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目的:探讨S?Detect技术与常规超声不同联合方案在乳腺结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4月175个乳腺结节的常规超声图像,术前由低、中、高年资的超声医师各自进行常规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并分别以4种不同方案联合S?Detect结果进行调整,术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S?Detect的诊断价值,同时比较不同年资医师联合不同方案前后的诊断效能。结果:单用S?Detect的诊断特异性高于超声医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低、中年资医师联合诊断的AUC值显著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联合方案三、四显著优于方案一、二(P<0.05);高年资医师联合后AUC值降低。结论:S?Detect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低、中年资医师联合S?Detect技术进行BI?RADS分类可以提高诊断效能,其中联合方案三、四较优。  相似文献   
32.
男 ,45岁。因发现左锁骨上肿块二周入院。有乙型肝炎病史 10年。查体 :慢性肝病容 ,巩膜无黄染 ,肝掌 (± ) ,未见蜘蛛痣 ,左锁骨上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为 2 .5 cm× 2 .5 cm× 2 .5 cm大小质硬固定肿块。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 :血 Hbs Ag( - ) ,肝功能 child A级 ,血清 AFP 38787.75μg/ L (放免法 )。鼻咽部活检及 CT检查、胸片均未发现异常。上腹部 CT扫描显示右肝后叶巨大实质性占位病变伴门静脉右支癌栓形成。入院后 1周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 ,术中发现肝右后叶下段及尾状叶11.0 cm× 8.0 cm大小肿瘤 ,门静脉主收稿日期 :2 0 0 0…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冠脉内支架植入术(ICS)治疗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41例(47支狭窄的冠脉,均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之后置入支架50枚,均为denovo支架植入。结果 84%A型病,14%B型病变,2%C型病变,50枚支架全部植入成功,无一例发生支架血栓形成和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后随访10个月-4年,仅1例心绞痛复发,经冠脉造影(CAG)证实支架部位无狭窄。为支架远端血管病变加重所致。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de novo支架植入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
顾旭  张亚静  丁志欣  石志坚  鲁文涛 《河南中医》2010,30(10):1033-1033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利巴韦林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颅骨钻孔T管挂壁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颅骨钻孔T管挂壁引流术治疗的5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均顺利清除血肿。术后24~48 h复查头颅CT,同侧硬膜下积液(术中冲洗液)30例,同侧硬膜下少量积气8例,原血肿腔少量血肿残留10例。术后随访3~6个月,原硬膜下积液、积气、残留血肿完全吸收;2例复发,再次手术后好转。所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消失。结论 颅骨钻孔T管挂壁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效且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空肠间置吻合术在近端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消化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实施胃癌根治术的80例近端胃癌患者资料,其中行空肠间置吻合术实施消化道重建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行食管-空肠Roux-en-Y进行消化道重建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SPSS16.0分析统计,手术相关情况及胃肠激素水平等计量资料用( ±s)描述,组间比较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配对t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水平均比术前明显下降,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χ2=4.021, P=0.045)。 结论空肠间置吻合术在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中对患者消化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7.
连续褥式缝合技术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褥式缝合技术在包皮环切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30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施行包皮环切术,切口采用连续褥式缝合技术进行缝合。结果:临床应用30例,随访3~6月,所有病例切口一期愈合,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外形美观,患者满意。结论:连续褥式缝合技术兼具间断缝合及连续缝合的优势,适宜在包皮环切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重组NF1基因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转染NF1基因对细胞增殖速率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重组NF1基因,借助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转入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并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应用Real time PCR法比较转染前后NF1 mRNA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采用CCK-8比色法,比较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增殖状况。结果基因转染后,约50%的被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NF1 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7.27±1.16、2.01±0.38、1.87±0.29,转染组NF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高(P<0.01,n=5);Ⅰ、Ⅲ型胶原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3.01±0.48和2.05±0.25、0.89±0.18和0.94±0.16、0.99±0.11和0.92±0.19;转染组Ⅰ、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明显增高(P<0.01,n=5)。结论瘢痕成纤维细胞可作为NF1转染的靶细胞,NF1基因可能是导致...  相似文献   
39.
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淋巴道转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中Flt4表达情况。结果: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Flt4阳性27例,阳性率为61.36%,阳性表达率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组织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旁甲状腺组织Flt4呈阴性表达。结论:Flt4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过程,测定肿瘤组织Flt4表达及Flt4阳性微脉管数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40.
冠状动脉内支架(Intracoronarstent,ICS)植入术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新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1995年3月至1998年7月对18例冠心病患者植入ICS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初步结果和体会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8例冠心病患者.男17例.女1例.年龄45~68岁,平均55.67±6.42)。不稳定性心绞痛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期7例(病后4周).陈旧性心梗伴心绞痛2例。合并高血压者10例.糖尿病者2例,心功能Ⅰ~Ⅱ级13例.Ⅲ级4例,Ⅳ级1例。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病变13例.双支4例.多支1例。按美国心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