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326篇
内科学   15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599篇
预防医学   228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87篇
  6篇
中国医学   294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暴发以来,研究发现COVID-19康复患者在出院后在14 d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期间有样本采集核酸检测再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复阳)的情况,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综述的方法,旨在综合描述COVID-19复阳者临床人口学特征、可能影响因素以及传播风险,为COVID-19患者出院管理、医疗资源救治分配和传播风险控制提供综合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
目的调查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antineoplastic drugs,ADs)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改善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方法对深圳市3家医院235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接触组119人(孕次153次),对照组116人(孕次156次)。获取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自然流产、胚胎停止发育、畸胎及死胎)发生率,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接触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接触组22名医护人员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8.5%,接触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是对照组的8.543倍(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s接触年限增加(OR=1.181,95%CI=1.004~1.389,P=0.044)是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参与医院开设课程(OR=0.185,95%CI=0.036~0.954)、科室培训(OR=0.056,95%CI=0.005~0.633)及同事间交流学习ADs相关危害知识(OR=0.094,95%CI=0.015~0.605)、处理ADs时使用N95及以上口罩(OR=0.127,95%CI=0.021~0.782)、佩戴双层乳胶手套(OR=0.071,95%CI=0.008~0.612)是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职业接触ADs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应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改善职业安全现状,最大化减少ADs带来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3.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达原饮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Thermo AcclaimTMRSLC 120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2μm),流动相选择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7.5 min,10%~19%A;7.5~12 min,19%~22.5%A;12~23 min,22.5%~27%A;23~27 min,27%~56%A;27~35 min,56%~84%A;35~36 min,84%~90%A),流速0.3 mL·min-1,柱温30℃,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检测范围m/z 80~1 200。结合对照品保留时间、碎片离子、Pub Chem等数据库及相关文献信息,运用Xcalibur 3.0完成对达原饮中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别。结果:从达原饮中共表征出161个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14个、黄酮类60个、萜类16个、皂苷类26个、苯丙素类18个...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利用螺旋CT多种影像后处理功能优点,重点观察肝脏扫描中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CT图像质量.方法4年行肝脏检查12000人次.扫描条件120kV,170~300mA,层厚8mm/s床速,螺距12mm,窗宽200,窗位40.最多于40秒内完成40cm范围扫描,重建工作后期进行.对1~2cm以下较小病灶,局部加薄层扫描,层厚5mm,螺距10~15mm,同时配合增强扫描,以免遗漏微小病变.结果病灶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特征,密度边缘等,CT发现病灶准确率明显提高.增强期扫描中多血管肿瘤在动脉期强化明显,少血管肿瘤则在门静脉期显示清晰,而平衡期延迟期扫描像有助于发现更多病灶及定性.结论扫描时机选择于注射后25~30秒及60~70秒两次全肝扫描可得到高质量分期图像;而延迟期扫描对病变诊断具重要意义.高压注射器调节:强化影像满意.图像调控:在小病灶时宜加局部放大薄层扫描;增强后门脉期窗位以50~70为宜.正确把握螺旋CT扫描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影像,明显提高肝脏疾病的检出数和确诊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通过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配伍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羌活的深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VOSviewer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药物频次、性能、功效、主治及关联规则,并对其用药规律从高频方名、药物用量及配比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 对羌活治疗疼痛方剂的基本信息统计发现,纳入方剂共1042首,涉及方书261部,其中超过10首的有12部,以宋、明、清时期收录的方书较多;方名出现次数≥5的有12种。