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CAD)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方法,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狭窄90%~94%,B组狭窄95%~99%,C组狭窄100%。采用Rentrop标准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并对照分析侧支循环形成的良好率,将106例患者分为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CCC按Werner冠状动脉侧支连接(CC)标准评价CCC功能,分为CC 0级、CC 1级、CC 2级3组,比较分析10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CAD患者、160支冠状动脉CCC形成和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C组侧支循环良好率高于A与B组(P<0.05),B组侧支循环良好率高于A组(P<0.05);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心肌梗死(MI)、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CC形成患者中,CC 2级组血清HDL-C最高、LDL-C最低,CC 0级组血清HDL-C水平最低、LDL-C最高(P<0.05)。结论在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CCC形成与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良好CCC形成比例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CAD患者,血清HDL-C及LDL-C水平与CCC的形成无关;但与CCC功能有关,HDL-C水平高者CCC功能好,而LDL-C水平高者则CCC功能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63例,3支主要冠状动脉中至少有1支狭窄达90%以上,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按照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结果CCC0级组和CCCl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3.28±2.85μmol/L,12.19±2.61μmol/L)明显高于CCC2级组和CCC3级组(11.10±2.25μmol/L,8.92±1.23μmol/L,P=0.000)。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将患者分为正常浓度组和高浓度组2个亚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在侧支形成不良组的分布高于侧支形成良好组(P=0.029)。结论在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非糖尿病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的一个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8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CCC分级:0级26例,1级22例,2级18例,3级14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MCP-1浓度,并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结果 ①0级、1级冠状动脉侧支组患者的MCP-1血清水平(73.92±7.17)和(79.09±7.51)pg/mL,明显低于2、3级冠状动脉侧支组患者(114.44±8.35)和(123.68±9.75)pg/mL(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CC分级与MCP-1血清水平呈正相关(P<0.01).③相关分析发现MCP-1血清浓度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中,CCC形成良好患者MCP-1血清浓度比CCC形成不良患者高;并且MCP-1血清浓度与CCC分级呈正相关;MCP-1血清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的数量、表型、功能状态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CC)形成情况分为CCC形成组(A组,n=22)和无CCC形成组(B组,n=18)。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冠状动脉血单个核细胞,行DC体外培养与扩增,观察DC形态,检测收获细胞总数和DC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与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结果:(1)冠状动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后成功培养出典型DC,两组DC形态上无差异;(2)A组收获细胞数为 (3.95±1.41)×106,B组收获细胞数为(2.76±0.92)×106,A组收获细胞数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A组DC数为(1.54±0.96)×106,B组DC数为(0.99±0.46)×106,A组DC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4)两组CD1a阳性细胞比例; MFI, CD1a与CD80, CD83, CD86双阳性细胞比例及MF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A组SI为4.96±2.30,B组SI为2.66±1.04,A组SI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结论: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形成患者DC的数量显著增加,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入选78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CHD患者,按Rentrop方法进行冠状动脉侧支分级:0级(23例),1级(23例),2级(18例),3级(14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PlGF浓度。结果冠状动脉侧支为0级、1级患者的PlGF血清水平均明显低于冠状动脉侧支为2、3级组患者(P<0.01);冠状动脉侧支分级与PlGF血清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34,P<0.01)。结论在严重的CHD患者中,PlGF血清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提示PlGF可能有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09-01至2017-02-28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CTO的冠心病患者86例,根据Cohen-Rentrop法评估CCC形成程度,分为不良组(23例)和良好组(63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常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情况。结果 不良组糖尿病病史比例、高脂血症病史比例、吸烟比例、TSH水平、SCH比例均高于良好组,FT3、FT4水平均低于良好组(χ2=6.192、6.031、6.720,Z=-2.410,χ2=4.976,Z=-3.586、-2.8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1显示,糖尿病〔OR=0.255,95%CI(0.066,0.981)〕、吸烟〔OR=0.136,95%CI(0.030,0.620)〕、SCH〔OR=0.048,95%CI(0.007,0.327)〕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2显示,糖尿病〔OR=0.142,95%CI(0.027,0.761)〕、吸烟〔OR=0.128,95%CI(0.019,0.861)〕、TSH〔OR=1.955,95%CI(1.247,3.066)〕、FT3〔OR=0.170,95%CI(0.043,0.671)〕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吸烟、SCH、TSH、FT3是冠状动脉CTO患者CCC形成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冠心病二级预防提供了新证据,从而更好地预防冠心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形成的潜在促发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 从2712例AMI患者中入选的1662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分为CCC组和非CCC组。分析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CCC形成的潜在因素,以及比较住院期间心脏功能、估计梗死面积大小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in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结果 两组之间基线资料总体均衡,CCC组冠心病病史(既往诊断)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高于非CCC组。冠脉状动造影结果提示,CCC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大,各支血管存在狭窄的比例较高。Logistic分析显示,CCC的促发因素包括:年龄、冠心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临床结局方面,CCC组住院日较长,心功能较差,但心肌梗死面积并不比非CCC组大,两组之间MACE事件无显著差异。结论 伴随有CCC的AMI患者,存在冠心病病史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较高,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高;年龄、冠心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是CCC形成的促发因素;CCC不能有效改善住院期间的心功能和减少住院日,但伴随有CCC的AMI患者,其心肌梗死面积和MACE事件不高于无CCC的AMI患者,提示CCC有不全面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文华 《海南医学》2002,13(12):145-146
