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1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用离子交换层析技术从脑胶质瘤、正常人脑及胎儿脑组织中分离并纯化出中性糖脂(H─GSL),经高效薄层色谱分析,纯度可靠。胶质瘤N─GSL中出现一组特异性条带,主要分布于Glccer与CTH之间,而正常人脑则以Glccer和Galccer表达为主,CDH及CTH等长糖链N─GSL缺失。胎儿脑组织N─GSL与胶质瘤N─GSL相似,主要分布于CTH与Globoside之间。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神经酰胺、caspase03在创伤性服损伤(TBI)后的改变和相互作用。方法 以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为模型,损伤前后各30min加用不同处理因素后24h,用于湿法测量服含水量,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ABC法检测caspase-3活性片段P20的表达,DAG激酶(diacylglcerol kinase,DAGK)法检测神经酰胺的变化。结果 TBI后双侧脑组织含水量、TUNEL染色阳性细胞、caspase-3活性片段、IL-1β有神经酰胺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caspase-3抑制剂使TBI后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明显下降,对脑组织水和神经酰胺含量没有影响。IL-1β抗体使TBI活性片段下降,但明显弱于神经酰胺的降解剂鞘氨醇激酶(SK)的作用。而SK对TBI后脑组织中IL-1β的表达没有影响。结果 TBI后服组织中神经酰胺的大量合成在伤后的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中是一个主要信号途径。IL-1β是神经酰胺合成的刺激因素之一;caspase是神经酰胺的下游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的影响情况.方法随机选择90名南沙巡防区战士,分成老战士组、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3组,在高温高湿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分别抽血测定跑步前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的改变.结果跑步前3组战士之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别,而跑步后3组之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的结果有显著差别.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有较大的影响,由于新老战士在高温高湿环境生活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因而他们对高温高湿环境表现的耐受力和适应情况不同,而且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可以明显减小运动前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改变.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构建携带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目的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his-hTH,与pEGFP-C2共转染恒河猴骨髓源神经干细胞,观察hTH基因在骨髓源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pWAV2-TH中TH基因亚克隆到pcDNA3.1his真核表达载体,以酶切和测序方法鉴定重组质粒pcDNA3.1his-hTH的正确性;将pcDNA3.1his-hTH和pEGFP-C2经电击穿孔法共转染恒河猴骨髓源神经干细胞,24h后观察EGFP瞬时表达情况,10d后进行hTH基因RT-PCR,以及hTH和6His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酶切和测序结果均证实pcDNA3.1his-hTH的正确性;(2)细胞转染24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GFP的表达,80%以上细胞发出绿色荧光;10d后RT-PCR检测到细胞内有hTH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有hTH和6His抗原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的pcDNA3.1.his-hTH和pEGFP-C2能够共转染恒河猴骨髓源神经干细胞,hTH、EGFP和6His基因在细胞内有效表达。该系统可以作为体外检测转染率、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活体跟踪移植细胞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帕金森病并发基底节血肿发生原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术中毁灶出血16例,其中9例血肿体积<5ml,保守治疗,术后10天出院,3个月后复查头部CT,术区损毁灶明显,对侧肢体的僵硬或震颤症状改善明显;6例血肿体积5-20ml之间,行血肿抽吸术,术后对侧肢体肌力下降III-IV级;开颅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对侧肢体偏瘫明显。结果:术中并发出血16例,其中9例血肿体积<5ml,保守治疗后预后良好;6例血肿体积5-20ml之间,行血肿抽吸术,术后对侧肢体肌力下降III-IV级;开颅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对侧肢体偏瘫明显。本组病例血肿发生率为2.6%,术后3个月痊愈率为98.4%。结论: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有引起术区出血的可能,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为血肿清除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微电极导向定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并发基底节血肿发生的原因和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的612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术后并发基底节血肿的16例(2.5%)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术中毁损灶出血16例,其中9你血肿体积小于5ml,保守治疗,3个月后复查头部CT,术区损毁灶明显,对侧肢体的僵硬或震颤症状改善明显;6例血肿体积5ml-20ml之间,行血肿抽吸术,术后对侧肢体肌力下降为III-IV级;开颅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对侧肢体偏瘫明显。本组病例血肿发生率为2.6%,术后3个月治愈率为81.2%。结论: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有引起术区出血的可能,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为血肿清除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7.
反向间接血凝检测肉毒毒素和含毒食物标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亲和层析交叉吸收纯化A、B型肉毒抗体致敏红细胞,用RPHA检则了肉毒毒素标本20份(阴性标本5份),其中10份完全消除了交叉反应,另外5份标本的交叉反应显著减少。分型结果与动物(小鼠)实验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8.
皮试作为判断个体对破伤风抗毒素 (TAT)反应的主要手段 ,是临床传统的应用方法 ,但传统的判断标准阳性率很高 ,而脱敏注射不但时间长 ,而且频繁的注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延误了救治时间。为探讨一个较为理想的判断标准和注射方法 ,将 9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和注射方法以观察分析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80例均为外伤 1h~ 2 4h的门急诊或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 483例 ,男 3 5 2例 ,女 13 1例 ,年龄 3岁~ 71岁。观察组 497例 ,男 3 73例 ,女 12 4例 ,年龄4岁~ 74岁。1.…  相似文献   
109.
持续性植物状态营养支持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的处理,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5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状况进行归纳和分析,结合阶段治疗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8例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意识恢复的时效性明显高于7例营养较差的患者,前者对采取的促醒治疗措施反应良好(P<0.05)。结论除原发性脑部损伤的严重程度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外,营养支持的状况对意识恢复和肢体的功能康复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加强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0.
对我们采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e therapy,PDT)治疗复发性胶质瘤后迟发性脑水肿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