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7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汶川地震灾区灾民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灾区居民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灾后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整群分层抽样随机抽取≥16岁灾区民众14189人,以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筛查,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IV),以SCID-I/P定式检查问卷确诊。[结果]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为0.81%(95%CI=0.66%~0.96%),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60~79岁组患病率最高;地震中受伤、房屋受损严重、财产损失大,地震后家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地震后未得到心理救助等因素是地震后睡眠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汶川地震后灾区睡眠障碍的患者较多,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需要进一步完善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了解中国汶川5·12地震后重灾区居民的重性抑郁障碍患病率、患者的人口学和社会文化特征及患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人群14 503人,以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为筛选工具,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版(SCID-Ⅰ/P)为调查诊断工具.结果 重性抑郁障碍现患180例,时点患病率为1.27%,终生患病率为1.36%;女性(OR=1.56,95%CI:1.136~2.143,P<0.05)、合并躯体疾病(OR=4.02,95%CI:2.75~5.90,P<0.05)、地震中受伤(OR=3.29,95%CI:1.92~5.65,P<0.05)、财产损失(其中10万~20万元OR=2.09,95%CI:1.18~3.69,P<0.05;>20万元OR=2.54,95%CI:1.38~4.68,P<0.05)、家人去世或失踪(OR=3.79,95%CI:2.08~6.89,P<0.05)以及中年人群(OR=2.31,95%CI:1.38~3.86,P<0.05)为危险因素.有职业为保护性因素(OR=0.60,95%CI:0.43~0.83,P<0.05).结论 重性抑郁障碍是目前地震灾区较为多发的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53.
汶川大地震灾区儿童青少年的地震经历与抑郁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5·12汶川大地震后4周灾区8-16岁儿童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地震发生后4周,使用儿童自评的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调查了1923名来自于地震灾区和受地震影响地区儿童青少年的情绪状况。结果:1923名儿童青少年中DSRSC总分大于或等于划界分者572人,占总人数的29.7%。直接受地震灾害累及地区的儿童青少年抑郁得分高于受地震影响地区儿童青少年;女性儿童青少年的抑郁得分高于男性;地震灾区儿童青少年的DSRSC总分与年龄,震后被转移至安全地点的时间,家人、老师/同学在地震中的情况呈正相关。结论:汶川大地震对儿童青少年的情绪状况具有影响。地震后,儿童青少年的情绪状况还受到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阳性症状为主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多导睡眠图(PSG)模式,并观察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PSG的影响.方法:对15例以阳性症状为主和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2次的PSG检查,给其中10例服用利培酮治疗6周,观察用药后PSG的变化,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睡眠进程紊乱以及睡眠阶段3,4比例下降,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以阴性闰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前者有更低的睡眠阶段2比例,用利培酮治疗后,睡眠进程指标改善,睡眠阶段2的时间和比例增加,REM睡眠潜伏期增加,REM强度减少.结论: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更低的睡眠阶段2比例可能与该组患者的高警觉性有关.睡眠阶段3,4缺陷可能是一个素质标记,而部分患者REM睡眠指标异常可能是一个状态标记.  相似文献   
55.
神经发育危险因素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危险因素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前分裂样及分裂型特质量表(PSST)和病前社会适应量表(PSA),对166个家系中的3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307名正常同胞(对照组)进行评定和病例-对照研究,并将所有研究对象以PSST和PSA评分按照1/3位数划分为高分组、中分组、低分组进行比较。对两组神经发育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经病例-对照分析,高热惊厥及婴幼儿期患严重疾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比数比(OR)值分别为6.05和2.64,P值为0.02和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亦提示这两个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高热惊厥的OR=4.7,P=0.06,婴幼儿期患严重疾病的OR=2.7,P=0.02)。(2)高热惊厥、婴幼儿期患严重疾病与PSST和/或PSA高分数有一定关系。PSST及PSA的高分和中分者患精神分裂症的机会较低分者增加(P<0.001)。结论高热惊厥及婴幼儿期患严重疾病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这两个因素可能与儿童、青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P30 0 是否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遗传标记。方法 对 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 83名父母和 12 0名正常人进行视觉P30 0 的检查 ;探索患者组和亲属组的COMT 15 8(Met/Val)基因频率与P30 0 的改变有无相关性。结果 ①患者组P30 0 的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和P <0 0 2 ) ;②与对照组比较 ,亲属组P30 0 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 ,但结果不具显著性 (P <0 15和P <0 2 7) ;③未发现P30 0 与COMT 15 8(Met/Val)基因多态性之间相关联。结论 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P30 0 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 ;但未能发现P30 0 作为遗传标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7.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海马代谢的磁共振质子波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双侧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的代谢特点.方法 运用1H-MRS成像系统检测1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1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双侧海马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及肌酸(Cr)4种代谢产物,分别计算双侧NAA/Cr、Cho/Cr及mI/Cr.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偏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对照组左侧海马NAA/Cr(1.43±0.19),明显高于右侧(1.21±0.10),P<0.01.患者组双侧海马NAA/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海马NAA/Cr(1.44±0.31),明显高于对照组(1.21±0.10),P<0.01.未发现患者组海马的任何代谢指标与病程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的相关性(P>0.05).结论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右侧海马代谢增强,双侧海马NAA/Cr不对称性消失.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了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将分裂样特质作为"内表型"进行遗传学分析,研究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脯氨酸脱氢酶(PRODH)、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与分裂样特质的相关性,为寻找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候选基因提供资料。方法: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作为限制因素,在成都市5城区随机抽取了465名健康成年人纳入研究,采用分裂样人格问卷(SPQ)进行人格评定。用SPSS11.0软件对入组者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与SPQ相关得分进行回归分析。采用QTPHASE软件分别对COMT(rs4680G/A、rs165599G/A)、PRODH(1852G/A、1945G/A)、BDNF(rs6265)基因和SPQ的相关得分进行等位基因、单倍型的定量相关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基因型与分裂样特质的相关分析。结果:受教育年限与SPQ的7个亚量表分(牵连观念、奇怪的信念或怪异的思维除外)、3个因子分和总分均存在相关性得分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减少。多重检验校正前COMTrs4680G/A与怪异言语(配对等位基因P=0.04;配对基因型P=0.049)、多疑亚量表(配对基因型P=0.024)均存在相关;BDNFrs6265与因子2人际关系存在相关(配对基因型P=0.027)。多重检验校正后则上述相关性消失。另外,仅在男性个体中发现COMTrs4680G/A与SPQ总分、瓦解因子、情感狭窄亚量表相关。结论:COMTrs4680G/A可能与男性分裂样特质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9.
患者 ,女性 ,38岁 ,已婚 ,大专文化 ,教师 ,住院号 61 7456。因耳鸣 7天后耳聋 7天。曾在当地县医院五官科就诊 ,服药治疗无效 ,进一步来我院就诊。经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医生体检、声阻抗、听诱发电位检查未发现异常 ,而电测听显示双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诊断“功能性耳聋”。转入精神科住院治疗。入院后 ,患者丈夫提供病史 ,反应患者病前人格特征争强好胜 ,好面子 ,但未反应出病前有心理社会因素。患者也表示病前没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入院后体检 :除“耳聋”外未发现异常 ,患者能通过书写与手势叙述病情 ,对自己的病情无焦急的表现 ,情绪平…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的随机对照实验,干预措施为认知行为疗法。严格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4进行数据分析。使用标准化均数差计算试验的效应大小,并用I2检验评估样本的异质性。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共计1035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缓解医学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SMD=-0.33(n=1035,CI=-0.45-0.20),P<0.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对医学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产生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