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297篇
内科学   151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41篇
外科学   151篇
综合类   492篇
预防医学   222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65篇
  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支撑喉内窥镜下喉吸引旋切技术对保留发音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喉吸引旋切微创术的安全、精确、有效快速性能及在保留喉部结构完整及发音功能方面的特征。方法 将特殊定制的喉吸引旋切刀应用于喉常见疾病的住院患23例,在支撑喉内窥镜数字成像系统的监视下,用动力系统驱动喉吸引旋切刀切除喉部病灶,从而完成手术,并对手术前后的电子喉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手术时间较传统方法或喉显微镜下手术明显缩短,手术视野始终保持清晰,切割范围小而精确,随访23例患喉发音功能恢复良好或保留了发音功能。结论 在支持喉内窥镜数字威像系统监视下,喉吸引旋切技术简单、安全实用,在发音外科保留患喉功能方面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2.
1病例资料女,38岁。因反复中上腹部疼痛不适2年,复发加重半个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B超检查示胆结石、胆囊炎。术前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手术采取右侧肋缘下切口,打开腹腔见胆囊壁水肿、增厚,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胆囊内有2粒约2.0 cm×1.5 cm×1.5 cm大小的结石,胆汁黏稠,胆总管轻度扩张,弹性好,内未触及结石及包块。行胆囊切除术,并在胆囊床置引流管1根。术后1天患者无不适,引流管未引出液体。术后第2天引流管仍未引出液体,换药时拔出引流管后从腹壁切口持续溢出胆汁约30…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检测食管壁外侧支静脉在食管静脉曲张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在食管静脉套扎(EVL)前进行常规胃镜检查,记录食管静脉曲张分级;然后用UM—3R超声成像系统中的20MHz微探头进行食管下段超声检查,记录食管周围静脉、旁静脉的曲张程度以及穿静脉的有无及类型。结果:35例患者中有30例检测到周围静脉(85.7%),27例检测到旁静脉(77.1%)。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分级越高,周围静脉曲张越严重(P<0.05);静脉曲张分级和旁静脉的严重程度之间无统计意义。26例患者检测到穿静脉(74.3%),曲张静脉分级越高,穿静脉显示率越率。结论:食管壁外侧支静脉在食管静脉曲张形成中均起作用,其中食管周围静脉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以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齐拉西酮抗精神病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措施,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生活质量,同时比较2组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各项指标、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时PANSS评分、GQOLI-74评分和代谢指标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2组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异常比例均降低,其中干预组各项指标异常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6个月内干预组复发率10.00%(5例),再住院率8.00%(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6.00%(13例)和再住院率22.00%(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3.84,P0.05)。结论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55.
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5倍,且以女性为多。而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时以无症状性为多见,且后果较为严重。本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该病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6.
壮腰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壮腰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服壮腰活血汤配合腰椎牵引、超短波等治疗;对照组采取与治疗组相同的物理治疗方法。治疗2个疗程和疗程结束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壮腰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并且远期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57.
【目的】体外观察消旋羟蛋氨酸钙对人肾系膜细胞(HMC)的影响。【方法】10mM消旋羟蛋氨酸钙对HMC体外干预,检测干预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并采用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10mM消旋羟蛋氨酸钙干预HMC,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GFB1含量增加;细胞LDH表达水平没有改变;同时细胞出现增殖抑制。细胞流式分析发现,实验组干预后出现了细胞周期G1期阻滞并观测到了细胞凋亡。【结论】10mM的消旋羟蛋氨酸钙可以诱导TGF-β1的表达增加;同时诱导细胞周期G1阻滞并伴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滋养动脉检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滋养动脉供血情况,并与超声彩色多普勒进行比较。同时运用超声造影对肿块滋养动脉的供血方式及内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超声造影技术对肿块滋养动脉检出率(94.4%)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52.8%)(P〈0.05)。超声造影技术可将滋养动脉分为包绕型和分支型两型,分型的准确性为93.3%。随着肿块直径的增大,滋养动脉内径也常随之增大(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较好地显示原发性肝癌的滋养动脉,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9.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阳性模式一例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揭示临床实验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少(罕)见模式客观存在的规律,探讨和分析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阳性模式病例的临床转归情况以及血清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对象,用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步检测不同时段血清HBVDNA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血清学标志物,并进行血清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动态跟踪.结果 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段内,HBVM持续稳定在全阳性模式不变,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福隆)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早期应答虽不明显,但治疗至5个月后,随着病毒的阴转,HBeAg和HBeAb也逐步阴转,肝功能酶学指标逐步恢复正常,但HBsAg与HBsAb仍同时保留阳性.结论 HBVM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程中可呈现不同模式的组合,而不能简单的用"大三阳"、"小三阳"或15阳性等模式进行解释,应动态观察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以及编码的变化,有利于对乙型肝炎的诊治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60.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高血压病(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以寻求一种可靠、客观的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19例正常人和41例EH患者(伴心肌肥厚者19例和不伴心肌肥厚者22例)的血清I型前胶原(PC I)和Ⅱ型前胶原(PC Ⅱ)的浓度。用DTI法检测正常人及EH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Ea/Aa,并用二尖瓣血流多普勒法检测舒张期血流速度E、A及E/A,比较两种方法测值与血清I、Ⅱ型前胶原的相关性。结果:1.EH患者非左室肥厚(non—LVH)组及左室肥厚(LVH)组二尖瓣口血流参数、二尖瓣环DTI参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EH患者non—LVH组与LVH组间E、E/A无明显差别(P>0.05),但LVH组Ea、Ea/Aa明显低于non—LVH组(P<0.05);3.EH患者non—LVH组血清PC I、PC Ⅱ与E/A及Ea/Aa均呈负相关(r=—0.58P<0.01、r=—0.61P<0.01及r=—0.62P<0.01、r=—0.49P<0.05);而LVH组血清PC I、PCⅡ与Ea/Aa亦呈负相关(r=—0.50P<0.05、r=—0.55P<0.05),与E/A无明显相关(r=—0.41P>0.05、r=0.02P>0.05)。结论:DTI能更准确定量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的改变,DTI法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之比与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的血清PC I、PC Ⅱ浓度相关良好,有利于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判断,优于传统的二尖瓣口血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