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正>半个世纪以来,心脏病学家认为早期复极(early repolarization,ER)为心电图的良性变异。但是,近期有明确证据表明,ER与特发性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大型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研究显示,ER人群的猝死发生率明显增加,特别是无症状的年轻人,考虑到猝死的危险性,ER成为值得关注的问  相似文献   
6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病学亟待解决的难题.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加,美国每年有55万人新发生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约有500万.全世界每年新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约200万,总患者人数达2240万.2003年我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74岁人群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现在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我国人口基数和医疗现状推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人数至少在40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63.
许多钙通道阻滞剂短期或长期治疗可以加重晚期心衰患者的心衰程度和增加死亡危险性。然而,amlodipine并非如此。下列试验是为了解amlodipine对晚期心衰患者发病和死亡率的长期作用。 方法 1153例严重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582例,治疗纠571例,所有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都小于  相似文献   
64.
在7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成功射频消融中,使用温度监测控制,发现消融时电极一组织界面温度迅速升高,经过一定时间达到两种稳定的温度状态。即48℃左右(48.7±2.0℃)和70℃左右(66.0±4.8℃).其输出功率分别为48W和22±10.3(15~35)W(P<0.001)。无论输出功率多少,用7Fr可控大头导管电极,在放电开始后约4s,局部温度可达48℃,而达设定温度(70℃)需10s左右,通过温度监测控制提示:放电5~10s消融不成功,应重新进行标测。此结论与临床观察相吻合。  相似文献   
65.
目的采用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segment elevation resolution,STR)和冠状动脉造影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评价超重/肥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以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A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超重/肥胖和体重正常患者,分析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和MBG,并进行临床随诊。结果超重组、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PCI术后TIMI血流3级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重组、肥胖组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多于体重正常组(MBG0/1级三组分别为44.6%、64.3%和30.6%,MBG2/3级三组分别为55.4%、35.7%和69.4%,P=0.027),超重组、肥胖组ST段回落不全也多于体重正常组(STR<50%三组分别为39.3%、57.1%和22.2%,STR≥50%三组分别为60.7%、42.9%和77.8%,P=0.017)。但超重组、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患者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在随访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分别为16.1%、17.8%和16.7%,P=0.978)。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体重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的预测价值[RR2.46(95%可信区间0.64~6.57),P=0.128]。结论在成功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后,超重或肥胖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肌微循环的障碍,但随诊期间患者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基础血肌酐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 方法 根据直接PCI术后是否发生肾功能减退,将216例术前血肌酐正常(<132.6 μmoL/L)的AMI患者分为肾功能减退组(32例)和非肾功能减退组(18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确定肾功能减退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其对治疗和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肾功能减退定义为术后72 h内血肌酐较术前升高≥25%. 结果 直接PCI术后肾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14.8%(32/216).肾功能减退组的年龄>75岁(28.1%比14.1%,P=0.047)、并发心力衰竭(25.0%比9.2%,P=0.01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肾功能减退组;而低分子肝素(84.4%比95.1%,P=0.039)、β-受体阻滞剂(75.0%比95.6%,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81.3%比93.5%,P=0.025)、他汀类药物(84.4%比97.3%,P=0.008)的使用率显著低于非肾功能减退组.肾功能减退组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肾功能减退组(25.0%比2.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并发心力衰竭是发生肾功能减退的惟一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OR)=3.275,95%可信区间1.275~8.408,P=0.014];而肾功能减退是住院期间死亡最强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313,95%可信区间2.569~41.402,P=0.001). 结论 基础血肌酐正常的AMI患者直接PCI术后也易发生肾功能减退.发生肾功能减退者多为AMI的高危患者,治疗不充分,住院期间预后差.  相似文献   
67.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房纤颤(房颤,AF)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冠心病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冠心病病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虽呈下降趋势,但房颤仍然是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常见并发症[1].  相似文献   
68.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硝酸酯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尽管对于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药代动力学特点已经有所了解,临床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经验,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现象。201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中规范应用的专家共识[1]”,其对硝酸酯的规范应用起到积极作用。但硝酸酯的静脉制剂与口服制剂在临床应用、疗效评价、注意事项方面存在较大不同,有必要将硝酸酯类静脉制剂的规范应用进行单独阐述。  相似文献   
69.
<正>患者女性,61岁。因反复胸痛2年余,再发5 d于2012年1月6日入院。患者2009年11月休息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样钝痛伴憋气,持续不缓解,我院急诊行心电图(ECG)示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倒置,V4~V6导联ST段略压低,肌钙蛋白I(cTnI)0.25μg/L(参考值<0.10μg/L)。予硝酸甘油静脉泵入后症状缓解,未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此后  相似文献   
70.
<正>患者男性,53岁。因心脏骤停于2012年4月11日入院。患者入院当天早晨于体检过程中出现乏力、大汗,突发意识不清,外院诊为"心脏骤停",予心外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具体不详)后转至我院急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07次/min);血气分析(ABG)示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