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4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规范治疗与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规范治疗对改善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自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有完整病案记录、随访资料和明确病理诊断的149例脑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参照2005年美国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的诊疗规范,以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脑胶质瘤单病种诊疗指引,将149例胶质瘤患者按照治疗情况分为规范治疗与不规范治疗两组,并对患者术后的生存状况及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规范治疗组为85个月和不规范治疗组为42个月,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规范治疗组为51个月,不规范治疗组为23个月,两组相较,均差异显著(P〈0.01)。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规范治疗组为66个月,不规范治疗组为33个月;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规范治疗组为32个月,不规范治疗组为13个月,两组相较,均差异显著(P〈0.01)。规范治疗组高、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一年、两年及五年生存率均高于不规范治疗组(P〈0.05)。治疗后规范治疗组患者KPS功能评分显著高于不规范治疗组(P〈0.01)。结论规范治疗能明显改善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所以在神经肿瘤医生中强调对胶质瘤的规范治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72.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mainly used for protect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gliomas. Methods Thirty - eight patients with gliomas were recruited to undergo DTI test and assess the status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liomas and adjacent white matter(WM) tracts, DTI can be classfied as the following types : type Ⅰ - displacement; type Ⅱ - Infiltration; type Ⅲ - Disruption.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s before surgery were compared in three groups,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s after surgery was also compared in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14 cases in type Ⅰ , 16 cases in type Ⅱ, and 8 cases in type Ⅲ.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TI types and preoperative neurological functions, as well as between DTI types and the change of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al functions ( P < 0. 05 ). Conclusions DTI allows to visualizate the relationships of gliomas and adjacent WM tracts, which represent the different growth patterns of gliomas. It is useful for neurosurgeons to select suitable surgical approaches and determine appropriate extent of resection.  相似文献   
73.
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生长缓慢、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细胞的良性肿瘤。后纵隔、腹膜后、肾上腺髓质是最为常见的发病部位。椎管内神经节细胞瘤较为少见,常见于颈椎和胸椎,而腰骶椎非常少见。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应规律随访。若肿瘤残留,可发生恶变,术后放疗和化疗效果不明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收治1例经病理证实的位于腰5-骶1椎管内、椎间孔区的神经节细胞瘤。采用后正中入路全切肿瘤。术后3个月复查磁共振未见肿瘤残余或复发。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L(CD137L)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BBL在82例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性别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正常3例脑组织标本未见4-1BBL表达。82例胶质瘤标本31例4-1BBL阳性,阳性表达率为37.8%。统计学提示组织标本中4-1BBL表达与病理级别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有关(P0.05),4-1BBL阳性患者生存期更长(P0.05)。结论:4-1BBL在部分胶质瘤组织中有表达,其表达对判断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中颅窝底肿瘤显微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处理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显微手术治疗中颅窝底肿瘤12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获完整随访115例.结果 翼点入路手术共68例,全切60例;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50例,全切44例;单鼻孔蝶窦联合翼点入路2例,全切1例;额下入路3例,全切1例;额颞入路3例,均全切;颅眶颧联合入路2例,均次全切除.随访115例资料中,89例未见复发,14例经放疗,化疗,再次手术等治疗至今得以长期生存,6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合理地选择术式,术中娴熟应用显微手术技巧,及术后合理处理,有利于提高中颅窝底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7.
背景与目的:星形细胞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难治性肿瘤,约占神经上皮肿瘤的75%,具有发生率高、残废率高、复发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对星形细胞瘤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提高其疗效的希望和努力方向.本研究对6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行个体化显微手术治疗,术后依据肿瘤特点和病理级别行个体化辅助放/化疗,以探讨个体化综合治疗星形细胞瘤的效果.方法:研究组6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1)个体化显微手术;(2)个体化放疗;(3)个体化化疗(参考药敏实验).对照组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治疗模式为:常规手术+局部外放疗+BCNU化疗.研究组62例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为星形细胞瘤Ⅱ级19例、Ⅲ级32例、Ⅳ级11例;接受局部外放疗59例、接受化疗46例.对照组5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为星形细胞瘤Ⅱ级13例、Ⅲ级28例、Ⅳ级9例;接受BCNU化疗+局部外放疗的31例、接受局部外放疗+BCNU化疗的19例.平均随访25.8月,以影像学结果、KPS评分和生存率判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肿瘤全切率为67.7%,对照组肿瘤全切率为58.0%;采用两种治疗模式治疗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KPS评分和生存率无显著差异;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采用个体化治疗模式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2年预期生存率研究组Ⅲ级为93.7%,Ⅳ级为36.3%;对照组Ⅲ级为67.5%,Ⅳ级为22.2%;研究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Ⅳ级星形细胞瘤,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18.7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2.8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个体化显微手术可提高星形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为手术后辅助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个体化放/化疗可增加治疗的针对性,避免无效或有害的辅助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提高星形细胞瘤、特别是恶性星形细胞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8.
柯超  张湘衡  王翦  赛克  陈忠平  牟永告 《广东医学》2016,(11):1637-1639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肿瘤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依据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CAM)标准诊断谵妄。收集脑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临床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结果,评估脑肿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共有16例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谵妄,所有患者年龄均大于70岁,70岁以上脑肿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2.1%。与非谵妄者比较,谵妄者术前头颅MRI显示明显的脑缺血改变,术后第1天谵妄者比非谵妄者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结论老年脑肿瘤患者术前多灶性脑缺血改变及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下降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保证足够的脑血流灌注从而降低术后谵妄发生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9.
背景与目的:恶性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最常见的成人原发性脑肿瘤,预后仍不理想。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脑肿瘤干细胞是GBM进展及治疗耐受的主要原因,只有针对脑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才能更加有效的治疗GBM。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WP1193在体外对脑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从新鲜手术切除的GBM标本中,分离、培养及鉴定脑肿瘤干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WP1193给药后,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使用神经球形成实验评估WP1193对GBM干细胞形成神经球能力的影响。利用RT-PCR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WP1193对CD133阳性细胞的影响。采用MTS及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WP1193对GBM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AnnexinV流式细胞术分析WP1193对GBM干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结果:WP1193抑制GBM干细胞STAT3磷酸化及下游基因的表达。WP1193有效抑制GBM干细胞形成神经球的能力及增殖,并可将细胞阻滞于G1期。WP1193在体外通过改变Bax/Bcl-2比例诱导GBM干细胞凋亡。结论:WP1193通过抑制STAT3信号转导通路,有效的抑制GBM干细胞的增殖及形成神经球的能力,并能诱导凋亡。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可作为GBM干细胞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0.
放射性脑坏死及第二肿瘤是鼻咽癌放疗后的远期并发症。多数情况下,根据临床病史及典型的影像学检查,其鉴别并不困难。我院收治1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坏死患者,其右颞部占位在临床发展及影像学表现上与第二肿瘤十分相似,术前被诊断为"右颞部脑膜瘤",而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放射性脑坏死。本文就此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