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目的制备泽泻饮片标准汤剂,并建立其质量评价体系,为泽泻配方颗粒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8批泽泻饮片,按标准工艺制备泽泻饮片标准汤剂,选择23-乙酰泽泻醇B转移率、pH值、出膏率、指纹图谱相似度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建立泽泻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体系。结果泽泻饮片中23-乙酰泽泻醇B质量分数为0.057%~0.267%,平均值0.156%;水分9.2%~12.8%,平均值10.44%。确定泽泻饮片标准汤剂的检测项目分别为pH值4.11~5.60,出膏率10.25%~17.09%,23-乙酰泽泻醇B的转移率10.49%~17.49%。结论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稳定可行,适用于泽泻标准汤剂的研制与质量评价,可为泽泻配方颗粒及相关经典名方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是21世纪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作为一门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学科,需要严谨的思维模式来指导工作。把循证医学的教学观念引入《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的教学实践,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循证医学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研究解偶联蛋白2(UCP2)在高糖高脂高尿酸小鼠心肌细胞(MCM)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25mmol/L高糖培养基+300μmol/L软脂酸钠干预MCM 18h模拟合并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组(高糖+高脂组),在糖尿病组的基础上再用1500μmol/L尿酸干预18h模拟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组(高糖+高脂+高尿酸组).随后,采用UCP2抑制剂Genipin抑制心肌线粒体UCP2表达,进一步将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组分为溶媒对照组、Genipin组.研究UCP2在高糖高脂合并高尿酸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时,再分为Genipin组、Genipin+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水平,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细胞中UCP2的表达情况,DHE染色及ELISA法检测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 与高糖+高脂组比较,高糖+高脂+高尿酸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心肌细胞中UCP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同时ROS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采用Genipin抑制UCP2的表达水平后,高糖高脂高尿酸干预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及ROS水平升高更加明显(P<0.05).在此基础上应用抗氧化剂NAC后,高尿酸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及ROS升高被明显逆转(P<0.05).结论 UCP2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缓解高糖高脂合并高尿酸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该院新生儿感染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标本纯培养后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到种,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K-B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分离的266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51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占19.17%(51/266)。产酶株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远远高于不产酶菌株,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部分敏感。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在新生儿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产酶株和不产酶株相比,对同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不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重视对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可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槲皮素(Qu)对高糖诱导的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损伤的影响及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CMECs分为正常组(葡萄糖浓度为5.5mmol/L)与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在高糖基础上,采用异烟肼(Isoniazid)激动CMECs线粒体CYP2E1的表达(Isoniazid组)。为探究Qu减轻高糖诱导CMECs损伤的机制,在高糖组的基础上再给予Qu干预。采用Q-RT-PCR检测CMECs中CYP2E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MECs中CYP2E1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荧光探针与ELISA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NO)的生成量,DHE染色与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高糖增加CYP2E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Isoniazid加重CMECs损伤,增加ROS生成(均P0.05),N-乙酰半胱氨酸(NAC)则能部分逆转这种趋势(P0.05)。予以Qu干预,CYP2E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ROS生成减少,细胞损伤减轻(均P0.05)。结论:Qu通过抑制CYP2E1减轻高糖诱导的CMECs损伤。  相似文献   
77.
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的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药用大黄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和药用大黄(R.officinale)3种,为临床常用药之一,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为9,10-蒽醌,羟基分布于两侧苯环上。蒽醌按母核结构可分为单蒽核类蒽醌与双蒽核类蒽醌,单蒽核类蒽醌含有游离型蒽醌和结合型蒽醌两类,目前已经报道的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约有50个,其中单蒽核类型蒽醌类化合物34种,双蒽核类型蒽醌类化合物16种。蒽醌类化合物是大黄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血管、保肝、护肺、改善脑损伤、治疗肾纤维化等广泛的生物活性。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有关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文献资料,对其化学成分和近十年国内外药理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研究和开发前景,以期为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未来,可继续深入对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产物的研究,为其合理应用及开发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新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价值。方法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63例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分为IDA和非缺铁性贫血(n-IDA)组,测定sTfR及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等铁代谢指标,并分别行t检验和ROC曲线分析。结果IDA组sTfR均值高于正常值,与n-IDA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而IDA组SF和SI均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尽管SF与SI特异度较高,但其敏感度和ROC曲线下面积明显较sTfR低。结论血清sTfR可较准确反映铁贮存状况,是诊断IDA的有效客观指标,在儿童铁缺乏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采用动态优化方法优选人参中人参皂苷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人参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变化,Diamonsil RP-18e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7 min,16%~18%A;7~27 min,18%~30%A),流速3.0 m L·min-1,柱温35℃,DAD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20μL。通过比较动态优化工艺与文献提取工艺所得人参提取物中浸膏得率、指标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动态优化方法应用于人参中人参皂苷提取工艺优化的可行性。结果:动态优化提取工艺为8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第1次40 min,第2次20 min,第3次40 min,总提取物的浸膏得率为41.3 mg·g-1。动态优化提取工艺与文献提取工艺的提取物中指标成分含量及浸膏得率的RSD均5%,指纹图谱相似度为100%,表明2种提取方法的提取物基本一致,但是动态优化提取工艺提取时间节约63%,耗电量节约60%。结论:动态优化方法可以用于人参中人参皂苷提取的工业化生产,该工艺能大幅减少提取时间,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能耗,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价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天麻有效成分巴利森苷的降解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巴利森苷是天麻中已经明确的具有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之一,其结构式是由天麻素和柠檬酸组成,在蒸煮加热过程中,易发生降解反应,从而使天麻炮制后的天麻素含量增加,本文拟通过一定的技术与方法研究巴利森苷的降解规律。方法:以反应动力学为基础,运用HPLC-DAD-ESI-MSn技术系统研究天麻中主要成分巴利森苷的降解动力学特征和降解机制。结果:温度和p H是影响巴利森苷稳定的主要因素,其降解途径表现为酯键的断裂及天麻素残基的不断丢失,同时推导了巴利森苷可能的降解路径。结论:巴利森苷在一定条件下与天麻素之间可能存在转化,天麻炮制后天麻素含量增加可能来源于巴利森苷类成分的转化,建议在天麻的生产过程中需控制好加工条件,为该药材的后续加工和产业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