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58篇
  免费   7668篇
  国内免费   4465篇
耳鼻咽喉   584篇
儿科学   1241篇
妇产科学   413篇
基础医学   4646篇
口腔科学   1686篇
临床医学   9686篇
内科学   6547篇
皮肤病学   844篇
神经病学   1515篇
特种医学   2937篇
外科学   7130篇
综合类   21486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预防医学   9753篇
眼科学   927篇
药学   9733篇
  88篇
中国医学   7261篇
肿瘤学   3292篇
  2024年   239篇
  2023年   947篇
  2022年   2325篇
  2021年   2986篇
  2020年   2604篇
  2019年   1407篇
  2018年   1506篇
  2017年   2076篇
  2016年   1578篇
  2015年   3014篇
  2014年   3960篇
  2013年   5052篇
  2012年   7016篇
  2011年   7539篇
  2010年   7175篇
  2009年   6353篇
  2008年   6547篇
  2007年   6293篇
  2006年   5457篇
  2005年   4310篇
  2004年   3025篇
  2003年   2470篇
  2002年   1841篇
  2001年   1625篇
  2000年   1282篇
  1999年   443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坏死和缺损,使皮肤与筋膜间产生广泛撕脱和潜行剥离,破坏了支配皮肤的血供,若处理不当会造成皮肤全部坏死、感染、败血症、肢体残废,甚至死亡。我科自1995年以来,采用皮鼓“反取皮”法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48岁,平均25.5岁。致伤原因:车祸18例,机械传送带损伤11例,滚筒挤压伤10例,灼伤后瘢痕挛缩11例。损伤性质:辗挫伤14例,挤压伤10例,撕脱伤15例,灼伤后瘢痕挛缩11例。并发症有:休克15例,开放性骨折脱位10例,外伤性截肢2例,内脏损伤1例。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 :选择 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紫外 2 2 9nm为检测波长 ,测定了单剂量 (10 mg)口服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和进口盐酸西替利嗪片在人体内的西替利嗪浓度。 结果 :盐酸西替利嗪的体内动态过程呈一级吸收的二房室开放模型 ,国产片和进口片的 cmax分别为(316 .71± 39.6 6 )和 (314.80± 31.79) ng/ ml,tmax分别为 (0 .72± 0 .0 9)和 (0 .72± 0 .0 9) h,t1 /2β分别为 (10 .71± 3.0 6 )和(9.95± 2 .41) h,AU C0~∞ 分别为 (2 72 8.5 2± 35 6 .0 6 )和 (2 75 3.0 1± 36 0 .33) ng· h/ ml。结论 :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9.5 0± 8.89) % ;选择 cmax和 AU C0~∞ 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与双单侧 t检验 ,结果表明国产片和进口片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自制盐酸氨溴索(Amb)缓释胶囊的体外质量,并研究人体内吸刷与体外释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转法考察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常温留样和加速实验观察制剂稳定性,并进行PH时间的三维释放实验和健康人体内单剂量生物利用度实验,计算累积释药分数并根据Wagner-Nelson法计算体内药物吸收分数,经回归显示相关性。结果:Amb缓释胶囊释药受介质PH影响较小,且不受转速的影响。制剂贮存3个月,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994.
Pectusexcavatumisthemostfrequentanteriorchestwalldeformityandisproducedbyposteriordepressionofthesternumandlowercostalcartilage Itoccursmorecommonlyinboysbyalmosta 4∶ 1ratio Thesternumandcostalcartilagethatareangledposteriorlymaydecreasethechestvolume,r…  相似文献   
995.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不同免疫方案对恒河猴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定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免疫恒河猴最佳免疫方案。方法 根据3个免疫方案(方案1:0周免疫;方案2:0周初次免疫、4周加强免疫;方案3:0周初次免疫、24周加强免疫),将17只抗-HAV阴性的恒河猴随机分成4组;第1组;免疫方案1;第2组:免疫方案2;第3组:免疫方案3。1~3组各5只,空白对照组2只。用同等剂量(1280EL.U/ml)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于上臂三角肌内分别免疫两组恒河猴,检测恒河  相似文献   
996.
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假体周围骨溶解X线征象差异与磨损颗粒迁移特点及其易聚积部位之间的联系 ,分析磨损颗粒在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的 39个国产人工髋关节术前X线片 ,按部位及固定方式分组统计假体周围不同区域衬性和膨胀性骨溶解的发生率 ,并测算溶骨带宽或溶骨面积。结果 :非骨水泥固定髋臼假体周围各区 (Delee分区法 )衬性骨溶解发生率明显高于骨水泥固定组 (P <0 0 5 ) ,溶骨带宽以三区最重 (P <0 0 5 )并大于骨水泥固定组对应区 (P <0 0 5 ) ;膨胀性骨溶解以三区发生率最高 (P <0 0 5 ) ,但两种固定方式各对应区之间发生率及溶骨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柄周衬性骨溶解宽度人工股骨头组除一、四区 (Gruen分区法 )、全髋关节组除三、四区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 ,其它各对应区均以骨水泥固定组较重 (P <0 .0 5 ) ;膨胀性骨溶解发生率以一、七区最高 (P <0 .0 5 ) ,两种固定方式各对应区之间溶骨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生部位及严重程度与磨损颗粒迁移和聚集的部位有关 ,固定方式不同骨溶解的X线表现亦有差异。阻断磨损颗粒的扩散可能是防止骨溶解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不仅使社会经济增长,而且使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是社会经济系统从低级到高级的质的跃迁.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是多元化的统一,产业结构应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会因为知识经济的到来而丧失其应用的地位,而农业、工业则必将带上知识经济的特征.我国必须根据中国国情,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力求技术创新,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回顾了人工肝的发展及在临床急慢性肝脏功能衰竭中的应用。目前非生物型人工肝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非生物型人工肝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方法为血浆置换法。一般血浆置换法设备是由多组泵、阀、管路、传感器以及过滤器(分离器)组合而成,并由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因为血浆置换法是侵人性的,设备的特点是安全性必须好,但由于肝脏功能的复杂性,以体外培养活性细胞为中心的生物型或混合型人工肝在肝衰时的支持治疗作用会更加明显和接近自然肝脏的功能。生物型人工肝发展迅速,但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介绍了一种CT球管换油排气装置的研制,用以解决因油质变差、气泡、漏油等原因损坏球管的故障。  相似文献   
1000.
体外循环手术病人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手术病人围期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变化以及影响这些变化的可能因素。方法:20例体外循环病人分别测定术前,术后2,24,48h血糖,淀粉酶,胰岛素,C肽浓度。结果:血糖,胰岛素,C肽含量,术后与术前经均有明显提高(P<0.05);术中,术后2h血淀粉酶的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后24,48h即显高于术水平(P<0.05)。淀粉循环围术期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害,而避免体外循环转流中灌注压过低对减轻胰腺功能的损害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术后早期应避免输入高渗葡萄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