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210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3篇
  1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91.
目的:建立HPLC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胡黄连提取物中的10个成分,验证该方法在胡黄连质量分析中应用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Sepax HP-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 -1,检测波长294 nm,柱温30℃。以胡黄连苷Ⅱ为内参物,建立该成分与云杉苷、草夹竹桃苷、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Ⅲ、胡黄连苷Ⅳ、黄金树苷、米内苷、6-阿魏酸梓醇、藏黄连苷B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同时用外标法进行测定。比较2种测定结果,评价一测多评法在胡黄连中应用的准确性及科学性。结果:10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8.0%~102.0%,相对校正因子耐用性良好;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3批胡黄连提取物中10个成分含量,2种测定方法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以胡黄连苷Ⅱ为内标同时测定其多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92.
外固定架在膝及小腿血管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膝、小腿血管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208例(234侧)膝及小腿血管损伤患者资料,男192例(217侧),女16例(17侧);年龄14~67岁,平均39.6岁。损伤血管:腘动脉84例(86侧),胫前动脉36例(46侧),胫后动脉41例(49侧),胫前后动脉47例(53侧)。伤肢远端完全缺血129例(141侧),不完全缺血79例(93侧)。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采用AO通用外固定架164例,创生镶嵌式外固定架37例,组合式外固定器7例。血管采用直接或大隐静脉桥接吻合。创面采用一期包扎、植皮、皮瓣移植和VSD负压吸引治疗。结果 194例保肢成功, 14例因伤肢毁损严重及全身情况差于术后2~4 d截肢。术后43例患者创面自行愈合,127例二期行手术清创植皮或皮瓣治疗,24例一期行游离皮片或皮瓣移植覆盖。148例获得8个月~3年的完整随访,其中6例因患肢功能严重受限且伴发骨髓炎而自愿要求截肢。拆除外固定架时间1~18个月,平均7.2个月。102例骨折获得愈合,时间为3~13个月,平均5.6个月;40例出现骨折不愈合、骨缺损,行骨折内固定+植骨术或骨段滑移术,骨折均愈合。结论 外固定架具有固定可靠,可在短时间内复位骨折,减少肢体缺血时间等优点,利于膝、小腿血管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93.
患者,女,69岁,因突发意识不清半小时就诊。患者在户外活动时,突然跌倒,随之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口唇紫绀,小便失禁,被路人抬入我院。患者起病急,发病迅猛,病情危重。入院查体:T 35.8℃,P 82次/min,R 23次/min,BP 17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深昏迷状态,面色、口唇甲床紫绀,  相似文献   
694.
探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类似现代医学肾小球肾炎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候的病因病机论述及理法方药特点。  相似文献   
695.
目的观察西洋参对失神经大鼠骨骼肌MuRF-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延缓失神经骨骼肌的作用机制。方法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神经组(A组,6只)、失神经组(B组,24只)、西洋参组(c组,24只)。取各组不同时段右小腿腓肠肌,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MuRF-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失神经组MuRF-1mRNA和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假神经组(P〈0.01),且在失神经第2d达到峰值,而后缓慢下降,28d基本达到正常水平;而西洋参组MuRF-1的mRNA和蛋白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失神经组(P〈0.01)。结论西洋参能通过减少MuRF-1的表达而延缓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696.
王鹏飞  焦艳梅  朱焕章  吴昊 《北京医学》2010,32(12):972-974
目的对PCR扩增潜伏HIV-1DNA序列的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方法收集30例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6~12个月的HIV-1感染者抗凝血标本,分别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高度纯化的CD4+T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HIV-1env的C2-V5区,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并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同一患者PBMC纯化CD4+T细胞标本扩增HIV-1env基因C2-V5区的效率(93.3%)明显高于直接从PBMC标本扩增该目的片段的效率(10.0%)。结论 PBMC纯化CD4+T细胞后,再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可提高扩增潜伏HIV-1DNA序列的效率。  相似文献   
697.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典型特征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是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动脉弹性减退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更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替代终点(surrogate endpoint)之一。  相似文献   
698.
目的比较重度腹部枪伤伴失血性休克行损伤控制手术与传统一期手术对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雌性本地杂种猪腹部枪伤及放血后建立肠袢多处伤及失血性休克模型后,32只动物随机分为2组(n=16):传统手术组(CS组)和损伤控制组(DCS组)。经适量晶体液复苏后行剖腹探查。CS组行损伤肠管切除端端吻合、腹腔冲洗、确定性关腹;DCS组行肠管残端血管钳夹闭、结扎、腹腔冲洗、临时关腹。记录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小时尿量,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凝血指标等。术后6h,每组处死6只动物,取心肌、肺、小肠和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10只动物用于观察创伤后24h生存率。结果两组间失血量、平均动脉压(MAP)无明显差异(P=0.05);与CS组比较,DCS组的手术时间(1.1±0.2hvs2.4±0.3h,P<0.01)短、输液量(3204±254mlvs3756±313ml)少(P<0.05)、小时尿量多、心率慢,酸中毒和凝血障碍较轻。DCS组的组织损伤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较CS组更低。尽管DCS组创伤后24h生存率(80%)的数值高于CS组(50%),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75)。结论损伤控制手术较传统手术的手术时间短、输液量少,能更快纠正酸中毒、凝血障碍和低体温,避免进一步加重休克复苏后的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维护多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699.
目的探讨经导管植入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者38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22例,室间隔缺损6例,术中行即刻造影和/或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5~7d和半年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其手术安全性、术中和术后疗效。结果38例中37例治疗后即刻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7.4%(37/38)。残余分流1例,即刻完全封堵率为97.3%(36/37),无一例急症手术或死亡。一过性Ⅱ°房室传导阻滞为7.9%(3/38)。术后5~7d复查1例残余分流仍存在,半年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创伤小,病死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00.
急性应激障碍多由精神刺激引起,常常有强烈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引起急性焦虑反应、血管迷走反应和过度换气综合征,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低血糖反应、嗜铬细胞瘤等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我们根据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病例,分析一下本病的常见表现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