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评估2018年1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监测数据,预计2018年1月全国总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2017年同期上升,主要由发生在学校的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暴发事件上升所致;在学校放寒假之后,暴发事件数会快速回落。季节性流感活动水平将继续上升,在1月下旬和2月初达到高峰。我国内地可能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及其他亚型禽流感或动物流感散发病例。诺如病毒等病毒性感染性腹泻暴发可能会继续发生。重污染天气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均处于冬季高发季节。国际上,沙特阿拉伯的中东呼吸综合征、也门和孟加拉的白喉、尼日利亚的黄热病输入我国风险低。结论 预计2018年1月我国大陆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将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季节性流感、人感染禽流感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可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一般关注病毒性腹泻病和重污染天气相关事件的风险。无特别需要关注的境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GⅡ-4型诺如病毒广州株GZ20133135全基因组序列,了解其分子结构特点及基因组类型.方法 根据Sydney2012参考株全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分段扩增诺如病毒全基因组,经分子克隆、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GⅡ-4型NoVs广州株GZ20133135病毒基因组全长7566 bp,病毒基因组分三个开放阅读框(ORFs),ORF1、ORF2及ORF3长度分别为5100 bp、1623 bp和807 bp,ORF1与ORF2之间有19个核苷酸重叠.广州株GZ20133135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参考株GⅡ-4型Sydney2012变异株同源性最高,全长同源性为99.07%.根据系统进化分析,广州株GZ20133135株属于GⅡ-4 Sydney2012变异株.通过对衣壳区氨基酸比对,Sydney2012变异株位点变化情况为:aa294V或A或P→T,aa296S或T→S,aa297H或Q→R,aa298D或N或T→N,aa368T或N或S或A→E,aa372 N或S→D,aa393 N或D或S,aa394 T或G或S→T,aa395T或A→T,aa407 N或D→S,aa412T或D→N,aa413G或I→T.结论 诺如病毒广州株GZ20133135与参考株Sydney2012NSW0514同源性最高,属于GⅡ-4Sydney2012变异株.全长序列可应用于流行病学诊断、疫苗开发、预测新变异株的出现及诺如病毒流行株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估2016年9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近期我国蚊媒条件更加适宜,一旦有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播疾病病例输入,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有所增加;登革热已在南方部分省份发生本地传播,进一步流行的风险加大。未来一段时间仍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高发时期,需进一步加强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防控工作。结论 预计全国2016年9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略高于8月份,但仍处于全年较低水平。需重点关注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等媒介伊蚊传染病,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评估2023年4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预计2023年4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可能与3月持平,以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肠炎等传染病类事件为主。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处于低水平传播阶段,人群前期自然感染及疫苗接种所形成的混合免疫屏障对我国主要流行株保护作用依然较高,预计4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维持低水平传播的可能性高,需警惕新变异株及再感染疫情。流感疫情将在4月持续下降至流行间歇期水平。诺如病毒肠炎疫情有可能回落。我国大部分省份尤其是北方省份布鲁氏菌病病例数将上升。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予以特别关注,对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肠炎和布鲁氏菌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2014-2015年杭州地区急性胃肠炎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1 109份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和粪便样本,采用一步法双重荧光RT-PCR对样本中诺如病毒(GⅠ、GⅡ型)进行初筛,然后随机选择诺如病毒阳性的样本核酸进行多重RT-PCR扩增,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 109份的粪便样本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26.87%(298/1 109),以GⅡ亚型为主,占25.52%(283/1 109),GⅠ亚型占1.35%(15/1 109);不同性别人群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中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6.94%(<5岁)、19.45%(5~18岁)和32.26%(≥18岁);全年均可检出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为12月至次年3月,阳性率为29.67%~37.08%。序列分析显示,GⅡ基因亚型中以GⅡ-4/Sydney株为主(46.43%,13/28),其次为GⅡ-4/2006b株;GⅠ基因亚型中以GⅠ-1亚型为主(55.56%,5/9)。结论 诺如病毒是导致2014-2015年杭州地区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GⅡ基因亚型特别是GⅡ-4/Sydney变异株和GⅡ-4/2006b变异株是该地区流行的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河北省卢龙地区2008 -2009年5岁以下住院儿童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325例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和流行病学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利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并对部分诺如病毒阳性株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11.3% (37/325),仅次于轮状病毒的检出率(48.6%),高于腺病毒(6.5%)和星状病毒(4.3%),主要感染2岁以下儿童,季节高峰在11月,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诺如病毒流行优势株为GⅡ-4/2006b变异株,并发现一株未见报道的新型GⅡ-4变异株.结论 诺如病毒是引起2008 -2009年卢龙地区的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GⅡ-4/2006b变异株仍是流行优势株,要进一步监测新型GⅡ-4变异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37.
