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94篇
  免费   2968篇
  国内免费   1639篇
耳鼻咽喉   217篇
儿科学   506篇
妇产科学   133篇
基础医学   1668篇
口腔科学   488篇
临床医学   3314篇
内科学   2476篇
皮肤病学   218篇
神经病学   613篇
特种医学   1131篇
外科学   2068篇
综合类   7357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3116篇
眼科学   286篇
药学   3422篇
  61篇
中国医学   2720篇
肿瘤学   1497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365篇
  2022年   960篇
  2021年   1207篇
  2020年   1066篇
  2019年   536篇
  2018年   592篇
  2017年   746篇
  2016年   610篇
  2015年   1136篇
  2014年   1389篇
  2013年   1787篇
  2012年   2616篇
  2011年   2690篇
  2010年   2418篇
  2009年   2096篇
  2008年   2150篇
  2007年   2016篇
  2006年   1708篇
  2005年   1335篇
  2004年   946篇
  2003年   777篇
  2002年   593篇
  2001年   574篇
  2000年   434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异丙酚作为一种短效、快速的静脉全麻药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同时,作为一种镇静-催眠药,它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对记忆造成短期或长期的干扰。探讨异丙酚对记忆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确定其是否会对患者记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还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全身麻醉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中m型钙激活蛋白酶(m-calpain)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丙泊酚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4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体重2.1~2.3 kg,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8只.实验结束取缺血区心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m-calpain的表达,Motic 6.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处理,采集平均光密度值(AO值)进行统计分析;Annexin Ⅴ-PI双染色法、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 Sham组心肌组织中m-calpain低表达,Annexin Ⅴ-PI双染色法、TUNEL染色检测有少量凋亡细胞;与Sham组比较,P组、I-R组m-calpain表达增加(P<0.05),Annexin Ⅴ-PI双染色检测早期凋亡细胞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增加(P<0.05);与I-R组比较,P组m-calpain表达下降(P<0.05),Annexin Ⅴ-PI双染色检测早期凋亡心肌细胞减少(P<0.05)、TUNEL阳性细胞减少(P<0.05).结论 丙泊酚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m-calpain的激活,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3.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5例患儿(6~14岁)36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LASIK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随访。结果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 keratoscope reading,Sim k)的等效值和球镜屈光度LASIK术后第1个月较术前分别平均减少6.75D和8.30D,术后3个月之内均表现一定的回退,术后3~6个月部分回退,6~12个月趋于稳定。Simk的差值与柱镜屈光度的变化相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各阶段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切削区角膜地形图的形态以平滑型居高术后偏心切削占55.56%。结论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研究微囊化后的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移植疗效。方法原代培养RPE 并传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多巴胺(dopamine, DA)和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 HVA)的含量,ELISA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的含量。用高压静电成囊装置制备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细胞。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6-OHDA)毁损内侧前脑束 (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建立 SD 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立体定向移植 RPE+ 微囊,检验旋转实验、免疫组化和脑内生化的变化。结果 RPE 培养上清液中DA、HVA、BDNF、GDNF 的含量稳定,微囊化后细胞长期存活,活性没有明显变化。6-OHDA毁损MFB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成模率为83%。移植微囊化的RPE后有效率为33%。结论猪 RPE 体外培养生长旺盛,持续分泌 DA、BDNF 和 GNDF,微囊化不影响其分泌功能。RPE 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调查70岁以上老年军人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情严重程度及预防治疗情况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定居成都市军队干休所师以上、70岁以上离休干部以往确诊为COPD、目前仍存活的330例患者进行群体调查,对已经死亡的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OPD发病率为18.9%,平均病程15年,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50~69岁,均有吸烟史,88.8%的患者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生活质量比较差的78例(23.6%),生活质量极差的9例(2.7%)。COPD分级,Ⅰ级(轻度)65例(19.7%),Ⅱ级(中度)166例(50.3%),Ⅲ级(重度)99例(30%)。需长期药物及家庭氧疗的39例(11.8%),需长期住院的9例(2.7%)。结论成都市70岁以上的军队离休干部的COPD发病率高于一般老年人群,吸烟是COPD的最危险因素,COPD仍然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注重缓解期的防治是减少反复发作、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肺功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6.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肿瘤上极距胸廓入口下方≤3cm)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2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食管癌根治术122例,姑息切除术15例,总手术切除率为96.5%,探查术5例。主要重建手术术式包括:单纯剥脱胃代食管术、结肠代食管术、空肠代食管术、胸大肌皮瓣重建术;右胸-上腹-颈三切口胃代食管术、全喉切除+胃代食管术、管胃代食管术,左胸-颈两切口、胃代食管术。结果住院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结肠坏死致严重感染,1例姑息切除后胃气管漏致肺部感染,1例胃大量反流误吸。9例患者食管上切端发现癌残留。8例颈段食管癌和21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主要包括空肠坏死、结肠坏死、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吞咽功能障碍、食管反流。随访117例,随访率85.4%(117/137),随访时间1~5年;失访20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8%和31%。Ⅰ、Ⅱ、Ⅲ、Ⅳ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61.2%,25.0%和5.0%。结论颈段和肿瘤上极距胸廓入口下方≤3cm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在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术后功能保留和恢复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7.
火把花根片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火把花根片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建立哮喘豚鼠动物模型。豚鼠17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8只)和火把花根组(9只)。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I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及蛋白浓度,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厚度及腺体厚度。结果 火把花根组BAIF细胞总数、嗜酸性较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数量及蛋白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图像分析表明火把花根组气道壁厚度及腺体厚度均较对照组减低(P<0.01)。结论 火把花根片可抑制哮喘豚鼠的气道慢性炎症,对支气管哮喘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8.
基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短时给药对垂体的激发作用引起血清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升高有利于增加卵泡募集,而长期给药导致垂体局部受体脱敏与消耗而有效地抑制排卵前LH峰出现和降低卵泡晚期血清LH水平,从而减少卵泡过早黄素化和取消周期、改善卵子质量  相似文献   
139.
肺腺癌经支气管肺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肺腺癌经支气管播散肺转移的CT表现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为腺癌或细支气管肺泡癌经支气管肺转移患者的CT表现,重点关注病变的发展特点。结果15例肺癌患者在CT上原发病灶均为实变型肺癌,在同侧或对侧肺内出现多发性、与支气管分布有明确相关的病灶,胸膜不受累。在初诊的CT上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结节5例、树芽征7例、腺泡结节2例、磨玻璃影10例和实变13例,其中5例仅有小叶中心结节(单一型),10例为多种形态病变共存(复合型),曾全部被误诊为结核或炎症,经抗结核或抗炎治疗无效。在平均4个月的CT随访中,单一型转移者进展缓慢,结节融合形成边界相对清晰的实变影;初诊为复合型的病变恶化较快。结论肺腺癌经支气管转移的CT表现有一定规律,但诊断仍须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以区别于结核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0.
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1例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均为肿瘤切除后盆腔、腹腔接受放射治疗所致,从放疗结束到肠梗阻症状出现的时间为(11.9±22.6)个月。分别采用了保守治疗(方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消化液分泌、营养支持、灌肠、补液、对症等,对于有感染征象的患者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及短路手术。2例患者因肿瘤广泛转移未行有效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因腹腔出血死亡,48例患者得到治愈,治愈率达94.1%。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肠管损伤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