对药物频次、性能、功效、主治及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发现频次≥100的药物有34味,性多温、寒、平,味多辛、苦、甘,以归肝、脾、肺经为主。配伍的药物以解表、补虚、活血化瘀、清热、理气等功效为主。羌活方治疗病证较多的依次为头痛(211次)、身痛(101次)、腰痛(57次)。与羌活配伍治疗头痛的高频药物有防风、甘草、川芎、当归、茯苓等;治疗身痛的高频药物有防风、甘草、川芎、白芷、独活等;治疗腰痛的高频药物有防风、甘草、当归、川芎、独活、牛膝等。关联规则发现,治疗头痛时支持度较高...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估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和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2019年1月。收集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研究成果。纳入数据包括:主要指标(病死率)、次要指标(治愈率、中转手术率、并发症率和住院时间)。提取的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5.3进行meta分析,Stata 15.0软件进行累积meta分析。采用χ2检验和I2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统计量。结果符合标准的文献16篇,其中13篇中文,3篇英文。纳入文献的累计样本量1 415例,其中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组705例,常规治疗组710例。Meta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低分子肝素组可显著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愈率(OR=3.02, 95%CI为2.13~4.28,P<0.05),降低病死率(OR=0.32, 95%CI为0.22~0.46,P<0.05)、中转手术率(OR=0.42, 95%CI为0.32~0.56,P<0.05)、并发症率(OR=0.30, 95%CI为0.22~0.40,P<0.05)及住院天数(MD=-6.94, 95%CI为-10.88~-3.00,P<0.05);根据发表年份的先后顺序,进行累积meta分析,OR估计值及可信区间趋于稳定,有较好的变化趋势。各研究间无异质性(I2=0,P=0.957),在选定的检验标准下,可以发现,最初证实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时间为2003年(OR=0.28,95%CI为0.13~0.62,P<0.05),随着时间推移,效应值OR逐渐稳定,95%CI逐渐缩短,最终累积效应值OR为0.32,95%CI为0.22~0.46,P<0.05,表明LMWH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且其效应值随时间推移而趋于稳定。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EGB)对谷氨酸诱导的兔视网膜NO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方法 :利用谷氨酸兔玻璃体内注射 ,诱导视网膜细胞凋亡的模型 ,眼球后注射不同剂量的EGB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兔视网膜NO水平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视网膜细胞DNA断裂。结果 :实验对照组视网膜的NO的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 (P<0.001) ,EGB大剂量治疗组视网膜NO水平比实验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01) ,EGB小剂量治疗组视网膜的NO水平与实验组相比轻度降低 ,但无统计学差别。EGB大剂量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视网膜细胞无DNA凋亡样断裂 ,而实验组和EGB小剂量治疗组视网膜细胞DNA凋亡样断裂。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谷氨酸诱导的兔视网膜NO自由基的产生而抑制细胞凋亡 ,对谷氨酸诱导的兔视网膜损伤具有重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解偶联蛋白2的代谢调控作用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辰蕊  刘乃丰 《江苏医药》2003,29(10):775-776
2型糖尿病(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约3/4的2型DM患在起病时存在肥胖现象,因此认为肥胖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机体通过胰岛β-细胞的增生,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代偿这种抵抗作用,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当β-细胞功能失代偿时,患就有发生2型DM的危险。近年来发现,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是引起β-细胞功能失代偿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蛋白在肥胖患体内表达增加,使β-细胞功能失调,胰岛素分泌减少,机体无法继续代偿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即出现DM症状。由此可见,UCP2在肥胖相关的2型DM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0.
抗心磷脂抗体在小儿川崎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A IgM)对川崎病 (KD)患儿合并心血管损害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测定不同时期 36例川崎病患儿 (KD组 )和 34例健康正常儿童 (对照组 )血清中的ACA IgM。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UCG)的结果及心肌酶谱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进行比较。结果 :川崎病(KD)组急性期ACA IgM阳性率 5 2 .8% (19/ 36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ACA IgM阴性率 14 .7% (5 / 34)及恢复期ACA IgM阳性率 2 5 % (9/ 36 ) ,P <0 .0 5。川崎病 (KD)组急性期ACA IgM阳性率明显高于CK MB及UCG的阳性率。结论 :ACA IgM对KD合并心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以及KD发生、转旧、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