RP-HPLC测定野菊花中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刺槐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野菊花中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刺槐素含量的方法.方法:Eclipse XDB-C_(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为甲醇,B为0.2%磷酸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刺槐素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1.02~20.48(r=0.999 4),1.03~20.54(r=0.999 2),1.12~22.40(r=0.999 5),1.01~20.22 mg·L~(-1)(r=0.999 8)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101.3%,100.6%,98.4%,99.02%,RSD为1.3%,1.4%,1.7%,0.83%.不同来源药材间4种被测黄酮组分及总黄酮含量差异均极显著.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适合于同时测定野菊花样品中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刺槐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019—2021年诺如病毒暴发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诺如病毒暴发信息及标本, 应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 阳性样本通过RT-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对其中3株GII.2[P16]进行基因组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 共报告诺如病毒暴发246起, 主要发生在幼儿园(132, 53.66%)和小学(52, 21.14%)。每起暴发发病数范围为3~130, 中位数为8。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诺如病毒暴发的流行高峰。211起暴发分型成功, GI和GII分别检出7种和11种基因型, 78起(36.97%)诺如病毒暴发由GII.2[P16]引起。对GII.2[P16]基因组分析表明, 深圳2020年暴发株仍属于GII.2[P16](2016-2017)亚群, 在非结构蛋白P22(L777S)和3C蛋白酶(A1047V和P1074T)上出现氨基酸变异。结论 GII.2[P16]是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引起深圳市诺如病毒暴发的流行株, 主要发生在学校和幼儿园, 持续监测和基因组分析...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GII.8和GII.9型诺如病毒P蛋白的糖结合特征。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获得GII.8和GII.9诺如病毒P颗粒蛋白, 通过寡糖和唾液结合实验, 研究P颗粒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等糖的相互作用, 再采用序列比对和结构比较, 分析GII.8和GII.9糖结合位点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结果 GII.8 P蛋白与所检测的寡糖无明显结合, 与部分人A/B/O型别唾液样本有结合。GII.9 P蛋白结合H双糖, 与人A/B/O型别唾液有很好结合。序列和结构分析均显示GII.8 P蛋白具有与GIII.9相似的潜在糖受体结合位点, 其位点与流行株GII.4等型别的糖受体区区相近。结论非流行株GII.8和GII.9 P蛋白与不同组织血型抗原的结合能力不同, 提示可能会造成流行的差异, 需要对非流行株开展持续的分子监测。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野菊花中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刺槐素含量的方法。方法:Eclipse XDB-C18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A为甲醇,B为0.2%磷酸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 nm;柱温25 ℃;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 μL。结果: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刺槐素的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1.02~20.48 mg·L-1r=0.999 4),1.03~20.54 mg·L-1r=0.999 2),1.12~22.40 mg·L-1r=0.999 5),1.01~20.22 mg·L-1r=0.999 8)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101.3%,100.6%,98.4%,99.02%,RSD为1.3%,1.4%,1.7%,0.83%。不同来源的药材间4种测定的黄酮组分及总黄酮含量差异均极显著。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适合于同时测定野菊花样品中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刺槐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