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00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310篇
综合类   434篇
预防医学   11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61篇
  1篇
中国医学   183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回顾性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采用或未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期影像学的改变。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鼓楼临床学院2004年1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经活检诊断、影像学表现支持的COP患者42例,分析其中有随访期影像学检查资料的23例的影像学及临床改变演变特征。结果 23例COP患者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6~80岁,平均51岁,随访时间平均为6.2个月,最短30 d,最长14个月。在起始的高分辨CT(HRCT)中,常见的肺部异常表现为多发性斑片状、气腔实变影、网状影,实变影主要分布在胸膜下区和双肺下叶,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或随机分布,多数伴有磨玻璃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及条索状影,部分病例有病灶游走的表现。糖皮质激素治疗20例,1例病灶完全吸收,17例实变影、磨玻璃影等高密度影在一定范围内缩小,3例网格状阴影范围缩小,1例网格状阴影没有改变,2例出现双肺野的网格状阴影,2例复发。未用激素治疗3例,3例病灶均明显缩小。结论 20例(91%)COP对激素治疗有良好反应,大部分的患者(82%)在随访的CT中有剩余病灶,部分未采用激素治疗病例可自然缓解。随访期胸部CT追踪检查有利于了解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72.
73.
74.
目的:观察跌打通痹膏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Ⅱ型胶原mRNA (COL-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跌打通痹膏组、骨通贴组,每组13只。模型组、跌打通痹膏组、骨通贴组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正常组、假手术组不予处理,模型组、跌打通痹膏组、骨痛贴组分别用胶带、跌打通痹膏、骨痛贴膏贴敷4周,观察治疗后各组实验兔关节软骨改变情况,并检测关节软骨中 MMP-13、COL-Ⅱ mRNA的表达。结果(1)组织学关节软骨评分:跌打通痹膏组评分较模型组低(P<0.05)。(2)MMP-13mRNA检测:模型组MMP-13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跌打通痹膏组MMP-13 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3)COL-ⅡmRNA检测:跌打通痹膏组COL-Ⅱ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结论跌打通痹膏能通过降低Ⅱ型胶原降解,抑制MMP-13 mRNA表达,从而有效保护膝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延缓关节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外伤性下颈椎行颈前路融合内固定(anterior cervical fusion,ACF)术后邻近节段矢状面角度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6例行ACF治疗的下颈椎外伤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手术方式、入院及末次随访ASIA评分(ASIA分级A~E级分别记为1~5分),在颈椎侧位X线上测量上区域角、下区域角、局部后凸角、融合节段角度、邻近椎体及椎间隙角度等相关参数,回顾所有患者术前MRI、CT,明确邻近节段损伤情况,所有患者局部后凸角术后角度丢失大于5°归为A组(术后邻近节段角度丢失组,23例),术后邻近节段角度无丢失为B组(373例),并通过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以上相关因素行两组间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F术后邻近节段角度丢失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邻近节段椎间隙、椎体及融合节段角度在局部后凸角、上区域角、下区域角中所占比例,明确ACF术后邻近节段角度丢失的主要部位。结果:ACF术后邻近节段角度丢失发生率为5.81%(23/396),A、B组年龄分别为48.26±8.61岁、31.04±6.17岁,入院时ASIA评分两组分别为3.5±0.8、3.7±1.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1,P=0.045)。手术方式、性别、随访时间、末次随访ASIA评分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CT、MRI上显示非手术节段MRI椎间盘信号异常(A组3/23,B组13/373)、不伴椎间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单侧非移位型关节突骨折(A组2/23,B组0/373)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3)。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RI上非手术节段椎间盘信号异常、不伴椎间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单侧非移位型关节突骨折是ACF术后邻近节段矢状面角度丢失的危险因素(P分别为0.031、0.006、0.002),入院时ASIA评分与ACF术后邻近节段后凸畸形发生无相关性(P=0.301)。上邻近第1椎间隙角度丢失在局部后凸角、上区域角、下区域角角度丢失中分别为78.07%、85.00%、90.19%,上邻近第1椎间隙角度丢失是邻近节段角度丢失的主要成分。结论:ACF术后局部角度丢失有一定发生率,年龄、MRI上非手术节段椎间盘信号异常及不伴椎间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单侧非移位型关节突骨折是ACF术后后凸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上邻近节段角度丢失为主。  相似文献   
76.
摘 要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参与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策略。方法: 通过SWOT分析,对临床药师参与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优势、劣势及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阐述,探索临床药师参与MDT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结果:临床药师参与MDT的优势 机遇发展策略为认真贯彻政策指导精神,发挥临床药师参与MDT的优势;优势 威胁发展策略为明确自身定位,积极培养沟通技巧;劣势 机遇发展策略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紧跟药学服务转型的需求;劣势 威胁发展策略为明确自身定位,积极加入MDT团队,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参与MDT团队,是新形势对临床药师发展的要求,需要临床药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机遇,克服威胁与劣势。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补肾固本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补肾固本方干预O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C组)、模型组(M组)、补肾固本方组(B组)、补肾固本方+PI3k受体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组(B+L组)、PI3k受体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组(L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建立去卵巢大鼠OP模型。药物连续干预12周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E2、BGP、AL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股骨组织中LC3、Beclin1、caspase-9 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股骨组织中PI3K、AKT、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补肾固本方可显著增高OP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BGP、ALP水平,显著上调LC3、Beclin1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9、PI3K、p-AKT、mTOR的表达;而上述变化能够被PI3k受体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所阻断,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固本方减少去卵巢后大鼠OP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制备含碘量高且质量稳定碘化油的新合成方法.方法 采用新的合成方法利用氢碘酸试剂与罂粟籽油密闭搅拌反应,精制干燥后制备碘化油.结果 按氢碘酸与罂粟籽油的质量比为2∶1、4∶1、6∶1和8∶1分别密闭搅拌24 h、超声5次进行反应,所得碘化油的含碘量分别为18.6%、24.2%、26.7%和26.4%.结论 采用氢碘酸和植物油直接搅拌密闭反应制备碘化油,与以往的制备碘化氢通气加成法相比,反应条件相对简单且易操作控制.  相似文献   
79.
李丹  韩永龙  余涛  宋金春  余奇  郭澄 《中国药师》2014,(8):1259-1263
摘 要 目的:研究常用中药单体及其制剂对CYP3A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加入底物睾酮和不同浓度的中药单体或其制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6β羟基睾酮的生成量,计算CYP3A酶活性。用GraphPad Prism v5.0软件,按照非线性回归计算出药物对CYP3A抑制作用的IC50值。结果:不同中药单体及其制剂对CYP3A抑制作用的IC50值如下:大黄酸IC50值为36.74 μmol·L-1;大黄素IC50值为23.09 μmol·L-1、芦荟大黄素IC50值为23.91 μmol·L-1,蜂胶IC50值为60.3 μg·mL-1;水飞蓟素胶囊IC50值为24.5μg·mL-1;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IC50值为0.14%(v/v);五味子酯甲IC50值为0.56 μmol·L-1结论: 大黄中的蒽醌、五味子酯甲、蜂胶、水飞蓟胶囊以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体外对鼠或人肝CYP3A酶具有抑制作用,临床上使用相关制剂时应密切关注其可能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0.
随着新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药品“零差率”政策的试点实施,我国医院药学的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单纯的药品供应模式逐步转变为“面向病人,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医院药学服务[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