目的:为了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对68例心肌梗塞(MI)患者冠脉造影及三年随访资料研究。结果:16例侧支积分>1(CC组),和12例侧支积分<1(NCC组)。与NCC组比较,CC组的多支病变及冠脉次全闭塞率较高(P<0.01);侧支循环及心功能较好(P<0.01-0.05)。两组的冠脉狭窄,迂曲,钙化程度相似(P<0.05)。随访发现,CC组的近两年内心功能优于NCC组(P<0.01),心绞痛及再MI率高于,而死亡率低于NCC组(P<0.01)。但两组的MI后第三年预后相似(P>0.05)。提示,侧支循环存在是MI后心绞痛及再MI的原因;侧支循环对MI急性期及MI后两年内有重要保护作用,而对三年预后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各种血清血脂脂质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96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狭窄≥50%)107例,非冠心病组(狭窄〈50%)89例,对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的狭窄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三组。根据病变累及冠状动脉的支数,分为冠状动脉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同时检测各项血脂指标[TC、TG、HDL-C、LDL-C、apoAI、apoB、Lp(a)]。结果冠心病组HDL-C及ApoA1均低于非冠心病组(P〈0.01),而TC、TG、LDL-C、ApoB及Lp(a)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TC、TG、HDL-C、LDL-C、apoAI、apoB及Lp(a)水平意义无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2支病变组HDL-C及ApoA1水平均低于1支病变组,TC、TG、LDL-C、apoB及Lp(a)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间意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冠心病人血脂异常以HDL-C及ApoA1降低为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72例CTO患者,按Rentrop标准对患者CCC形成情况进行分级,分为CCC良好组(92例)和CCC不良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O患者CCC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CCC不良组吸烟史比例、空腹血糖、血尿酸、FIB、FAR均高于CCC良好组,CCC不良组白蛋白水平、LVEF、右冠状动脉闭塞比例均低于CCC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水平升高、FAR升高、右冠状动脉闭塞是影响CC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FAR升高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可通过FAR值快速筛选出CCC形成不良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1.
游咏  莫靓  桂庆军  尹凯  李熠  沈元琼 《吉林医学》2012,33(16):3367-3368
目的:检测冠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CAM-1浓度,探讨ICAM-1浓度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与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冠脉造影检查,收集主要冠脉至少一支狭窄程度在95%以上的108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ICAM-1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为侧支循环未形成组(n=47),1~3级为侧支循环形成组(n=61)。结果:与侧支循环形成组(243.08±70.90 ng/ml)相比,侧支循环未形成组血清ICAM-1浓度(286.38±56.27 ng/m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冠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血清ICAM-1浓度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黄花倒水莲皂苷C抑制ox-LDL诱导的LOX-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相关关系。方法:80例行冠脉造影示三支主要冠脉中至少有一支狭窄9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结果: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关系(r=-0.004,P=0.974)。侧支形成不良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侧支形成良好组(P〈0.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P〈0.001,OR值0.353,95%可信区间0.201~0.620),而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抑制冠脉侧支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血脂的关系。方法:387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252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分组,术前行TC、TG、LDL-C、HDL-C检查,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TC、TG、LDL-C、HDL-C的关系。结果:1TC、TG、各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组与正常组均有差异(P<0.05或P<0.01)。2TC各病变组间逐渐升高;3TG1支病变组与3支病变组有差异;LDL-C3支病变组与1、2支病变组有差异;HDL-C1支病变组与2、3支病变组有差异(P<0.01)。4TG不同狭窄程度组均有差异;LDL-C轻度狭窄与重度及闭塞组有差异,中度狭窄组与闭塞组有差异;HDL-C闭塞组与轻、中度狭窄组间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TG、TC、LDL-C逐渐升高,HDL-C逐渐减低。血脂异常可使脂质在冠状动脉内膜沉积,促进血栓形成,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因此,积极控制血脂对防治冠心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玉红  郭敏 《西部医学》2011,23(3):442-444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对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将463例女性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240例,平均年龄(59.37±7.62)岁;对照组223例,平均年龄(58.95±8.52)岁。在冠心病组中,按冠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组、2支组、3支组;按Gensini总积分分为1组5~10分,2组11~20分,3组21~34分,4组35~64分,5组65~168分。将TC、TG、LDL-C、HDL-C、LDL-C/HDL-C、TG/HDL-C做为研究指标,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及各指标在冠脉病变不同程度组间的差异。结果各项研究指标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HDL-C在冠心病组明显降低外,其余研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随着TC、TG、LDL-C、TG/HDL-C、LDL-C/HDL-C的升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加(P〈0.05);Gensini总积分随着LDL-C、LDL-C/HDL-C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随着TC、TG、LDL-C、TG/HDL-C、LDL-C/HDL-C的增加,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增加,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 M(apoM)的水平变化及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的9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3例(SAP 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4例(ACS 组),同期体检健康患者5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血清 apoM 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结果:SAP 组、ACS 组的血清 apoM 水平显著的低于健康组的,SAP 组的血清 apoM 水平显著的低于 ACS 组;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清 apoM 水平比较: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子病变组和健康组;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和健康组。冠心病患者血清 apoM 水平与 HDL-C、apoA1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 LDL-C、FFA、Lp 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 apoM 的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的降低,并且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的关系。方法135例冠脉造影患者分4组,其中A组临床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造影显示主要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B组造影显示血管狭窄70%~90%之间、C组显示病变40%~69%、D组病变〈40%。结果其中A组HDL-C水平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对不同个体而言,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并非呈正相关,其原因考虑主要与个体之间内皮功能差异有关。②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预示着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