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接受式科学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为基础,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接受式科学探究教学是对药理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探索,通过此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为这一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经皮插入锁定加压钢板(LCP)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CP技术治疗13例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4~55岁。骨折按AO分型:A型7例,B型4例,C型2例。合并内踝或腓骨骨折6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随访6~16个月,平均10个月,均I期愈合。X线片示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根据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功能:优7例,良5例,中1例,差0例。以优良为满意标准,满意率92.3%。结论 LCP技术达到微创的目的,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3.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丝素蛋白、壳聚糖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表现出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丝素蛋白/壳聚糖混合三维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方法:将诱导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材料上,检测细胞黏附率,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细胞黏附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上的细胞看不清,随着时间的延长,支架周围细胞增多,且有细胞伸入支架内;扫面电镜观察显示,细胞生长活跃、增殖分裂正常,细胞周围见颗粒状、丝状基质物质,细胞的微丝与支架材料黏附紧密;细胞不仅可以在材料表面贴附生长,并伸入材料之中。说明丝素蛋白/壳聚糖混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1( Rg1)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补充说明Rg1对球囊损伤所致血管狭窄形成的防治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制模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g1低剂量(4 mg/kg)组和Rg1高剂量(16 mg/kg)组.制模次日腹腔注射给药,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d后取损伤侧颈总动脉,行H.E.染色并测量管腔面积(Lumen area,LA)以判定血管腔狭窄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real-time RT-PCR)法检测管壁c-myc mRNA的表达.结果 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组大鼠血管腔面积较假手术组明显狭窄(P<0.01).Rg1低剂量及高剂量均明显改善球囊损伤所致的颈动脉狭窄,使球囊损伤后狭窄的血管腔面积增大(P<0.05);Rg1高剂量显著下调损伤血管壁的c-myc mRNA表达(P<0.01).结论 Rg1能减轻球囊损伤所致大鼠颈动脉狭窄,可能与其下调c-myc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回顾总结我院经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总结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随机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0月间我院采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53例。结果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为(65.0士10.4)min,手术切口长度为(8.14士0.2)cm,引流量(222.1士160.1)mL。术后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6个月髋关节Merled’Aubigne评分5.5。结论在充分熟练掌握常规手术的基础上,术者与助手紧密配合只有切实领会小切口置换要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杜仲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前以杜仲提取物不同剂量连续ig给药14 d,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观察杜仲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症状,脑梗死范围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TNF-α、IL-1β及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杜仲提取物可显著改善脑梗死范围(P<0.05),下调海马TNF-α、IL-1β及iNOS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杜仲提取物可下调大鼠脑组织中TNF-α、IL-1β及iNOS mRNA的表达产生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7.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 目的:观察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右侧桡骨长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进行X射线摄片、标本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与正常骨组织无区别,骨髓腔完全再通,有明显的骨组织生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对照组X射线骨密度影略低于正常骨组织,部分骨髓腔再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细胞周围有不少软骨细胞,未见明显的骨小梁或骨板结构,排列较紊乱;空白对照组断端骨钙化影同正常骨组织一致,断端各自封闭形成骨不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类骨组织。表明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可较好地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58.
背景: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优良的药物缓释载体。 目的: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考察其理化特性。 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进行扫描电镜、激光粒度、Zeta电位、溶胀性能检测及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药率。 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微球近似圆形,形态较规则,分散性较好,表面光滑。激光粒度分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微平均粒径839.6 nm,Zeta电位(-32.93±3.74)mV,微球溶胀系数1.157±0.059,包封率及载药率分别为(88.943±2.878)%,(0.026±0.001)%;微球在第1天释药约10.199%,随后释药较恒定,至第19天累计释药率为54.643%。说明制备出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的粒径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0版二部关于亚微球的定义标准及包封率不低于80%的要求,并且在体外具有很好的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在小鼠肝癌细胞表面串联表达HCV受体分子,在二维结构的基础上研究HCV受体分子的排列顺序对病毒入侵的影响,为研究HCV的早期感染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已构建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hLDLR-hSR-BⅠ-hCD81-GFP、pCDH-hLDLR-hCD81-hSR-BⅠ和pCDH-hCLDN-1-hOCLN-DsRed与包装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FT,包装慢病毒,用收集浓缩的慢病毒攻击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1-6,抗生素G418加压筛选得到串联表达人紧密链接区域分子CLDN-1和OCLN的转基因细胞株hCLDN-1-OCLN/Hepa1-6(CO/Hepa1-6);重组慢病毒pCDH-hLDLR-hSR-BⅠ-hCD81-GFP和pCDH-hLDLR-hCD81-hSR-BⅠ攻击转基因细胞株CO/Hepa1-6,通过嘌罗霉素puro和G418双抗加压及流式细胞术,最终筛选获得5种分子hLDLR、hSR-BⅠ、hCD81、hCLDN-1和hOCLN共表达且具有不同受体排列顺序的转基因人源化小鼠肝癌细胞株LSCCO/Hepa1-6和LCSCO/Hepa1-6;利用HCV阳性血清直接感染方法分析LSCCO/Hepa1-6和LCSCO/Hepa1-6对HCV的易感性,研究HCV受体分子的排列顺序对病毒入侵的影响。结果两种细胞株LSCCO/Hepa1-6和LCSCO/Hepa1-6对HCV结合均有增加,但LSCCO/Hepa1-6细胞株细胞表面的HCV受体排列顺序更有利于HCV入侵。结论在二维结构的基础上,HCV在感染早期要优先与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作用。  相似文献   
60.
儿童胫骨骨缺损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常常因骨折后治疗不当伴慢性骨髓炎形成,治疗中因伴有一定程度的炎症,给Ⅰ期治疗带来困难。1998年6月—2002年2月.采用Ⅰ期病灶清除、带血管蒂腓骨及人工骨肽治疗儿童胫骨骨缺损,半环槽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共治疗19例患儿,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