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3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189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069篇
内科学   343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102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29篇
综合类   1571篇
预防医学   64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558篇
  5篇
中国医学   427篇
肿瘤学   1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3GCR-E.coli)、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3GCR-KP)等细菌耐药数据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分析细菌耐药特征的变化趋势,探讨灰色预测模型在细菌耐药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2014-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中MRSA、CRPA和CRAB、3GCR-E.coli、3GCR-KP等耐药率数据构建灰色预测GM (1,1)模型。用后验差比C值和小误差概率P值评估模型精度,用相对误差和级比偏差评估模型拟合效果,并用2019-2020年数据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最终根据模型对2021-2023年的耐药率进行预测。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GM (1,1)模型对MRSA、CRPA、CRAB、3GCR-E.coli和3GCR-KP等细菌耐药率预测效果较好,根据该模型预测到2023年其耐药率分别可降低至23.9%、15.2%、50.2%、43.8%、26.1%。结论 全国针对细菌耐药情况采取的控制措施取得明显成效,GM (1,1)模型对细菌耐药率预测效果较好,可在细菌耐药管理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究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心绞痛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6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接诊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从2022年1—6月接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按照性别、年龄(性别相同,年龄加减2岁)1∶1匹配对照组的原则选取3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胸痛中心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各项救治措施的建立时间、护理满意度及纠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心电图检查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以及完成院内专科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0,P=0.111)。观察组患者纠纷事件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14.29%(5/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5,P=0.426)。结论 与胸痛中心常规护理流程相比,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可加快各项救治措施的建立速度,缩短急诊科留置和转运至专科治疗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纠纷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新世女性群体颏孔位置、颏孔开口方向、下颌孔位置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特点,并探讨可能 存在的时代间变异。方法:对中国全新世201 例女性下颌骨的颏孔、下颌孔的体质特征进行分类和记录,然后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出现率统计及时代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所比较的性状在不同时代间的表现特点具有一 定相似性:颏孔位置主要在下颌第2 前臼齿(P4)下面,颏孔开口方向主要为“后上”,下颌孔位置( 水平方向) 主要为“下颌支中点之后”,下颌孔位置( 垂直方向)主要为“齿槽面之上”。同时,不同时代间也存在一些差异, 近代人群颏孔位置相对靠后、下颌孔位置相对较高。结论:从青铜铁器时代到近代,女性的颏孔位置有相对后移 趋势;这些变化可能与该时段内下颌骨尺寸变小有一定的相关性。下颌孔位置时代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林建树  邓远琼 《重庆医学》2022,51(3):475-478
目的 探讨早孕期绒毛膜隆起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进行早孕期超声检查的孕妇43136例,其中绒毛膜隆起病例87例,纳入绒毛膜隆起组,其余早孕期孕妇,剔除多胎妊娠和辅助生殖妊娠,抽取650例纳入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超声图像,对比两组孕妇早孕停育率与后续妊娠结局;将绒毛膜隆起组以病灶直径小于10 mm和大于或等于10 mm为标准分组,比较两组病例的妊娠结局.结果 绒毛膜隆起发生率为0.20%.87例绒毛膜隆起病例,早孕期停育17例(19.50%),46例绒毛膜隆起继续妊娠后续自然流产5例,占10.8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隆起组的胎儿畸形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隆起病灶的大小与早孕期停育和后续妊娠结局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绒毛膜隆起的发生率极低,可能是妊娠流产的危险因素,超声检查为绒毛膜隆起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根向复位瓣(Apically repositioned flap,ARF)技术重建对上颌后牙种植牙颊侧角化龈(Keratinized gingiva,KG)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上颌后牙种植牙颊侧KG狭窄或缺失患者(2019年1月~2021年3月),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48)、B组(n=48).B组通过常规种植方法治疗,A组通过ARF技术重建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前与术后30 d KG宽度和厚度、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30 d,A组总有效率、总满意度较B组高,KG宽度、厚度较B组优,GI、PLI评分及血清TNF-α、IL-1β水平较B组低(P<0.05).结论:上颌后牙种植牙颊侧KG狭窄或缺失患者应用ARF技术重建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牙周指数,促进KG厚度、宽度恢复,缓解炎性反应,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7.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L4/5单节段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指数恢复情况对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radiographic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rASD)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 年3月~2014年3月行L4/5节段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病例354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58例入组,将其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40岁,16例,A组)和中年组(41~60岁,42例,B组)。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L4/5椎间高度指数(intervertebral height index,IHI)、脊柱-骨盆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分析rAS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术中是否将IHI恢复至正常值范围,进一步将病例分为IHI恢复组(青年组与中年组分别为A1、B1组)和未恢复组(青年组与中年组分别为A2、B2组),比较各组rASD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9.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指标(VAS、ODI及JOA)均显著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发生rASD者23例(39.7%)。A1组无rASD发生(0/6),A2组共发生rASD发生1例(1/10,10%);B1组发生5例(5/16,31.25%),B2组发生17例(17/26,65.4%),两组间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1)。rASD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随访时间、术后L4/5的IHI及术后LL,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L4/5的IHI是显著的危险因素(OR=17.1,P<0.001)。结论:后路L4/5单节段融合术后,对于41~60岁的患者,术中将IHI恢复至正常值参考范围,可以减少rA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系统性考核为主的师资遴选体系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前期准备、培训、系统性考核实施与授权等步骤遴选出护理带教师资队伍参与日常护理带教,再通过自制“护理师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表”问卷分别对参与师资遴选者、管理者及同事、实习生三方分别进行调查,比较其对师资遴选体系应用前后的教师素质及带教质量的评价。结果 参与师资遴选者、管理者及同事、实习生三方均认为以系统性考核为主的师资遴选后的教师思想素质、个人能力、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均优于遴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系统性考核为主的师资遴选体系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效果良好,值得在实践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R-202-5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arcinoma,OSCC)细胞生长、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qPCR法检测OSCC细胞系(Tca8113和SCC-4)和口腔角质细胞HOK中miR-202-5p和T细胞核因子c3(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isoform c3,NFATc3)mRNA的表达水平;将miR-202-5p mimic或/和NFATc3过表达质粒转染入Tca8113和SCC-4细胞,用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转染对NFATc3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02-5p 对候选靶基因 NFATc3 的直接调控作用。结果:与正 常 口 腔 角 质 细 胞 HOK 相 比 ,miR-202-5p 在 OSCC 细胞Tca8113和SCC-4中呈低表达(均P<0.01),NFATc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升高(P<0.01)。在Tca8113细胞和SCC-4细胞中,过表达miR-202-5p可显著抑制细胞生长、集落形成、迁移、侵袭以及细胞中NFATc3表达(均P<0.01)。NFATc3被证实是miR-202-5p的靶基因,过表达NFATc3能逆转miR-202-5p对OSCC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miR-202-5p通过下调NFATc3表达发挥其肿瘤抑制功能,导致OSCC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后桩核修复在牙体缺损至龈下残根残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11月期间接收的牙体缺损至龈下残根残冠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直接桩核冠修复治疗,研究组接受牙冠延长术后桩核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观满意度、治疗前与治疗后龈沟液中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以及治疗前、治疗6周、3个月牙周状况[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14%(68/70),较对照组80.00%(56/70)高(P<0.05);治疗6周、3个月研究组PD浅于对照组,SBI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研究组NO、PGE2、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88.57%(62/70)对比,研究组美观满意度98.57%(69/70)明显较高(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后桩核修复应用于牙体缺损至龈下残根残冠患者中,可增强治疗效果,改善牙周恢复状况,减轻龈沟液中炎性因子,并提高美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