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目的 研究葛根软胶囊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提取方法的最佳水平组合。 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试验效应,以聚酰胺粉的粒径、乙醇浓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为试验因素,选择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佳水平组合。 结果 最佳测定组合为70%乙醇浓度、200 W功率,60 ℃超声, 60~80目聚酰胺粉柱层析,验证试验总黄酮含量测定为3.49 g/100 g。 结论 通过实验优选出了葛根软胶囊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提取方法的最佳水平组合,验证实验结果满意,避免了因提取不当而导致测得的总黄酮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7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g,3次/d,连用4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症状缓解率和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MT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生长抑素(S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血浆MTL水平下降或SS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能明显提高Hp根除率,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TL的分泌或释放,促进SS的分泌或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病变段肠管与正常段肠管lncRNA-mRNA表达谱的差异。方法:采用lncRNA-mRNA共表达谱芯片筛查5例HD肠管和5例配对的正常肠管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并以17对样本对其中显著差异的5个lncRNA进行qRT-PCR验证,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构建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预测差异lncRNA的靶基因,并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和通路(pathway)分析。结果:lncRNA-mRNA共表达谱芯片筛查出HD肠管中存在353个表达上调,474个下调的lncRNA,以及865个上调,461个下调的mRNA。并验证出5个差异表达的lncRNA。lncRNA与mRNA相互关联,通过调控相应的靶mRNA,参与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与HD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结论:HD肠管中存在大量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lncRNA和mRNA之间具有广泛的联系,形成共表达网络,lncRNA可能是通过调控相应的靶mRNA参与HD的发病。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FBLIM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软件分析UCSC数据库中癌症基因组图谱联合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集(TCGA、TARGET、GTEx)中的662例胶质瘤和1 157例正常脑组织的FBLIM1表达水平。利用TCGA数据库698例胶质瘤mRNA-seq及临床数据分析FBLIM1表达与胶质瘤临床特征的关系,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胶质瘤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TCGA数据库及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共计1 975例胶质瘤的FBLIM1表达与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胶质瘤FBLIM1表达水平较正常脑组织明显增高(P<0.05),且肿瘤WHO分级越高,FBLIM1表达水平越高(P<0.05);胶质瘤FBLIM1表达与IDH基因状态、1p/19q联合缺失、WHO分级及病人年龄显著相关(P<0.05);FBLIM1过表达为胶质瘤病人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44;95% CI 1.032~2.020;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FBLIM1高表达的胶质瘤病人中位总生存期较低表达病人明显缩短(P<0.05)。结论 胶质瘤FBLIM1呈高表达,与病人生存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比分析结节性肝癌(nodularhepatocellularcarcinoma,NHCC)及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nodularhy perplasia,FNH)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分析超声造影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我院 2017 年 1月至 2021年 6月期间收治的 42例 NHCC患者和 42例 FNH患者,收集其影像学等资料,对比 NHCC与 FNH患 者二维超声特征和超声造影特征的差异。结果:NHCC患者淋巴结肿大、肝硬化、门静脉癌栓占比较 FNH患者高,中 心瘢痕、病灶位于肝包膜下的发生率均较 FNH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CC组患者门脉相以 低增强为主,FNH组则以等增强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延迟相均以低增强为主,但 NHCC组 低增强发生率较 FNH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CC组患者 PI较 FNH组大,mTT、TTP、RT均较 FNH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 NHCC的灵敏度为 95.24%、特异性为 95.24%。结论: NHCC与 FNH患者在常规超声特征和超声造影特征上有明显差异,增加超声造影参数分析能进一步鉴别此二种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6.
背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过程中,大隐静脉仍为最常用的桥血管材料,但采集难度较高.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使用间断小切口及传统长切口采集大隐静脉的优缺点.方法:纳入258例采集大隐静脉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其中间断小切口法采集大隐静脉112例,传统长切口法146例.观察采集大骆静脉时间、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间断小切口组采集大隐静脉时间长于传统长切口组(P<0.05).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长切口组(P<0.01),总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 d腿部切口间断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传统长切口 组(P<0.01),在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传统长切口组腿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断小切口组(P<0.01).提示,虽然间断小切口采集大隐静脉时间较长,但腿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尤其适合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的病原及流行病学特征, 为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科学化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自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2014 - 2021年陕西省报告的507例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的病原学培养资料, 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 通过Excel 2016软件汇总数据并分析, 并利用ArcGIS 10.6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 507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18 - 2021年(322例), 发病高峰期为5 - 7月份(255例);主要分布于渭南市(129例)、榆林市(114例)和延安市(97例);职业以农民为主(415例);年龄集中在40 ~ 59岁(272例);男女性别比为3.22∶1.00(387∶120);95.46%(484/507)的病例有牛、羊密切接触史, 主要为羊接触史(480例);临床症状以发热、乏力、多汗、关节肌肉疼痛多见, 肝、脾、睾丸肿大少见;89.55%(454/507)的病例在急性期内得到诊断;试管凝集试验中, 1∶200阳性病例最多(139例);经培养分离得到214株布鲁氏菌, 出菌率为42.21%, 均...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MB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指标E-钙黏蛋白(E-cadherin)与波形蛋白(Vimentin)在MBC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DC)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M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选取与上述MBC临床病理特征匹配的16例IDC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两组病例癌组织中ER、PR、HER-2、Ki-67、E-cadherin以及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16例MBC中4例为纯鳞状细胞癌,4例为鳞状细胞癌伴有非特殊性浸润性癌,7例为梭形细胞癌,1例为混合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1岁,中位最大直径3.8 cm,淋巴结阳性率43.8%;ER/PR阳性率为0,HER-2阳性率为18.8%,13例为三阴性乳腺癌。E-cadherin在MBC组中的正常表达率低于IDC组(0% vs 37.5%,P<0.05);Vimentin在MBC组中表达增加,强于IDC组(P<0.05)。结论:MBC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形态学异质性明显,激素受体低表达,分子分型以三阴性癌为主;另外MBC中EMT程度明显高于IDC,故其预后较IDC差。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疗治疗阴茎癌术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2009年2月至2015年12月阴茎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23例,淋巴结转移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转移淋巴结固定,不少于2个,单个直径>4 cm。行顺铂及氟尿嘧啶联合化疗,并同步放疗。放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分析其局部控制率及生存期,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中位时间为6.1个月,并且95%的患者在术后16个月内复发。复发患者放化疗后局部肿瘤缓解率分别为65.2%(15/23)。治疗后患者局部疼痛较前明显缓解,7例治疗前局部破溃出血患者治疗后出血缓解。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3%、5.1%,中位生存期为6.3个月(95%CI:3.4~8.1)。放疗剂量和局部肿瘤缓解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治疗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同步放化疗是阴茎癌术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治疗的有效手段,然而总生存率仍较低。下肢水肿是其主要并发症,术后N分期偏晚及组织分化差是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0.
罗波 《海峡药学》2011,23(3):154-156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Hp)的疗效观察。方法收集68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4例。治疗组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对照组予以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并通过内镜检查,观察溃疡愈合及Hp清除,并比较胃窦部炎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如上腹部疼痛、上腹部不适、嗳气等均得到有效控制(P〈0.01),而对照组仅上腹部疼痛的症状得到控制(P〈0.01),上腹部不适、嗳气等症状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Hp清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胃窦部黏膜炎症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能迅速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并能有效根除Hp感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