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和肽素的变化,探讨缬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湖南株洲凯德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9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缬沙坦,n=50)和对照组(仅常规治疗,n=49),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血浆NT-proBNP、和肽素水平及心室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治疗6个月与1个月比较,血浆NT-proBNP及和肽素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6个月的血浆NT-proBNP、和肽素水平与同时间段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LVESD及LVEDD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均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抑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和肽素的分泌,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的心肌胶原纤维合成指标以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AMI患者发病后第5天,15天,30天,90天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超声测定AMI患者出院前,第90天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A)的比值,将第90天的E/A比值与血肖PICP和PⅢNP水平作相关分析。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MI发病后第5天,15天,30天,90天的LVED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LVEF和E/A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90天的E/A比值与血清PICP和PⅢNP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AMI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3个月以上,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与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
经导管射频电消融治疗左侧隐匿性旁路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附属湘雅医院心内科夏斌赞,欧淑琪,蒲晓群,李传昶,邓金华关键词心动过速,室上性;消蚀术,射频;治疗应用射频电消融术(RFCA)是近年来用于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一种新技术。我院收...  相似文献   
24.
1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进行早期血运重建,11例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血流为TIMI3级,残留狭窄15.5±8.8%,1例并发血管内膜夹层形成行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死亡。结果认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实现稳定有效的血运重建,有利于减少心肌梗塞面积及心脏泵功能损害、降低再梗塞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5.
微量白蛋白尿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按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标准将 4 2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 (15人 )与非冠心病组 (2 7人 ) ,测定晨尿白蛋白 /肌酐浓度值 (ACR) ,比较两组患者尿ACR并分析ACR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ACR为 (138.4 9± 99.4 0 ) μg/mg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的(5 3.83± 4 9.83) μg/mg ;ACR与冠脉计分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 ;ACR正常组和ACR升高组危险因素个数及冠心病发病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检测ACR ,可能可以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 ,并可能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方法,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狭窄90%~94%;B组:狭窄95%~99%;C组:狭窄100%。采用Rentrop标准评价CCC形成,将266例患者分为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对CCC形成组者,按Werner冠状动脉侧支连接(CC)标准评价CCC功能,分为CC 0级、CC 1级、CC 2级3组,比较分析26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CAD患者、401支冠状动脉CCC形成和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C组CCC形成比例高于A与B组(P<0.05 ), B组CCC形成比例高于A组(P<0.05); 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MI、血清HDL-C及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CC形成患者中,CC 2级组血清HDL-C最高、LDL-C最低,CC 0级组血清HDL-C水平最低、LDL-C最高(P<0.05)。结论:在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CCC形成与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CCC形成比例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CAD患者,血清HDL-C及LDL-C水平与CCC的形成无关;但与CCC功能有关,HDL-C水平高者CCC功能好,而LDL-C水平高者则CCC功能差。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ACE基因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PH)的关系及与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J))对湖南地区汉族285例健康对照者(CON组)和246例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PH组)ACE插入和(或)缺失(I/D)突变和AT1R A1166C等位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两组问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给予PH组中替米沙坦治疗12周,观察服药前后的疗效.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PH的相关性.结果 PH组ACE基因型分布为DD 25.2%(62/246)、ID 27.6%(68/246)、II47.2%(116/246);AT1R基因型分布为从61.4%(151/246)、AC 31.3%(77/246)、CC 7.3%(18/246),其中ID和AC基因型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等位基因频率与CO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ACE基因DD型与ID型降压疗效显著优于II型,收缩压分别下降(26.31±9.16)mm Hg、(22.92±10.21)mm Hg和(15.67±8.94)mm Hg,mm Hg=0.133 kPa,P<0.05.AT1R基因AA型降压疗效优于AC+CC基因型,收缩压分别下降(15.00±8.64)mm Hg和(10.37±8.04)mn Hg,舒张压分别下降(14136±6.01)mm Hg和(8.83±5.93)mm Hg,均P<0.05.AT1R基因AC基因型是P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CE和AT1R基因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PH具有一定关系.携带ACE D和AT1R1622A等位基因的PH患者对替米沙坦的降压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28.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的变化。方法:69列临床确诊的AMI患和30例健康中老年人(作对照)被纳入研究对象。血浆中的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TF和TFPI抗原采用ELISA法。激活的凝血因子Ⅶa采用重组可溶性TF法。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采用活性测定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血浆中TF、TFPI的活性均显增加[分别为5.67(1.77-54.95)mU/ml vs2.36(1.13-6.42)mU/ml,P<0.01;224.85(86.65-512.12)%vs 138.75(51.72-297.2)%,P<0.01]。同时TF、TFPI的抗原、凝血因子Ⅶa的活性亦有明显升高,但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无显变化。结论:AMI发作期间体内组织因子途径被启动,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9.
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虽较少见,但来势凶险,病 情变化迅速,可危及生命,及时诊断与处理至关重要[1]。本 研究回顾我院近3年心脏介入治疗中导致心脏压塞的7例 病例,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救治方法。 1 临床资料 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我院完成心脏介入治疗3058例 (不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生心脏压塞7例,发生率约 0.2%;其中术中即刻发生3例,术后1~2h发生3例,术后 12h发生1例,经抢救全部存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植入(PTCA STENT)术 出现3例心脏压塞。病例1:女性,61岁,冠状动脉左回旋支 中段心肌桥并狭窄90%,PTCA后造…  相似文献   
30.
主动脉夹层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应用。【方法】4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超声、CT、MRI检查,与确诊病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超声、CT、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4%、93.0%、100%和93.0%、100%、100%。【结论】超声检查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优良方法,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