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立体定向与开颅手术对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320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之划分为常规组(n=160)与观察组(n=160),常规组患者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则行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其临床指标与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组,两组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其术后尽早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肌钙蛋白T(cTnT)、脑钠素(BNP)、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50mg联合氯吡格雷300 mg,口服,每日1次,持续用药7 d,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照组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6个月。试验组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替格瑞洛9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ST段下移水平、cTnT、BNP、CRP、D-D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33例/42例)和95.24%(40例/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次数分别为(4.52±0.55)和(2.02±0.27)次/周,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每次(4.14±0.43)和(2.76±0.31)min,ST段下移水平1.25±0.17和0.63±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cTnT、BNP、CRP、D-D水平分别为(1.54±0.18)ng·mL-1,(63.52±6.73)ng·mL-1,(8.94±0.94)mg·mL-1和(133.53±15.73)ng·mL-1,试验组分别为(0.25±0.03)ng·mL-1,(28.43±3.02)ng·mL-1,(4.57±0.55)mg·mL-1和(59.54±5.74)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出现头痛2例,腹泻2例,恶心呕吐1例,眩晕2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7例/42例);试验组出现胃肠道出血1例,血肌酸酐轻度上升1例,眩晕1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3例/42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诱导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填充组和填充+TFDR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长段骨缺损模型,模型组骨缺损处仅克氏针固定,填充组及填充+TFDR组骨缺损处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并用克氏针固定;填充+TFDR组ig给予TFDR (67.5 mg/kg),模型组及填充组ig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6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切取骨水泥周围包绕的白色膜状物,模型组切取对应阶段的瘢痕组织,Elisa定量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诱导膜中BMP-2、VEGF表达变化。结果 填充组BMP-2、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填充+TFDR组BMP-2、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填充组和模型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相同趋势。结论 TFDR促进Masquelet技术诱导膜中BMP-2和VEGF表达。  相似文献   
5.
张海龙  林永丽 《广东医学》2021,42(3):352-355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性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cyte chemotac,LTN)、人β-防御素2(human beta-defensin-2,HBD-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尖锐湿疣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光动力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光动力组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检测患者LTN、HBD-2、Bcl-2、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评估男性、女性的性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统计治疗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LTN、HBD-2、IL-12水平及性功能、CECA10评分高于两组治疗前,Bcl-2、TNF-α水平低于两组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光动力组治疗后LTN、HBD-2、IL-12水平及性功能、CECA10评分升高,Bcl-2水平下降(P<0.05)。光动力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性病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LTN、HBD-2、Bcl-2、IL-12、TNF-α水平,提高其性功能,无严重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国专利数据库对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专利数据库建库至2021 年2 月1 日公布的治疗慢阻肺的中药复方,对复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 以及功效分类进行统计分析;采用Apriori 算法及熵层次聚类分析的方法,挖掘核心药物、药组及新处方。 结果共纳入中药复方73 首,涉及中药307 味,总用药频次934 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黄芪、甘草、 白术、陈皮、苦杏仁等;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多甘、苦,主归肺经、脾经;药物功效以化痰止咳平喘药、 补气药、清热药为主;关联分析共获得10 组药对组合,其中二项关联药对组合4 组,三项关联药对组合 6 组;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发现新处方8 首。结论中药复方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以祛邪为主,稳定期重在 扶正。以止咳化痰、益气扶正、清热肃肺、宣肺解表等为主要治法,多选择补气药,适当配伍补血、滋阴、补 阳、祛痰、利水、化瘀等药物治疗,可为后续临床实践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型腰椎微创定位方法在定位时间、次数及放射暴露剂量方面的优势。方法 2010年5 月至2013年2 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及胸腰椎骨折121例,随机分为两组:68例采用传统定位方法植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单节段病变41例、双节段病变27例;53例采用自行研制的腰椎微创定位系统,单节段病变34例、双节段病变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传统定位方法组、微创定位方法组术前定位时间分别为(8.26±3.44) min、(3.51±1.82) min,平均定位次数分别为3.57次、1.22次,准确率分别为60.8%及96.2%。两组单节段病变患者植入双枚经皮椎弓根螺钉,术中定位时间分别为(15.12±4.69) min、(5.51±1.32) min,定位次数分别为6.47次、2.45次;双节段病变患者植入三枚经皮椎弓根螺钉,术中定位时间分别为(24.91±7.43) min、(8.84±2.32) min,定位次数分别为11.72次、3.69次。传统定位方法组手术人员颈部、胸部及手腕部检测出的放射暴露剂量分别为(3.09±0.24) Gy、(4.23±0.71) Gy、(5.17±0.62) Gy,微创定位方法组分别为(1.38±0.47) Gy、(2.69±0.33) Gy、(3.21±1.05) Gy。两组定位时间、定位次数及放射暴露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椎微创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能够简化手术操作,具有定位准确性高、定位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医护人员及患者接受X线射线暴露量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扩散敏感梯度相关图像变形规律与矫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坐标变换描述不同方向扩散敏感梯度(Gb)情况下图像的变形规律,探讨不同方向Gb时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变形机制矫正方法.方法采用自制25点空间定位模具,在三个垂直方向施加b为1000 mm2/s的Gb后采集DWIR,S,P,并同时获得b为0 mm2/s的DWI0.应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成像平面的坐标变换方程.利用坐标变换将DWIR,S,P对DWI0进行矫正,再将DWI0对标准SE-T1WI进行矫正,定量研究其变形程度与规律.结果相对于标准SE-T1WI成像平面,DWI(0,R,S,P)成像平面的变形为平面弹性变形.相对于DWI0,DWIR,S,P的变形均为刚体的平行移动.DWIS与DWIR的变形主要表现在Y方向上的正向移动,以DWIS为重; DWIP表现为X与Y方向均有位移存在.各个坐标变换公式的方差分析P<0.001,决定系数均大于0.99.结论 EPI的梯度回波采集方式产生的电涡流对空间定位梯度产生的影响导致图像变形为平面弹性变形.而DWI中,不同Gb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变形规律.各坐标变换公式准确定量地描述了平面成像的变形规律,可以用于矫正成像变形.  相似文献   
9.
脊柱韧带骨化性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的多因素迟发性疾病,进展缓慢,不可逆转,常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病变,以多种脊柱韧带骨化为特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为颈部后纵韧带中的异位骨化,因其压迫脊髓和神经根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病因复杂。由于OPLL具有不可逆性,及时治疗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手术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OPLL的术式包括颈前路、颈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及微创等。本文就近年来相关文献中颈椎OPLL手术治疗术式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本院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ACDF组(A组,30例)和显微镜辅助ACDF组(B组,30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32.5±8.9)min,B组为(137.0±9.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13.6±8.0)m L,B组为(93.7±5.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7.37±1.73)d,B组(6.63±1.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JOA评分为6.60±1.21,术后12个月为13.83±0.91,改善率为(69.72±7.66)%;B组术前JOA评分为6.87±1.46,术后12个月为14.23±1.17,改善率为(72.51±11.26)%。A组和B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ACDF和常规ACDF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但显微镜辅助ACDF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