/3及N分期总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虽有差异,但综合诊断效能间无统计学差异,均拥有中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9.
多排CT对胃癌腹膜转移术前预测的单中心大宗病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CT(MDCT)对胃癌腹膜转移术前预测的价值,基于胃癌MDCT征象探讨合理的腹腔镜探查指征。方法对640例胃癌患者术前行MDCT检查,其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同时.分析胃癌MDCT征象(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大小和肿瘤厚度)与腹膜转移状况的关系。结果MDCT对胃癌腹膜转移术前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51.0%(25/49)、99.3%(587/591)、86.2%(25/29)、96.1%(587/611)和95.6%(612/640)。单因素分析显示。4项胃癌MDCT征象(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大小和肿瘤厚度)均与胃癌腹膜转移状况密切相关(P=0.000),MDCT判断为T0-2NxM0或TxN0M0期的胃癌病例均无腹膜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进一步显示,肿瘤大小和肿瘤厚度对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和0.7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大小与胃癌腹膜转移状况密切相关。结论MDCT对胃癌腹膜转移术前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临床应用价值:对MDCT判断为T0~2NxM0或TxN0M0期,或肿瘤较小的胃癌病例,由于其腹膜转移的发生概率较小而无需行腹腔镜探查。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腹腔脂肪分布的CT测量与胃癌病人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外科胃切除加D2淋巴结清扫术的226例胃癌病人。手术前通过CT扫描及重建分别测量了腹腔脂肪面积(IFA)及腹腔脂肪体积(IFV)。将IFA分为高IFA组(IFA≥85 cm2)和低IFA组(IFA<0.001)。结论:病人腹腔脂肪面积影响胃癌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