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2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91.
目的 为了解我国乙型肝炎(乙肝)病例的发病特征,为评估我国消除乙肝目标的实现情况,制定乙肝防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2020年我国高、中、低流行区的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中报告的乙肝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报告的病例的诊断信息,通过报告信息和诊断信息对2013-2020年的乙肝病例发病情况进行估算。分析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病例特征。结果 NNDRS中共报告了27 013例病例,其中急性乙肝病例4 070例,慢性乙肝病例21 971例,未分类乙肝病例972例。报告急性乙肝病例中,诊断为急性乙肝的占69.9%(2 845/4 070),报告慢性乙肝病例中,诊断为急性乙肝的占2.1%(452/21 971),诊断为慢性乙肝的占89.0%(19 548/21 971)。通过对发病情况进行估算,2013-2020年全国估计急性乙肝发病率为4.6/10万,慢性乙肝发病率为54.5/10万。急性乙肝中以31~45岁组最多,占35.3%(1 164/3 297),≤ 15岁儿童仅占0.4%(13/3 297)。慢性乙肝中以46~60岁组最多,占34.4%(7 211/20 932)。结论 我国急性乙肝发病率逐年下降,慢性乙肝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慢性乙肝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降低因慢性乙肝导致的疾病转归和死亡的发生。同时需要对NNDRS中报告的乙肝病例报告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报告,以提高乙肝病例分类报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对我国1992-2019年来实施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及母婴阻断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为我国乙肝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构建决策分析马尔科夫模型,对1992-2019年中国出生的新生儿队列进行分析。模型参数主要来自于文献、年鉴、中国CDC。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验证模型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1992-2019年国家共投入直接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约374.30亿元和476.10亿元;有效保护了约5 000万人免于成为慢性HBV感染者,减少了1 250万人因HBV感染相关疾病而发生的早死;节约乙肝相关疾病治疗的直接医疗负担和社会医疗负担分别约2.89万亿元和6.92万亿元,实现直接净效益2.85万亿元和社会净效益6.87万亿元。1992-2019年我国实施HepB免疫及母婴阻断策略的直接效益成本比为77.21,社会效益成本比为145.29。结论 1992-2019年我国实施的HepB免疫及母婴阻断策略具有成本-效益收益。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0-1-6月20 μg和60 μg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1年抗-HBs情况,探讨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方法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0-1-6月20 μg和60 μg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基础上,以完成全程接种后1年随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其抗-HBs,采用χ2检验、t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交互作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程接种后1年时,20 μg组和60 μg组各有125例和124例完成抗-HBs检测,60 μg组抗-HBs阳性率(77.42%,96/124)明显高于20 μg组(65.60%,82/125)(P<0.05)。控制混杂因素后,60 μg组抗-HBs阳性的概率是20 μg组的1.925倍(95% CI:1.068~3.468);透析年限≥ 5年(OR=0.523,95% CI:0.293~0.935)和合并糖尿病(OR=0.376,95% CI:0.173~0.818)的患者抗-HBs阳性的概率较低;且透析年限≥ 5年与合并糖尿病存在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0-1-6月高剂量(60 μg)乙肝疫苗接种1年免疫持久性优于20 μg,接种剂量、透析年限和合并糖尿病是免疫持久性的影响因素,透析年限≥ 5年与合并糖尿病存在相加及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全程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无/弱应答情况,探讨无/弱应答影响因素,为制定特殊人群乙肝防制策略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HIV感染者0-1-6月和0-1-2-6月20 μg、0-1-2-6月60 μg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基础上,以完成全程接种后1个月随访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其抗-HB...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评估2021年4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预计2021年4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逐步回归至新型冠状病...