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IL-10水平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1例败血症新生儿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收治的30例非败血症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及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均行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检测。统计分析各组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并统计各指标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对照组血清MCP-1、IL-8、IL-10水平及中性粒细胞CD64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血清MCP-1、IL-8、IL-10水平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敏感度为96.77%(30/31),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漏诊率为3.23%(1/31),低于各指标单一诊断(P0.05)。结论败血症新生儿血清IL-10、IL-8、MCP-1水平及中性粒细胞CD64较健康者及非败血症感染者高,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可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为探索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aeasrean scar pregnancy,CSP)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对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F)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刮宫术进行比较。方法 自2004年3月至2010年8月,从3个临床中心收集患者58例,分为研究组(MTX动脉内注射+UAE+宫腹腔镜联合手术)25例和对照组(MTX动脉内注射+UAE+刮宫术)33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单次手术清除率,术中并发症(大量出血、子宫破裂)、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单次手术清除率为100%,术中平均出血量78.0 mL。对照组除1例因子宫穿孔行全子宫切除外,其余经单次或多次刮宫术后获治,单次手术清除率为82% (P=0.024),平均累计出血量258.5 mL (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平均为6.5天,对照组为8.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血β hCG恢复正常时间方面,研究组平均为19.6天,对照组为29.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生活质量方面,研究组患者的下腹疼痛、术后阴道流血和月经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作为CSP双侧UAE术后的一种后继治疗措施,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中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IMP-2阳性表达率为64.52%。TIMP-2阳性表达率在≤50岁年龄组(51.52%)比〉50岁患者年龄组阳性率(79.31%)明显偏低(P〈0.05)。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表达率(71.15%)明显高于导管内癌局部浸润的阳性表达率(30.00%)(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8.38%)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44.00%)(P〈0.05)。TIMP-2阳性表达与癌的左右乳分布及临床分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TIMP-2表达降低,可能促进了乳腺癌的浸润进展及转移,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研治将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不同的主动脉根部脉压变化程度对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制作家兔心衰模型的影响。方法:该模型采用刺破主动脉瓣使主动脉根部脉压升高来造成超容量负荷,两周后缩窄腹主动脉制造超压力负荷。59只家兔按主动脉根部脉压升高程度的不同分为4组:A组(50%~99%)(n=34),B组(100%~199%)(n=15),C组(200%)(n=4),D组(对照组)(n=6)。8周时行心脏多普勒检测。结果:(I)c组家兔在10周内全部死亡;(2)与D组相比,8周时超声显示A、B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明显增大,射血分数均显著降低;(3)8周后B组死亡数增加。结论:(1)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复制心衰模型时,脉压增大范围应该控制在50%~200%之间;(2)8周时即可成功复制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的慢性心衰模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HSP90α、CD44v6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为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9 3例进展期胃癌及其5 6例淋巴结转移癌中HSP90α、CD44v6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结果:HSP90α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84%(51/93)、66.07%(37/56).HSP90α在胃癌中表达分别与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CD44v6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54%(47/93)、73.21%(41/56),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分别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中HSP90α、CD44v6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患者可能预后较差,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6.
癫痫病的防治工作一直是个难点,自2011年7月份始,泰安市采取苯巴比妥干扰治疗的方法防治癫痫病,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院于2011.7—2012.7共诊治管理癫痫病患者9人,定期免费发放苯巴比妥,定期随诊,疗效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建档管理通过排查筛选我院对全镇9例癫痫病患者进行了统一管理,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免费发药,定期随诊,网络信息录入等。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NS-398对食管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培养食管癌Eca-109和TE-13细胞,以不同浓度NS-398(5,10,20,40,80 μmol/L)处理24,48,72 h.采用四甲基唑蓝法(MTT)检测NS-398对Eca-109和TE-1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及COX-2,Bcl-2,Bax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2种细胞凋亡情况;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NS-398可抑制2种细胞的生长,并随药物浓度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逐渐增高,并使2种细胞产生的PGE2明显降低.NS-398使2种细胞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S期细胞显著减少(Eca-109:F=22.39,P<0.01;TE-13:F=46.99,P<0.01),并引起了明显的细胞凋亡.NS-398使2种细胞COX-2和Bcl-2表达显著减少,而Bax表达显著增高.COX-2和Bcl-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Eca-109:r=0.925,P<0.01;TE-13:r=0.925,P<0.01),COX-2和Bax表达呈显著负相关(Eca-109:r=-0.937,P<0.01;TE-13:r=-0.703,P<0.01)、Bax和bcl-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Eca-109:r=-0.926,P<0.01;TE-13:r=-0.753,P<0.01).结论:NS-398可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并可诱导其凋亡,应用COX-2选择性抑制剂对食管癌进行化学预防或辅助治疗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48.
本文报道2012年2月使用分支型覆膜支架成功治疗1例腹主动脉瘤同时伴有双侧髂动脉瘤病例。术后1个月复查,动脉瘤隔绝良好,腹主动脉和双髂动脉瘤腔内均形成血栓,无内漏发生,支架形态位置良好,左侧髂内动脉血流通畅。  相似文献   
49.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髂外动脉闭塞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2月,收治1例57岁髂外动脉硬化闭塞症男性患者。患者双下肢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造影示左髂外动脉闭塞,右髂总动脉狭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左侧0.59,右侧0.54。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髂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术后人工血管通畅,吻合口无漏血,患者跛行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周左侧ABI增加至1.09;术后1个月血管造影显示血管通畅。结论腹腔镜下主-髂动脉重建既保留开腹动脉旁路移植效果好的特点,又具有腔内支架成形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措施。方法 2001年7月~2011年6月98例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96例,腹主动脉夹层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89例,慢性9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83例,外科手术修复1例,保守治疗10例,术前夹层动脉瘤突然破裂死亡4例。采用直型带膜支架修复80例,分支带膜支架修复3例。杂交手术7例,先行右腋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5例,行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2例。保守治疗的10例中,4例经1周治疗痊愈。9例慢性主动脉夹层发现夹层不断扩大,采取腔内修复治疗。结果 83例腔内修复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2.4%(2/83),死亡原因:1例术后1周因心包填塞(尸检结果),1例为不明原因于术后第2天死亡,考虑为其他位置再次破裂所致;余81例术后恢复良好,无脑卒中发生。腔内手术发生Ⅰ型内漏14例(16.9%);81例出院时夹层内血栓形成69例,12例夹层中仍可见部分血流。保守治疗的10例,6例显示夹层内血栓形成,其余变化不大。84例随访2~121个月,平均36.5月,随访率91.3%(84/92),其中TEVAR随访75例,保守治疗随访8例,外科手术随访1例:1例腔内修复术后3个月胸降主动脉再次破裂死亡,2例Ⅰ型内漏存在,夹层不断扩大,再次放置带膜支架后消失,其余病例情况良好。结论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要积极,TEVAR为首选,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应注意随访,必要时采用TEVAR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