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43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目的:探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再生障碍性贫血(从)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0例MDS-RA、198例MA和100例AA的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涂片、骨髓病理活检及骨髓细胞铁染色的特点.结果:三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血片可见幼稚细胞及有核红细胞,骨髓内外铁不同程度的增加,MDS-RA骨髓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的巨幼变为主(61.3%),出现多核、核碎裂、毫周氏小体.MA骨髓中,红系各个阶段均增生,以早幼红、中幼红及晚幼红的巨幼变为主(95%).AA骨髓中红系以炭核样红细胞增生为主.MDS-RA和MA粒系均表现出骨髓象病态造血,粒系表现为核浆发育失衡,出现巨晚幼、巨杆状核、细胞核肿胀、多分叶核、环状核,26.3%的MDSRA巨幼样变和畸形核比例明显低于MA(95%).MDS-RA巨核系出现巨大血小板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MA巨核细胞体积增大,核质疏松,多呈分叶型,胞质内颗粒减少,并且能见到小巨核细胞,但未见到淋巴样的小巨核细胞.低增生的MDS-RA与AA骨髓病理活检涂片区别明显.结论:MDS-RA与MA、从虽然细胞形态具有相似性,但又具有各自的不同特征.这些特征为这三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新型神经阻滞针在老年下肢关节置换术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及术后镇痛中不同定位方法的优势。方法 选择择期行膝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65岁)共60例,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成3组,应用新型神经阻滞针,分别使用鞘膜突破定位、B超引导定位和二者结合的定位方法行患肢连续股神经阻滞并留置导管术后镇痛。观察3组患者一次操作置管成功率、平均操作时间,术后安静/活动时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发生率、穿刺置管部位有否感染、神经损伤、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其他镇痛药物使用量、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鞘膜突破定位组一次操作成功置管为75%,置管平均操作时间(3.1±0.4)min;超声引导组一次操作置管成功率90%,置管平均操作时间(4.9±0.7)min;鞘膜突破结合B超定位组一次操作置管成功率90%,置管平均操作时间(3.5±0.5)min,置管平均操作时间每两组之间互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次操作成功率鞘膜突破定位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毕6、12、24、48h静止/活动时VAS镇痛评分、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无显著区别;3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刺置管部位感染、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及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也均未使用其他止痛药物。3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4.27±6.6)h;镇痛结束拔除留置导管后仅超声引导组有1例患者大腿前部及膝关节内侧皮肤略感麻木,余患者均异常症状。结论 使用新型神经阻滞针在老年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及术后镇痛,采用鞘膜突破定位、超声引导定位及两者结合定位镇痛效果相似。鞘膜突破定位与超声引导定位相结合的定位方法可缩短置管操作时间,一次操作成功率高,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胃癌组织中Cyclin D1、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重庆市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104例,分为HP阳性组(n=56)和HP阴性组(n=48),另收集4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Cyclin D1和MMP-9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HP感染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HP阳性组Cyclin D1和MMP-9阳性率高于HP阴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7);临床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yclin D1和MMP-9阳性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分化程度高、无淋巴结转移者(P 0. 05); Cyclin D1和MMP-9均与HP感染呈正相关(rs=0. 504,rs=0. 532,P均0. 05); HP阳性、Cyclin D1和MMP-9阳性者生存期均显著较短(P均0. 05)。结论 Cyclin D1和MMP-9在HP感染性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HP共同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64.
目的基于公用数据库,寻找可作为乳腺癌生物标记物的miRNAs。方法利用人类肿瘤基因组(TCGA)数据库下载乳腺癌相关数据集,分析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miRNAs的差异表达。Cox单因素回归分析与不良预后相关的miRNAs;对差异表达中上调的有意义的miRNAs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有370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108个miRNAs表达下调,262个miRNAs表达上调。20个miRNAs的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进一步建立Cox回归模型筛选出10个miRNAs组合(包括hsa-mir-148b、hsa-mir-449c、hsa-mir-106a、hsa-mir-181d、hsa-mir-9-3、hsa-mir-549a、hsa-mir-556、hsa-mir-618、hsa-mir-466、hsa-mir-135a-1)预测乳腺癌不良预后。结论筛选的10个miRNAs组合(ten-miRNAs)的高评分可成为预测乳腺癌不良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65.
果旭  孟研  何苗  魏彦姝  吴晓舟  冯艺 《护理学杂志》2022,27(1):42-43,63
目的设计麻醉准备间预约系统,提升麻醉准备间的运行效率,形成闭环管理流程。方法以医院住院系统、手术排班系统为依托,构建麻醉准备间预约系统,对手术患者从预约准备间到离开准备间进行闭环管理。结果应用预约系统后预约信息准确率显著提高,患者准备间占用时间缩短,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P<0.05,P<0.01)。结论麻醉准备间预约系统的应用,实现对患者准备前后的全程质量控制,提高了手术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细胞焦亡相关的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TGF-β信号通路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产检的GDM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孕期未予胰岛素治疗GDM 60例(未予胰岛素治疗GDM组)和胰岛素治疗20例(胰岛素治疗GDM组)。同期纳入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孕妇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水解酶-1(Caspase-1)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GDM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GD...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调查部分医疗机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的实施情况。方法 通过问卷星调查56家医疗机构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试验(皮试)的管理情况及医务人员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的掌握程度。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07份(问卷有效率100%)。《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颁布后取消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规皮试的医疗机构占比从17.86%提高到58.93%,仍然有32.14%的医疗机构未取消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规皮试。医务人员对患者过敏史的甄别水平较高(占97.79%)、阳性皮试记录结果正确率较高(占96.07%)、大多数医疗机构(占96.43%)开展了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培训;但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适应证、皮试的意义、阳性/阴性预测值的意义、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用药等掌握程度较低。结论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实施情况不理想,医务人员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总结首次脑血管造影(DSA)呈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1例首次DSA呈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头颅CT检查均发现SAH,其中伴脑室内出血3例、硬膜下血肿1例。所有患者首次DSA均呈阴性,18例患者复查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脊髓动静脉畸形1例,余11例复查仍为阴性;3例患者拒绝复查DSA,其中1例出院后半月再出血死亡。18例复查DSA的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至8年,未发现再出血病例。结论 SAH患者首次造影存在假阴性可能,复查DSA对此类病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9.
摘要:目的 了解口腔医院护工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口腔医院护工锐器伤规范化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卫生部设计的《医务人员锐器伤筛查表》,对某院55名护工人员对过去1个月中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工锐器伤发生率为21.8%(12/55),发生密度为 0.47次/(人.月);年限≤1年的护工锐器伤发生率最高,为61.1%;接受过培训的护工锐器损伤发生率(18.5%)明显低于未培训的护士(39.3%)。结论 口腔医院护工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通过针对性预防和干预,可有效地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70.
参与式教学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口腔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1)确定学习目标。2)创设学习情境。3)分配任务、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互动解决。4)教师进行学习引导。5)学生上台讲授。6)教师小结。结果:建立和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进一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结论:参与式教学模式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但是,目前参与式教学方法还需要选择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