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了解辽宁省乙型肝炎(乙肝)监测病例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主蛋白抗原主要亲水区(MHR)氨基酸(aa)位点变异情况。方法 采集辽宁省监测试点县区乙肝病例血清,提取HBV DNA并进行序列扩增,测序得到S基因序列,利用生物学软件比较分析。结果 共得到HBV S基因序列81条,基因型分布B型为8.64%(7/81)、C型为86.42%(70/81)、D型为4.94%(4/81).S基因MHR aa位点变异率为4.87%,T126I变异率最高,为8.64%.HBV MHR变异株总流行率为49.38%(40/81),其中B型为42.86%(3/7),C型为47.14%(33/70),D型为100%(4/4).在不同年龄、性别、基因型和抗-HBc IgM(+/-)分类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LT正常组(<43 IU/L)该流行率显着高于ALT异常组(≥43 IU/L). 结论 辽宁省乙肝监测病例中,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B型次之,偶见D型。HBV MHR aa位点变异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仍为今后乙肝监测重点。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经济水平地区1-2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血清学流行特征及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免疫效果。方法在31个省(区、市)的160个国家疾病监测点,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贫困县和非贫困县1-29岁常住人口,采集静脉血,检测分析HBV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 Ag)、抗HBs Ag抗体(Antibody to HBs Ag,anti-HBs)和抗HBV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流行率,并调查分析1-14岁儿童Hep B首剂及时(Timely first dose of Hep B,Hep B1t)和全程(3 doses of Hep B,Hep B3)接种率。结果贫困县、非贫困县1-29岁人群HBs Ag流行率分别为3.03%(95%CI:2.73%-3.33%)、2.42%(95%CI:2.20%-2.64%),anti-HBc流行率分别为14.23%(95%CI:13.62%-14.85%)、12.31%(95%CI:11.85%-12.78%);anti-HBs流行率分别为56.33%(95%CI:55.46%-57.21%)、58.63%(95%CI:57.93%-59.32%)。贫困县和非贫困县1-14岁儿童Hep B1t接种率分别为69.49%(95%CI:68.53%-70.46%)、80.37%(95%CI:79.70%-81.04%),Hep B3接种率分别为78.21%(95%CI:77.34%-79.08%)、85.55%(95%CI:84.96%-86.15%)。结论中国新生儿Hep B免疫策略有效降低了HBs Ag流行率,且小年龄儿童HBs Ag流行率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中国202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中国2020年麻疹发病数据,描述性分析麻疹发病率和发病特征。结果2020年中国报告麻疹856例,报告发病率为0.061/10万;有麻疹病例报告的县比例为15.19%;<8月龄、8-59月龄、5-14岁、15-24岁、≥25岁病例分别占4.21%、62.85%、10.16%、7.01%、15.77%。0-4岁、5-9岁、10-14岁、15-19岁、20-24岁、≥25岁报告发病率(/10万)分别为0.712、0.072、0.040、0.045、0.035、0.013。在8-23月龄、2-6岁和7-19岁病例中,无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的比例分别为13.38%(59/441)、9.16%(12/131)和15.29%(13/85)。24例病例具有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均为D8基因型。结论2020年中国麻疹报告发病率继续下降,存在输入传播风险。需继续保持适龄儿童2剂次MCV高覆盖率,加强麻疹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和时空聚集性。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4-2021年流腮发病数据,对流腮报告发病率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4-2021年中国共报告流腮4 818 98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0万,下同)为19.90,2004-2007年、2008-2019年、2020-2021年分别为19.96、21.72、8.85,0-4岁、5-9岁、10-14岁、15-19岁、≥20岁分别为146.48、383.49、186.35、38.40、5.97。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实施2剂次含流腮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 MuCV)免疫策略后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较实施前分别下降51.60%、62.72%、52.19%。2004-2021年流腮报告发病率时空扫描分析发现3个高发聚集区,覆盖13个省级地区。结论 中国流腮报告发病率总体处于高水平,以5-9岁儿童为主,且存在时空聚集性。需继续落实适龄儿童2剂次MuCV免疫策略,加强重点地区流腮监测。  相似文献   
100.
疫苗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 VE)评价是疫苗在真实世界应用后预防控制针对疾病效果的流行病学评估。筛查法是一种利用病例疫苗接种史的个体水平数据和病例来源人群的疫苗接种率计算VE的一种伪生态设计方法,具有容易执行、成本低廉的特点。本文对筛查法VE评价的原理、方法、适用情形、优缺点、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旨在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合理运用筛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